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富順+楊小霞
摘要:指出了地域性景觀是依靠挖掘當地特色文脈和場所特征而展現的特定景觀。慶陽周祖廣場在設計中將地域文化通過現代景觀語構表現出來,使地方傳統文化通過景觀設計得以詮釋和弘揚。重點探討了周祖廣場景觀設計中挖掘地域文脈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地域文脈;農耕文化;民俗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63-02
1 引言
景觀建設是帶動城市發展、強化城市特征身份、增進社會歸屬感的必要手段。慶陽市周祖廣場就是依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門庭氣勢矗立在城市的北大門,頌唱著當地歷史文化淵源和現代人文精神,對于當地打造周祖農耕文化品牌、彰顯農業文明有著弘揚和引領效應。
2 慶陽市歷史文脈
慶陽市位于甘肅東部、陜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地處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土層深厚,古稱慶州,素有隴東糧倉之稱,也是軒轅黃帝部落和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7000年前,周人先祖不窋,率族人遷徙慶陽,在此拓土開疆、教民稼穡、農耕窯居、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3 周祖廣場概況
周祖廣場位于慶陽市西峰區慶西公路入口處,東西兩側接壤城市主干道,占地130余畝。東邊規劃有森林公園,北邊為苗圃和都市農業用地。廣場分為戲劇廣場、水景文化廣場、祭奠廣場、山丘林地區、康體活動區5大區塊。
4 設計定位
慶陽人文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現在慶陽逐漸形成了以農耕文化、岐黃文化、民俗文化和紅色旅游為代表的黃土地域文化。正如俞孔堅院長所提到的:慶陽人文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特別是民俗文化獨具特色,發展文化產業大有可為,要堅持走發展之路,建特色之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符號,塑造城市的風格和靈魂,努力打造一個文化慶州府,活力產業城。
5 地域性景觀設計探索
5.1 歷史文脈符號——不窋雕塑
慶陽市作為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是慶陽市的一個明顯身份特征。因此將農耕文化作為重要的源頭文化來傳承,喚起當地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和情感認同,以農耕文化先祖不窋雕塑來烘托農耕文化的主題,既兼顧了城市的歷史和未來,又凸現城市的人文品位和知性氣質,神形兼備,似曾相識。
不窋雕塑聳立在周祖廣場中央,面南背北,正前方就是祭奠廣場。雕塑高38 m,內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及鋼桁架,外部由陜西“南鄭紅花崗巖”雕琢、堆砌而成。在景觀語構上,大塊面花崗巖的切割張弛有力,當代現實主義雕刻手法讓雕像巍然挺拔、大氣磅礴;在景觀意象上,它有效呈現了城市的一段記憶,是城市發展真實的、可視的、可感知的生活圖景的再現,是一種與場所的對話,保持了對城市氛圍、歷史文化及環境的尊重,使城市的特性、意象、視覺以及身份標識得以可持續發展,實現了城市建構要素、基礎設施與歷史及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從而就有了強大的活力。
5.2 民俗藝術——雕塑小品
慶陽民俗文化獨具特色,以色彩絢麗的香包刺繡、清新質樸的隴東民歌、惟妙惟肖的民間剪紙、悠揚婉轉的道情皮影為代表的“慶陽四絕”,成為民俗文化產業的知名品牌。城市發展在傳承古老農耕文化的同時,大力開發以香包為代表的民俗文化產業,將傳統民間文化的搶救與保護和開發與創新結合起來。
雕塑小品位于廣場的西南入口處,三五聚在一起,高低錯落,變化靈巧。在景觀表達上,把民俗文化與現代景觀融合在一起,引借香包形象元素,通過解構、簡化、共融、夸張等藝術變形手法,創設形似香包的雕塑小品來展現剪紙、香包、刺繡等民俗文化藝術形式,通過表象的運用和意向的延伸,使傳統民俗文化能夠通過景觀得以繼承和弘揚,同時又為景觀設計注入了地域文化特色。小品應用不銹鋼工藝、金屬光澤與五彩繽紛的色彩來詮釋慶陽深厚的文化底蘊,既粗狂豪放,有精細纖麗,寓意著喜慶與吉祥,是色與線、形與神兼備的藝術,再現田園的詩情畫意。
5.3 曲藝文化——戲劇廣場
隴劇作為特有的戲曲劇種,在當地受到了人們廣泛歡迎。每年的鄉會、廟會及喜慶節日或茶余飯后,人們聚在一起欣賞隴劇,或吹拉彈唱,自娛自樂。中老年人尤為喜愛。戲劇廣場的建設,為當地戲曲文化繁榮提供了舞臺。廣場采用下沉式類似于圓形圖案來設計,東西方向是開放性的入口,西南方向設置有看臺,借用立體的坡地植物景觀作為看臺的背景,空間開合自如,彰顯了廣場的公共性和藝術性。這里可以滿足戲迷朋友欣賞隴劇,游人聚集,健身等活動。每天清晨或下午,廣場回聲嘹亮,有時也有隴東嗩吶彈奏演藝,既體現了隴劇婉轉與質樸,也彰顯了一個城市的閑適與浪漫,為繁榮當地戲曲文化提供了舞臺。
5.4 基于場地特征的鄉村田園景觀——康體休閑區
在地勢上,康體活動區隨形就勢,與下沉廣場、溪谷呈上下起伏之勢,曲折回環的廊道為人們散步提供了更加舒適的健身體驗。棧橋成自然線條狀分割綠化區塊,隔而不斷,意在展現農業田野符號,讓人在棧道上舒適散步,觀看變化的景觀,感受自然的奧妙。在空間轉換上,充分利用了植物群落的覆蓋度和圍合度來創造開放和私密空間,開合自如、收放有度。空間和植物表現形式多樣,又有著良好的視線聯系,從而創造了抑揚頓挫、婉轉悠揚的空間美感。
在功能方面,康體活動區創設了滿足不同年齡段人們品茗、漫步、休憩或健身的場所,也專門為少年兒童創設了軟塑膠游戲區和活動設施,在安全性、多樣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較好的切入,讓人們在這里都可以體會到田園生活的浪漫與優雅,享受自然美景,獲得身心舒展與愉悅。廣場內也配置了大量休息座椅,為不同需求的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選擇,可謂亦賞亦聚、亦動亦靜。
6 結語
地域文化強化了居民對其所居城市的社會歸屬感和認同感,它強調文化的特殊性和場所精神,扎根于當地風土衍化,傳承區域歷史和文化,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使人富有詩性地居住和生活。沒有根的設計很難打動人心,引起受眾的共鳴。周祖廣場能很好地借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提升其城市現代文明品位,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中,要特別注意重視發掘和保護當地特色文化,弘揚個性鮮明的地域文化,營造生產活躍、生態和諧的人文環境。
參考文獻:
[1]焦宇靜.地域性特色景觀的設計構建探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2(4):42~44.
[2]張靖雪.論城市地域性景觀特色的塑造:以咸陽市迎賓大道兩側景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為例[J].當代藝術,2011(3):33~35.
[3]劉宇波.基于地域環境文脈的大學校園可持續設計探索:江南大學蠡湖校區規劃設計隨筆[J].城市建筑,2010(03):30~32.
[4]何碧潔,周建華,肖景孝.歷史文脈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以西安大雁塔北廣場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2).
[5]陳 娟.孫琪淺談地域性特色景觀的構建[J].廣東園林,2008(6).
[6]胡 俊. 基于地域文脈傳承的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6.
[7]蔣 旸,徐宏新. 基于地域文脈的商丘日月湖濱水景觀設計研究[J]. 浙江農業學報,2015(8):1408~1413.
[8]趙 杉. 基于地域文脈視角下的旅游產業發展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