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廣東省信宜市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廣東 信宜525300)
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李紅
(廣東省信宜市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廣東 信宜525300)
目的 研究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結果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后,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對胃潰瘍患者采用循證護理,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
胃潰瘍;循證護理;療效;生活質量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大部分由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引起,但仍有部分患者是由自身的精神壓力和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引起。胃潰瘍具有起病慢、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 且容易導致胃部出血、 穿孔[1], 甚至癌變。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三聯療法治療,效果顯著,但復發率仍然很高。有研究[2]發現,循證護理可改變患者的飲食習慣和不良精神狀態,幫助其建立預防復發的意識,培養規律的飲食習慣。但該方法在臨床上的推廣度不高。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潰瘍患者, 其中男 57例, 女 63例; 年齡24~76歲, 平均(46.56±13.34)歲。采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0例。試驗組中,男27例,女33例;年齡24~69歲,平均 (47.67±5.76)歲。對照組中,男 30例,女30例;年齡27~76歲,平均(45.54±6.79)歲。納入標準:經電子胃鏡確診為胃潰瘍;臨床資料完整;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或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監督執行。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采用相同的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試驗組采取循證護理措施。循證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定期按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并及時制定方案,指導其進行心理調節,通過訓練患者心理轉移、心理暗示等幫助患者排解舒緩壓力,態度應和藹可親,排解其孤獨感。囑咐家屬多關心患者,給予其溫暖[3]。②病情認知。詳細向患者告知自身疾病的情況及治療方案的原理,讓其了解堅持服藥的意義及不遵醫囑的危害,明白病情的緩和是暫時的,疾病并沒有痊愈,后期鞏固治療十分重要,并督促患者日常服藥[4]。③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養成良好、規律的飲食習慣,做到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進餐營養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防止暴飲暴食及食物過冷過硬。囑咐家屬監督患者戒酒[5]。④護理時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每日詳細記錄其生命體征,預防并發癥發生,準時應用黏膜保護藥物,警惕患者血壓突然下降、劇烈腹痛等癥狀,一旦發現,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1.3 評價指標
治療1個月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訪3個月,統計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療效評定:痊愈:潰瘍面完全愈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潰瘍面明顯縮小,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效:潰瘍面無明顯變化,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 =痊愈率 +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試驗組 (n = 6 0) 對照組 (n = 6 0)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總體健康 6 9.6 3 ± 6.7 4 9 0.4 3 ± 6.4 9* 6 8.5 4 ± 5.6 7 7 3.4 5 ± 4.9 7生理功能 6 3.8 4 ± 8.6 7 9 1.8 0 ± 7.7 2* 6 4.7 3 ± 7.4 9 7 1.3 5 ± 5.7 8精神健康 6 3.1 2 ± 6.4 5 9 2.7 4 ± 6.7 3* 6 3.4 2 ± 6.7 8 7 1.1 7 ± 6.7 4社會功能 6 1.5 6 ± 4.5 7 9 0.0 1 ± 5.6 3* 6 2.0 5 ± 7.3 2 7 0.2 7 ± 6.4 5生活質量維度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比較
試驗組有1例潰瘍出血,1例穿孔;對照組有6例潰瘍出血,2例穿孔。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比較 [n(%)]
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階段,病程長、難治愈且易復發,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腹痛,常引起胃部出血、穿孔,甚至癌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胃潰瘍的發病與幽門螺桿菌密切相關。另外,研究[7]發現,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和巨大的精神壓力均會導致患者發病。臨床上采取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細菌感染,療效顯著,但患者病情好轉后有時會自行停藥,且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和心理壓力仍會導致胃潰瘍反復。循證護理可有效緩和患者的心理壓力,對患者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有顯著作用。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循證護理主要對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案進行系統分析,找出最佳的解決途徑,并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方案[8]。循證護理的目的是建立患者的自我調理意識,養成預防胃潰瘍的自我護理習慣。采用循證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讓患者逐漸形成自己的護理習慣。同時,在日常護理治療時不要忽視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在治療時保持良好的心態,促進早日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后,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可見,循證護理不僅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療效,還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及時疏導其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醫患關系。
綜上所述,對慢性胃潰瘍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及時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療效明顯優于傳統護理。通過循證護理建立患者的自我護理及預防意識,可有效降低胃潰瘍的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
[1] 陸忠紅,仇訓華,黃麗兒.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3):83-84.
[2] 陳帆,辜瑩.循證護理在消化性潰瘍老年患者中的應用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3):28-30.
[3] 金秀琴.循證護理的研究與進展 [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4(1):105-107.
[4] 鄭成城,馬麗紅.健康教育對消化性潰瘍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30-831.
[5] 王開蘭.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315-317.
[6] 殷冬林.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的治療進展 [J].實用臨床醫學,2010, 11(9):136-138.
[7] 黃玲,黃麗霞,邱小雅.慢性胃潰瘍患者的針對性護理分析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81-82.
[8] 郭百葉,曹睿.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0):2668-2670.
(責任編輯:鐘婷婷)
Analysis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nd Effect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LI Ho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yi People's Hospital,Xinyi 5253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Methods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vidence-based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The curative effect,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After nursing,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has significant effect,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Gastric ulcer;Evidence-based nursing;Curative effect;Quality of life
R473.5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7.1009
2017-01-10
2017-03-10
李紅 (1977-),女,大專學歷,主管護師,從事護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