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炎
摘 要:樁基也稱之為樁基礎,是項目施工中基礎的一種模式,依靠樁把作用在平臺上的各種載荷傳到地基的基礎結構。這種基礎結構分為高承臺以及低承臺基礎兩種;高承臺基礎的樁身在地面之上,承臺底端也位于地面之上;低承臺基礎的樁身全部在土下層,承臺底端位于土中,大多數建筑物都使用低承臺樁基。樁基具有承載力高、沉降量小而較均勻的特點,幾乎可以應用于各種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類型的工程,特別在高層樓宇中,普遍使用樁基。
樁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由于樁基工程的施工工序較多,且工藝要求高,影響樁基質量的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在樁基礎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常見質量問題。
關鍵詞:建筑工程 樁基工程 質量控制
1、樁基出現缺陷主要有以下類型
(1)樁基礎上端存在不足。在水下灌注緩凝土,泥漿會因為自重向下沉,很難把握好泥漿的厚度,假如澆筑的樁基上端混凝土重量少,就會形成夾泥的情況致使混凝土品質差;而且灌注完混凝土之后,在預留或者拆除鋼護筒時因為用力不勻稱或者用勁過猛,都會影響樁基上部的混凝土品質。最終,再利用大功率的風鎬設備鏟除混凝土材質的樁基礎上部,設備的聲音震動肯定會對附近的混凝土材質的建筑品質產生作用。
(2)樁基礎中部存在的不足。在澆筑混凝土大概會因為探測到的地質數據和真實情況不符合而出現塌孔現象,直接影響其翻漿,甚至局部存在不足。還有,如果在拆除導管的過程中,用力過猛,會影響到混凝土的品質。而且還有因為導管中氣體的封閉性很差,所以在水下環境中澆筑混凝土時,導管必須插在泥漿里,這就會出現導管內和導管外壓強不一樣的情況,直接對混凝土品質產生作用,更甚會阻擋混凝土的澆筑,直接影響其翻漿,甚至會出現斷樁現象。
1.1單樁承載力低于設計要求
單樁的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主要是由于樁未達到設計的沉入深度;最終的貫入量過大以及樁的頂端未沒有進入設計要求的持力層,但樁已進入到設計的深度;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基承載力、地層剖面等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差距,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樁傾斜過大、斷裂等也會導致單樁的承載力不能達到設計要求。
1.2 樁傾斜過大
因為預制樁品質達不到要求,致使樁上部不直或者樁尖的地方不端正或者形狀不對,進而導致樁不正;樁柱身、樁頂端、樁錘對稱軸沒有在正中間位置,致使重心偏離;樁機裝置的位置不對,導致樁構造和水平面不成直角;樁頂部受到較硬物體的阻礙;樁與樁之間距離太小,打樁次序不對的情況下,會出現嚴重的擠土現象;挖掘方法不對、測定的放線不對都會導致樁不直。
1.3 斷樁
除了樁傾斜過大會導致樁斷裂外,由于樁運輸、起吊、堆放的吊點或支點位置出現偏差;在沉樁的過程中,因樁的質量或者障礙物的阻礙等原因導致樁身因過度的彎曲;。設計要求的樁錘擊與設計的貫入度存在較大誤差,以致于施工時錘擊次數過多、錘擊過度導致樁斷裂。
1.4 樁接頭斷裂
所需要的樁身比較長的情況下,在建筑技術上,要分段造樁、分段裝置,每段樁之間選用鋼質的材料經過焊接連接。如果出現分段樁之間連接錯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樁身不直,還有就是分段樁之間重心不在一條直線上,分段樁連接建筑方法不標準、品質差也都是主要原因。
1.5 樁位偏差過大
造成樁的位置偏差主要是由于測量放線的差錯、沉樁工藝落后以及樁身傾斜等原因造成。
2、提高樁基工程施工質量的方法
2.1 提高施工質量的管理方法
2.1.1 創建完整的建筑品質管制系統。建筑管制工作者在工程經理的帶領下組成建筑品質管制機構,主要是由安全檢測方面的責任人、勘探技術員、建筑區域驗收員、實驗技術員、技術責任人等。明確建筑品質管制系統中人員各自負責的任務以及責任,工作內容根據制定的相應文件進行,從項目投入以及建筑過程的掌控上貫徹落實管制體系同時確保項目建筑品質。在驗收工程項目的時候,建筑機構自我檢查要和質量監督部門的檢查同意結合起來,尤其是質量監督部門的驗收合格后才可以再進入下一步的建筑步驟,針對驗收不達標的建筑要按照建筑標準進行整改,尤其是躲避質量監督部門檢查的項目,不重視品質的建筑方應對其進行嚴厲的處置。
2.1.2 建立健全建筑體制,從體制上確保建筑品質。綜合圖紙的審核和建筑技術交接體制,仔細研究建筑圖紙,了解圖紙的設計步驟以及建筑標準,根據建筑圖紙進行建筑。在每一項項目開始之前,都由建筑工程師負責講解建筑圖紙中使用到的建筑方法,全部建筑工作者都應該清楚。每項建筑項目完成后都要進行自我檢查、互相檢查以及交接檢查,每項項目完成之后立即通知監督管理工程師進行驗收,檢查報告由監督管理工程師出具。貫徹落實三級計量體系進行審核,保護好經過測量確定的樁點,尤其是建筑時樁破壞。在建筑中經常進行測量,保證中線、水平方向以及構造大小和地方都準確。對于發生的故障,要嚴格根據故障標準體系,出具故障整改方案。重要建筑項目的建筑,要有質量監管人員全程在場監管,處理建筑中碰到的難題,確保全程掌控建筑步驟。在工程管制中、建筑之前的準備活動中,對于得到的建筑信息,要進行整理、歸納,保證在建筑中有根據信息,為驗收工程提供根本信息。
2.2 技術方法上保證施工質量
針對建筑樁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在技術上已經有了普遍適用的技術方法來處理,這些方法主要有:(1)補沉法。主要適用于預制樁的入土深度不符合要求、打入樁因土體的隆起向上抬起的狀況,(2)補樁法。主要樁基承臺前補樁法。適用于當樁距較小時的情形;另一種是樁基承臺或地下室完成再補靜壓樁法。它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利用承臺或地下室結構承受靜壓樁的施工反力,操作方便,不會拖延工期。(3)糾偏法。適用于樁身傾斜,未斷裂的,且樁長較短,或因基坑開挖造成樁身傾斜,而未斷裂的樁的情形。(4)擴大承臺法。此法主要適用于原有的樁基承臺不能滿足構造要求或基礎承載力的要求而需要擴大樁基承臺的面積的情況。(5)復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樁土共同作用的理論,對地基作適當的處理,以提高地基承載力,來分擔樁基的荷載。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同樣適用。
2.3 對于不合格樁基要妥善處理
在整改不合理的樁基礎時,有的會影響到施工項目的整體建筑時間和進展速度,并且還會對項目造價以及建筑措施產生作用,如樁位偏差超過標準規范時,在處理時,要增加對建筑現場的檢測以及測量,在發現樁位偏差超過標準規范的位置,要由設計工作者設計出適合的整改方法,大多整改方案是加大出現偏差現象的樁基礎部分的承臺橫截面積。在整改時要把夯站數據以及隱藏此項目的驗收做好記錄,同時按照標準進行拍照攝像。針對不能整改的部分,要了解其造成這種現象的緣由和事故負責人,方便以后整理以及追究責任。
3、結束語
樁基施工質量的控制不是個人,也不是一個過程就可以實現的,應該將其納入到具體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中,采用適宜的技術方法以提高其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