楊軍
【摘 要】 自然災害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損害,是人類面對的最嚴竣的挑戰之一。國內外許多自然災害文獻收藏機構致力于自然災害類型、防災減災措施等的研究,及時地匯總了防災減災的專著、論文及數據庫等研究成果,為實現全人類共同防災減災的目的提供了經驗和借鑒。本文首先從不同角度對社區減災進行評述,探究了其基本構成、內涵及本質;然后;對如何提高社區防災減災的能力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并對社區減災研究的發展前景與研究方向進行展望,為有效提高社區減災能力提供和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 自然災害 防災減災 能力建設
(一)研究現狀述評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對于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的研究起步較早,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于不同主體在社區減災中作用的研究。在1990年,聯合國在《國際防災戰略》中指出“在21世紀建設更安全的世界”的三大戰略,其中之一就是防災減災的重心下沉,從強調政府的作用轉變為重視建設應對災害能力強的社區。Tsinda&Gakuba在《Sustainable Hazards Mitigation in Kigali City 》(2011)研究表明,非洲盧旺達基加利市若要實現可持續減災,迫切需要虛心聽取公眾參與社區減災的意愿和建議,需要完善組織結構和政策規劃。(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 非政府組織作為減災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組織的靈活性和廣泛的民間性、社會性在自然災害管理中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是政府災害管理的有力補充。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外國在社區減災防災當中逐漸從由政府主導到重視社區自身、居民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觀念,在社區減災中充分發揮各方的作用。
二是關于不同災害的研究。在地質災害方面,Mario Mejia—Navarro在《Natural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us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提出運用GIS進行地質災害和風險評估。對于外國學者和不同國家在對于不同災種的研究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成果,從地震災害、火災、地質災害、水災等我們發現需要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和科技來減少或者避免災害帶來的損失,從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但是我們也看見災害發生時并不具有單一性,而是多種災害的同時發生,這就需要統籌兼顧來減少損失。
三是從不同國家來看社區減災能力是如何建設的。日本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國家,日本十分重視社區減災法律制度建設,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法律體系,這從制度上保證了日本在災害發生時規定社區、政府、居民、企業等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同時日本有著比較完善的社區居民自救與互救機制,日本重視居民的防災教育,日本居民家中也大都儲備了應急物資,此外,日本形成了居民、社區企業、社區福利組織多方合作體制,從而有效應對社區風險的發生。在英國,根據各類災害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建立層級分明的“金、銀、銅”社區災害應對機制,具體來說由銅色操作層、銀色策略層、金色戰略層這三層構成的災害應對機制,圍繞這三個層級,英國地方各相關部門能夠迅速而高效地開展災害救援行動。
2.國內現狀述評
近年來,國內關于社區減災的研究成果也比較豐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不同區域社區災害的研究。當前,我國遭受各種災害威脅的形式日趨嚴重,主要有洪澇災害、火災、地質災害等。在地質災害方面,朱照宇(2003)運用“災害密度”和“災害強度”兩種指標,將廣東沿海內陸劃分不同級別,對不同地區進行不同的災害預防與管理。張廣裕(2012)對青藏地區研究指出,防災減災需要因地制宜、從本地區出發,做好社區減災的規劃。陳容(2013)在《社區災害風險管理現狀與展望》中說臺灣地區的社區泥石流災害風險管理已日趨成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已形成較完善的社區減災管理機制。
第二,關于社區減災現狀的研究。我國社區減災能力建設處于初級階段,由于受到人民的觀念束縛、經濟發展水平,加上我國現實社會對于社區防災的認識局限,結果導致災害發生時損失巨大。俸錫金(2009)認為農村減災基礎設施脆弱,政策執行不到位,董江愛(2011)認為當前社區減災需要強化基層防災意識,建設基層防災組織應對災害,陳容認為社區缺乏有效的防災規劃和應急預案,在不同地區的防災規劃缺乏針對性(陳容,2013)。總的來看,我國社區減災總體發展不平衡,在經濟發達地區社區減災工作總體發展的較好,但是在山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社區防災減災工作依舊非常落后;同時,社會參與程度不夠,有許多居民缺乏防災減災意識,當災害發生時又缺乏有效救助技巧,從而導致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從上述我們可以得出防災減災需要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多方的相互協作,它們這是一個整體,必須相互合作才能有效的提高減災能力。
(二)對當前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的總結
首先,分析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的現狀。對當前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的做法成效予以分析。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政策制定到執行以及產生的實效等方面,再結合災前預防能力、災害應急能力,災后重建能力建設的線索,分析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的現狀,進而為提高社區減災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后,深入分析示范社區減災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成因。以社區減災政策制定能力、社區減災資金供給能力、社區減災物質儲備能力、社區減災人才隊伍建設、居民防災意識提升能力等等方面建設為維度,多角度的反映社區減災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深入分析問題的原因。
其次,提出系統、可行的措施全面促進社區減災能力建設。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本課題最后將致力于提出有效的對策來解決社區減災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切實提升社區減災能力,為全國在社區減災方面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俸錫金.農村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減災,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