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桂林電視臺,廣西 桂林 541001
試談移動互聯網下的新聞直播
王 浩
桂林電視臺,廣西 桂林 541001
目前,隨著移動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網絡傳輸技術正在不斷成熟。移動及互聯網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人們觀看直播的方式。之前人們都是通過電視廣播方式看新聞直播,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在智能終端上可以隨時觀看到。如今,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信號傳輸技術手段已經越來越成熟。除了衛星直播車以外,4G手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拓寬了直播新聞的技術渠道,同時也降低了直播的難度。傳播技術越來越先進,使得現場直播在新聞節目越來越多樣化,同時也表現出節目參差不齊的現狀。衡量一場直播報道是否精彩,信號傳輸技術手段和直播的方式是至關重要的。新時代下的新聞直播應向智能化、移動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使人們可以在多種方式下觀看新聞直播,使新聞直播和媒體的機制相互結合,讓有趣、多元的優質直播成為廣播電視臺的內容突破口。
移動互聯網;智能;直播;新聞直播
傳統媒體與直播的結合,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象,直播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溝通方式。這種轉型意味著傳統媒體在舊渠道衰落的今天,借助優質的內容生產能力爆發出驚人的能量。而直播就是其轉型的突破口。這種直播形式從重大新聞事件的幕后花絮著手,例如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期間進行全天不間斷互動直播,通過客戶端的話題推送和彈窗等向大眾推送閱兵盛況,移動終端覆蓋數達 1.7億用戶,北京網友及現場參與人員紛紛用手機記錄下了自己視角下的大閱兵,多名用戶視頻更被央視選中進行轉播。這樣的操作既適合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性質,也為央視提供了一個傳統直播所無法完成的新嘗試。這樣新潮的玩法不僅更貼近當下受眾的口味,又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和現場感;《魯豫有約》對王健林進行跟拍,并通過王思聰的直播平臺進行了直播。這些都成為了傳統媒體借力新媒體的有益嘗試。在人人都可以生成內容的時代,傳統媒體失去的只是渠道的枷鎖,得到的卻是隨時生產內容的自由,借力移動直播或許可以實現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的彎道超車[1]。
騰訊新聞于各大新聞客戶端中率先推出“直播”頁卡。騰訊新聞將直播單獨形成頁卡,標志著新聞客戶端正在進入移動直播時代。與“美女玩直播”等一些社交平臺的直播內容不同,新聞客戶端的直播更有傳播意義和價值。而且,它讓傳統的新聞生產制作流程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新聞現場在移動直播之下被重新定義,流程被重新設置,新聞直播也不受限于重大、突發類事件報道,有趣、多元、泛資訊的優質直播,成為媒體跨越“新老內容”的關鍵突破口[2]。
2.1 新聞移動直播的題材選擇更廣更有趣
傳統的新聞直播,內容選擇上一般往往選擇事件性的突發類的新聞現場,如地震災難現場等,這些事件類的新聞現場,對于觀眾來說,是無法靠近但又特別想“看見”、“感受”的現場。因此,傳統的電視媒體在做新聞直播時,都會選擇這樣有沖擊力的內容來呈現。
但在移動直播的時代,一些新聞客戶端的直播除了關注重大、突發類的新聞事件外,有趣、好玩的內容,一樣可以直播。如2016年清明小長假,澎湃新聞做了四地賞花直播,選擇四個不同地點的櫻花,來進行賞花直播;騰訊新聞推出的“一個人的車站”直播;楊絳先生去世后,《北京時間》客戶端聯合《無錫博報》推出的探訪錢鐘書故居直播等,內容的選擇上都已不單是重大突發事件的現場,而是根據公眾的興趣點所在選定直播內容[3]。
2.2 新聞移動直播的窗口打開得更久
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窗口打開的時間往往是事件的核心階段,有的只有短短幾分鐘。移動直播的窗口則打開得更長更久,某種意義上,它是一種伴隨式直播,受眾可隨時進入隨時離開。在發生“快遞小哥蹭車被扇事件”之后,新浪新聞圍繞“快遞員小哥的一天”主題,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移動直播,真實還原快遞員的生存狀態。12小時的直播,受眾不一定會一直觀看直播,但直播窗口打開著,想看直播的人隨時可進入觀看。新京報聯合騰訊新聞在2016年六一當天推出直播:讓全中國牽掛的懸崖村孩子們怎么過六一?直播窗口從下午1點多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多,跨時很長。高峰時段有20多萬人在線觀看[4]。
2.3 技術的演變讓直播隨時隨地呈現
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要動用衛星直播車,從技術層面來說,最好還要配備多個機位。從畫面的呈現效果來看,多機位呈現的效果當然更好。這往往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而現在隨著4G(即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網絡的建成,帶寬已可滿足視頻直播需要TD-LTE:下行速率100 Mbps,上行速率50 MbpsLTE-FDD:下行速率150 Mbps,上行速率40 Mbps。以及手機性能、資費、攝像頭等硬件條件的具備,使得可以在網絡上以低廉的成本隨時隨地進行移動直播。簡單直播,現在只需要一個手機App就能完成。直播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直播系統架構
“多信號+云導播臺”是媒體行業較好的直播解決方案。該方案支持手機信號、攝像機信號、流信號等多種信號來源,匯聚到廣電云導播臺,再通過互聯網分發到各個應用終端,包括:微信、APP和第三方平臺。即滿足了互聯網直播的輕便,同時增加了專業度[5]。
2.4 新聞移動直播讓“過程”可見
2016年“六一”兒童節,新京報記者帶著直播設備再返懸崖村,關注懸崖村孩子們的兒童節是如何度過的。因為是在山區,直播信號不穩定,直播時斷時續,但記者進山、爬懸崖、與孩子交流等過程一一呈現。技術信號的順暢與否,在這里已不是最重要的。受眾最想看到的,是一個過程的完整呈現。這是一次有特殊意義的直播,因為它完整呈現了記者尋訪、采訪事件目擊者的整個過程,中間沒有剪輯、過濾,是真實意義上的客觀呈現。雖然這次直播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但是對于眾媒時代的受眾來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開端。很多網友對記者采訪過程的直播很感興趣。直播已經有了很多年,但除了重大節日的一些事先策劃好的直播外,真正的新聞直播或許才剛剛開始。
目前,對各個新聞機構來說,直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直播媒體的移動浪潮已經在社會各界和學界都已經成為共識。隨著廣播電視用戶逐漸向移動端的移動,廣告資源也隨之流動,廣播新聞機構是一個社交共享平臺,抓住大量受眾才是關鍵之措。而吸引受眾的關鍵之處,就在于能夠把握住先機,并且擁有高質量新聞直播和信息制作的能力。因此,廣播電視臺在開發直播產品時,首先要考慮到直播平臺的特性是交互、非正式,根據這兩個特點再去推出不同的直播。所謂術業有專攻,每個新聞平臺都有其特長,也有其短板。新聞資訊直播平臺亦是如此。只有抓住它的特性,才能設計出適合的、讓受眾喜愛的直播。
[1]陳靜,胡亞亞.社會化媒體語境下網絡直播平臺的傳播方式和特點探析——以一直播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3-5.
[2]紀蓓.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模式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5):23.
[3]趙夢媛.網絡直播在我國的傳播現狀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學刊,2016(16):29-32.
[4]熊澄宇.網絡媒體的傳播特征與社會影響[J].網絡傳播,2004(1):20-25.
[5]王鈺婷.網絡直播模式在社會化媒體營銷環境下的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6(12):298.
News Broadcast on Mobile Internet
Wang Hao
Guilin Television, Guangxi Guilin 541001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in China, network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maturing.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and directly affect people to watch live,before people are watching the news through TV broadcast liv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makes it possible in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can watch today, TV news live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mature, in addition to the satellite broadcast car outside, 4G is widely used in mobile phone, to further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technology news, and also a live low difficulty.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advanced,which live in the new It shows more and more diverse, but also show the status quo is not homogeneous program level.A measure of coverage is wonderful, technical means of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broadcast mode is the most important.The new era of news broadcast to intelligent, mobile,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so that people can watch the news broadcast in a variety of under the mechanism that news broadcast and media ar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make fun,high-quality live multiple, become a breakthrough in the old and new radio and television content.
Mobile Internet; intelligence; live broadcast; news broadcast
G210.7
A
1009-6434(2017)3-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