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瑜
篆刻藝術在現代標志中運用的獨特性研究
■李培瑜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繁榮,我國商業活動日益處于世界前端的地位,而作為商業活動中代表性的元素,商業標志日益成為經濟市場下的特殊需求。一個獨特的商業標志體現著該企業 (集團)的文化、理念等諸多因素,在這種需求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國內企業開始注重自身的企業文化,并以中國元素為企業自身的驕傲。因此,在企業 (集團)的發展需求中,標志的設計顯得彌足珍貴,越來越多的標志設計開始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漢字標識、圖形標識等,開始融入書法、京劇、剪紙等文化形式。近年來,篆刻藝術也逐步被標志 (平面)設計所引用,并呈現出獨特的藝術表現性。篆刻藝術在設計中的運用不僅成為了標志設計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同時對于篆刻藝術本身也是一種新的傳承形式。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先民便掌握了制陶工藝,并有意識地在陶器上留下標識性的文字或圖形,用以區分制作者或者使用者的所有權、氏族部落所有權等;夏商時期,甲骨文制作發展,將文字鐫刻在龜甲獸骨上,以記錄文化、軍事、朝見等活動。商朝晚期,青銅器冶煉技術空前發展,青銅器上開始出現族徽、標識性文字 (圖1-1、1-2),從其能指、所指兩方面看,都是普遍認為的中國早期的標志設計作品。而這也是中國鐫刻冶煉技術的早期形態,春秋時期至魏晉時期,官方金屬印章均基于此種工藝而發展。因此在原始時期直至周朝末期,中國鐫刻冶煉兩種技術均已發展,同時,早期標志性意識開始出現。從這一方面而言,篆刻藝術與標志設計的發展是處于同步成長的。

圖1-1 商中晚期《夫好方鼎銘文》

圖1-2 商中晚期《母戊方鼎》
著名篆刻家劉江先生在《中國印章藝術史》中提到:“印章藝術具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雙重性,它的形成和發展與我們國家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均有密切的關系,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經驗,體現了民族素質和文化精神風貌,顯示了中國藝術的特有魅力。”中國印章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文化符號系統,它的每一個符號的能指與所指都包含了形式與內容兩個方面,最終所表征的內容以一種獨特的文字與紋樣并運用印面個性形式進而通過印面的形式構成表現出來。現代標志是以簡單抽象的表現形式,將文字、圖形等元素按照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理念進行凝練后準確地向廣大接受者傳達其所蘊含的理念、文化、時代意義等。它既有單純圖形、單純文字表現形式,也有圖文結合形式的表現。但文字元素要經過圖形化處理才可稱為標志設計的使用元素,因此可以講,標志是一個集形象型、識別型、藝術性和文化性于一體的符號藝術。從符號學角度來看,篆刻藝術和現代標志設計都具有典型的符號性。同時,二者都是基于其所處的時代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文化特征,在社會約定俗成的基礎上來表達意義并體現特定的思想的藝術行為或形式。
標志設計,雖然在我國早期就有了此種意識,但作為以農業、傳統手工業發展的農業型社會國家,我國并沒有將標志設計發展成為我國獨特的藝術表現,唐宋時期,我國商業開始處于萌芽狀態,此時的標志設計師基于傳統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呈現的 (圖2-1),真正意義上的標志設計是從西方舶來的,因此,在標志設計中中國元素少之又少。近年來,中國設計者們開始注重并側重“中國風”元素的標志設計,出現了一大批獨特的中國式標志,例如:各大高校的校徽、各地標志性景點標志等。而篆刻藝術在現代標志中應用并真正開始進入人們視野的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的,北京奧運會的標志便是中國篆刻藝術在標志設計中的完全運用,同時,也開啟了篆刻藝術風格標志設計的道路 (圖2-2、2-3、2-4),并在此后出現在各領域的標志設計之中 (圖3-1、3-2、 3-3、 3-4、 3-5、 3-6)。
篆刻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不單單僅是由于“中國風”的設計理念的驅使,更多的是因為篆刻藝術的獨特性這一重要的原因。篆刻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中有著以下幾個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表現形式:

圖2-1 唐宋時期劉家功夫針鋪

圖2-2 張武、郭春寧、毛誠設計北京奧運會會徽《舞動的北京》

圖2-3 西泠名家蘆海嬌女士刊《八荒錦繡》,北京八荒錦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標志

圖2-4 北京漢風睿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標志方案2
第一,篆刻藝術作品的多樣性。篆刻藝術作品通過不同的文字表現形式、印面設計、章法構成等諸多元素的綜合搭配,會呈現出千萬種變化。單就文字表現此一種元素來看就可以有:大篆、小篆、繆篆、楷書 (花押印為主)等多種字體。每種字體,因其刀法、字法、點畫形態的不同又會表現出諸多的風格,例如:以小篆為表現形式就有吳昌碩印風、黃牧甫印風、陳巨來印風等等;以大篆為表現形式就有戰國親地印風、戰國楚地印風、戰國齊地印風等等。印面設計可分文有界格與無界格,有邊框與無邊框,滿白文與細朱文等等,不同的印面形式與不同的文字風格搭配的豐富層出不窮、變化萬千,再加之章法構成、風格表現空靈、莊嚴、清峻、凜然、古樸、雄渾等等。這樣的豐富性已經遠遠超出了西方平面、線性設計的豐富性,因此在此方面上,篆刻藝術的營養將會不斷滋養著中國式標志設計的發展。

圖3-1 深圳市健君律師事務所標識

圖3-2 四正醫藥標識

圖3-3 翰林書店標識

圖3-4 山東即墨市旅游宣傳標識

圖3-5 第三屆中國·青田石雕文化節宣傳標識

圖3-6 中國·杭州舉辦的“G20”國際峰會標識
第二,因為篆刻藝術的豐富性進而產生的不可復制性。一般的平面標志、線性標志很容易被模仿與抄襲,但以篆刻藝術理念出發而設計的標志作品,很少被抄襲或者模仿。原因就在于:一,標志設計要求統一,不統一的標志設計作品在受眾層面來看很難被接受,并直接影響到企業或者集團的主體表達,基于此點,篆刻藝術理念而設計的標志作品由于其設計的復雜相對而言很難被引用。二,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與技藝難以被復制,一般的線性、平面標志設計,由于構圖元素的單一,很容易被模仿者復制,但篆刻藝術理念設計的標志作品,要求設計者有一定的篆刻藝術功底,而這一點不是短短的一段時間來完成的,即使是篆刻設計者本人再次創作,也可能無法創作出一模一樣的作品,因為篆刻藝術同所有的人文藝術學科相同,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這樣的作品有著不可復制的獨一性。
篆刻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中越來越呈現出豐富的表現形式,這對于篆刻藝術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對現代標志設計在中國的探索也有著深厚的營養價值。將此兩種藝術形式融合到一起,既是回歸我國古代社會中藝術發展的欠缺,也是探索中西不同文化底蘊下藝術發展結合的必然要求。在此,筆者僅以一個書法篆刻藝術工作者的視角誠心希望書法篆刻藝術能與時俱進、并與現代經濟發展相融合,從多面弘揚書法篆刻藝術。藉此也希望廣大書法篆刻藝術工作者與平面設計工作者將此兩種藝術形式做融合,創作出更多的“中國式”標志作品。
[1]沙孟海《印學史》.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2]劉江《中國印章藝術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3]向立強《基于篆刻藝術的現代標志設計研究》.湖北工業大學論文庫.碩士論文.2014年6月
[4]黃麗麗《傳統書法、篆刻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書法賞評》2011年04期,第36—37頁
[5]張曉曉《書法篆刻簡約風格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論文庫.碩士論文.2013年5月
[6]饒賢林《論書法篆刻之韻味與標志設計的結合》.《青年文學家·藝術研究》.2009年05期第9頁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