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瑜
(福建全景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2)
探討生態公園休閑步道設計
——以永泰小湯山生態公園休閑步道為例
鐘瑜
(福建全景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2)
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12條休閑步道建設,五城區及七縣市都將建成一條有規模、有品位、有質量、有特色的休閑步道并將休閑步道融入生態公園當中。隨看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公園逐漸成為城市景觀設計關注的熱點。本文探討了生態公園休閑步道的設計理念,并對其在總體設計中應考慮的景觀因素、技術因素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休閑步道;生態公園;濱水步道
(1)區位:永泰縣位于福州西南方向,縣城距離福州市約50km。此項目位置位于大樟溪主溪流縣城段南側,與清涼溪溫泉溪流交匯處;此區域水域面積最寬水流較為最為平緩,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仿佛就為該生態休閑步道的量身定做自然生態環境。
(2)交通:此處為南城區繁花地段,主要的站前大道、塔山路、劉岐大道均貫穿于此。
(3)永泰小湯山生態公園概況:此次定義小湯山生態公園是集原有的大樟溪濱水生態公園、聯奎公園、六館一中心文化公園、小湯山公園為一體的小湯山生態公園;公園總用地面積約25萬m2,呈東西方向的線形及點狀布置,區域內生長著原生態自然森林,是永泰城區森林韻味較為濃厚的山地公園,一線臨水的濱水生態公園。同時也是永泰南城區最重要的“城市綠肺”,對周邊區域的綠化影響力巨大。公園以攬城步道、休閑游玩、漫步濱水等一體的綜合型公園。公園現有的車行道里程有限以及游覽步道年代久遠且部分失修,以至于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步道游覽體系?,F階段針對這些因素展開步道規劃,形成貫穿生態公園的休閑步道。
(4)設計目標:將部分生長雜亂的的防洪堤外水生植物及新建設防洪堤內進行綠化提升、美化和生態改造、將沿線經過的生態公園、濱水綠地、花海世界串聯起來,建設內容包括休閑主步道、景觀高架步道、觀景平臺、鋪裝、綠化等工程。主要步道4.5km形成的景觀視覺效果:駐足觀景平臺大樟溪從眼前潺潺流過、駐足塔山聯奎公園漫步于櫻花大道體驗生態綠蔭公園、游覽六館一中心體驗文化主題樂趣、穿梭演藝館周邊步道將永泰南城區城市美景一覽眼底、移步小湯山公園體驗花化彩化植物四季分明的特色,置身溫泉溪體驗永泰溫泉養身之道、漫步花海地帶欣賞永泰繁花似錦。歷史文化方面:聯奎公園有著名的三狀元文化紀念祠,連奎塔、福建省委舊址、十二生肖景觀就等歷史文化古跡。因此,設計的重點將步道設計融入永泰的歷史文化以及永泰的山水生態文化,從而體現永泰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山水城市山水自然觀、的未來城市構想(見圖1~2)。

圖1

圖2
永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溫泉文化以及山水自然人文景觀;永泰的山與水富有層次感、優美的天際線,但是作為一直以來永泰的景觀設計以及城市風貌都沒有做一個詳細的景觀風貌控制,各式的設計風格形成了不統一的景觀,所以此次景觀風格的定位就是當地的歷史風貌特點以及現代景觀設計的運用手法相結合的新中式景觀。
生態公園,指以生態學和生態文化為指導思想,結合了傳統城市公園和主題公園(人造景觀)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種新型的城市公園,休閑步道展現出來的帶狀景觀對生態公園內的需要表現的歷史文化沉淀以及各個景觀節點所展現的景源起到了重要的串聯作用。因此將步道的設計融入到周邊并且結合旁邊的景觀資源,打造出一幅以美麗山水卷軸為特色的休閑步道。
作為生態公園區域內交通組織等多方面的功能的休閑步道,既是我們平時設計當中所闡述的園路,其實步道也承擔著景點的組織作用,也要讓市民在步道游覽實際體驗與視覺感官上有一個認可。所以步道的規劃有如下幾個原則來進行:
4.1 生態優先的規則
公園本質上也是一個多樣性的生態公園,在步道實際施工當中對規劃道路沿線的植物及生態環境會造成一定的破壞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在道路規劃當中盡量要考慮到比較重要的大型喬灌木及景觀節點實行保護的原則。步道選線山體現狀地勢,通過生態較好的地段一定要做到對生態環境干擾最小化。
4.2 功能性原則
休閑步道的功能性主要體現在:①應滿足休閑步道設計的交通基本功能,此次休閑步道作為生態公園的游覽步道的一級游覽步道,并且對整個區域實現環路。②各個大分區獨立系統的二級休閑步道其自身的形成環路系統的同時并且與主環路連接;三級步道與二級步道連接,一級步道與二級步道之間形式環路。根據景觀節點及區域設置,讓市民在生態公園內不走回頭路。③休閑步道盡量串聯較為規模、有特色的景觀資源或者有歷史意義的景點等,讓市民在步道健身游覽美景的同時理解一些科普教育的、環境保護等有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的內容。
此次小湯山生態公園休閑步道規劃設計充分考慮的以上功能性原則,讓市民漫步健身的同時:①游覽大樟溪清澈見底的大水面以及兩岸的生態美景;②通過公園內的休閑步道引導欣賞三狀元歷史文化祠、連奎塔、福建省委舊址、溫泉文化、植物科普文化等;③通過步道建設還可以登高望遠一覽永泰城市美景,讓市民的心情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整個過程都是心情愉悅。
4.3 融入地方性特色以及藝術創新的原則
休閑步道的規劃設計及其步道當中的一級二級休閑驛站等附屬設施應該完全與當地的文化及建筑風格等相協調,并且使整個步道的整體完全融與這個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當中。這些景觀風貌設計原則以及控制主要體現在步道所運用的材料的質感、色調以及地方特色的線條等重要節點,做到融入地方特色、適應當地生態環境。其次在設計的同時要有自己的審美理念及特色景觀元素,將這些充分結合的景觀節點在休閑步道中合理布置,不但有藝術創新還提升了公園內的景觀層次。
我們設計休閑步道的目的“漫步觀景、覽城健身、惠福市民”為目標定位。休閑步道作為市民出入公園的交通樞紐,完成園區內的景點觀賞都必須通過市民出行通過來完成。生態公園光此次名稱命名就看知道要保護生態,既然是生態公園肯定是有山有水這樣的自然環境;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必定存在地勢高差較為復雜,規劃設計的工作量及難度都較一般性公園較大;所有步道是線路走向以及線路的選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尤其重要,為了能最合理的最人性的選定出休閑步道的線路走向我們必須嚴格按照線路的選定方法來完成對項目的設計及實施:
(1)對公園內的現狀地形勘測資料(包括衛星云圖資料及勘測地形圖資料)以及現有的景觀游覽線路、景觀節點、歷史文化沉淀、名貴植物等資料進行一個收集與比對;
(2)對這些資料進行詳細的解讀,完成對現場進行詳細的察看。結合現有的景觀資源、以及主要出入口的初定、需要完善的服務設施設置以及結合現場的現有的場地大小對服務設施有一個大體的概念規劃定位,對現場一些無觀賞價值的或者說雜亂的景觀資源及職務群落等進行標志標記;
(3)對休閑步道的線路走向以及合理性進行分析比對、對線路進行多層次的設計及多方案的比較、遴選出可行及人性化觀賞游覽的線路,作為步道設計的初步方案。最后再對此線路的方案到現場實際進行復核勘察,對周邊市民進行抽樣性的調查,以了解該區域的人文地理特點。結合上述幾個重點因素對步道規劃設計以最佳的景觀效果、最好的人文環境展示到當地的最美生態環境當中;
小湯山生態公園內地形較為復雜,地勢高差大等因素給步道線路選址一定的難度,通過上述步道選線定線原則,最終將公園劃分為一線七區。一線為步道環線,七區為濱水廣場區、三狀元文化區、兒童游樂區、文化公園區、小湯山植物園區、山水溫泉展示區、花海世界觀賞區。步道走向結合現狀地形、采用曲線型設計,做到曲徑通幽移步換景的原則來豐富公園的內在景源。
根據規劃部門以及公園自己本身的景觀節點確定休閑步道的長度、寬度以及需要展現最佳景觀效果所需要的景觀材料、資材布置等。
(1)步道寬度的確定根據《公園設計規范》,或者每個市民游覽公園的舒適性要求去界定,按規范來說每個市民從公園的占有面積以及行走時候一般所需要的凈寬度都是硬性規定的,然后我們按周邊城區居民的數量以及常規公園的市民容量與人流量計算確定主要一級道路為4~6m(主路為4m,寬闊區域為增加2m木棧道)、二級次道路為2m、三級道路為1.5m。
(2)步道設計的坡度一般根據《公園設計規范》的要求來水坡度以低于7%為最佳道路縱向坡度;在道路完成縱向坡度時要特別注意道路的橫向坡度,主要是利于地面的排水。在道路橫向長度大于4m時,一般建議道路采用雙向排水;個別常規的觀景臺及觀景廣場采用四周或者多角度排水,做到大雨過后20min內地面無積水。當步道線路再山體一側的時候盡量考慮排水往山體內側排水溝內放坡,防止雨水往山坡破面沖刷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
(3)關于休閑步道材質的確定,道路鋪裝主要考慮他使用性功能的同時也要考慮其美觀性的需要,然后在不同的部分根據實際需要運用合適的景觀鋪裝材料。景觀材料的運用得體是市民游覽步道的最主要視覺感官,不同的材料也會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如:海綿城市建設常用的生態透水混凝土給人予質樸回歸自然的感覺、柔軟質感的透氣型塑膠地面給人予腳步踩踏間的親切感;木棧道地面給人予自然生態之感;石材路面雖然較其他材料較為堅硬、但是你豐富的顏色以及多樣式處理的面層自感給人予多彩繽紛之感。
此次小湯山生態公園步道設計為全程無障礙設計,大部分縱坡控制在8.3%以內,部分盤山路經過勘察及計算為11%。主路道路(一級步道)設計寬度為6m,主要分布在主路。全線采用4m主線路采用生態透水混凝土,外側2m為木棧道,步行、慢跑、駐足皆相宜。其他部分支路設計寬度為1.5~2.0m,主要是以石材步道臺階為主,連接部分景點與主環路的聯系作用??紤]到生態因素,部分上山步道主體采用鋼結構的形式進行道路與道路之間的對接,運用鋼管桁架組成鋼結構主體道路,橋面采用鍍鋅格柵板,縫隙在2cm以內。設計既可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也給步道下方的原生態植物最大限度的成長空間。走在棧道上面的感覺與水泥路面大相徑庭,給人予提高視覺感的同時也有一種柔軟親和力之感。仿佛站在了林木與花草之巔去鳥瞰大自然生態之美(見圖 3~4)。

圖3

圖4
此次小湯山生態公園步道作為各個景觀節點的連接樞紐,休閑步道本身也是生態公園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市民在漫步于風景線的道路當中時候沿途的景觀節點以及兩邊的綠化植物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公園的定性原則為生態公園,在步道規劃當中植物的自然景觀以及多樣性作為此次綠化設計的重點。首先對于濱水道路的處理,沿線背景一側為高大喬木與中小喬灌木搭配再配以花化彩化植物進行豐富、靠近濱水部分結合原有水生植物進行優化提升,多配置開花類的水生植物來豐富視覺效果。山體道路部分在原有喬灌木環境里對植物進行有序有章的梳理,在主體一級道路兩側陣列種植福建山櫻花打造櫻花大道,其余在生態公園內分區域種植各類花化彩化植物,諸如杜鵑、蘭花、碧桃、梅花、紫薇等;在步道周邊視線可達的裸露地帶盡量種植花灌木與地被,以提高公園的觀賞度。
8 步道的附屬設施作為休閑步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他不但要滿足游覽市民使用功能上的需要,還要滿足便捷性的需求;而且附屬設施也是一道亮麗的景觀節點。這里的服務設施含蓋了公共服務設施、休息設施、標志標識、智能化服務設施等。小湯山生態公園公共服務設施按1km設置一級驛站,內有小賣部、衛生間、休息平臺等,500m設置二級驛站,主要是提供給游覽市民
一個休息場所;沿線在各個道路分叉分支節點設置標志標識,方面市民的進出引導交通;主要出入口還設置便民服務信息,諸如天氣預報、重大新聞信息等;沿途設置的WIFI全覆蓋讓市民漫步在公園里也能享受智能化的生活、主線路監控無死角保證了市民的身心及人身安全。
9 綜上所述,休閑步道規劃設計要以人性化的設計手法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特色,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中心為原則,以市民在游覽中達到休閑健身為真正目的。
[1]涂志川.園路規劃設計淺析[J].福建建設科技,2004.
[2]華欣,羅言云.生態型生態公園植物規劃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1.
[3]鄧玉濤,張景群,李厚華.基于紅色文化的城市生態公園規劃設計——以延安市鳳凰山公園設計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
TU986
A
1005-7897(2017)12-0035-03
2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