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青
教學體制的改革,為中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條件,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甚至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屬于教師必要的教學任務,轉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體地位,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實現教學工作開展的目的,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首要面臨的前提.
一、對探究式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在對中學數學進行教學時,探究式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應用時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對于數學的掌握程度,并對傳統學習模式進行優(yōu)化,使其學習方式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完善.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闊,并對學生自主性學習造成一定影響.基于此教師只有加強學生知識的實踐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充分發(fā)揮探究式教學價值,不僅能改善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程度,而且還能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奠定堅實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對探究式教學進行實際運用時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解決,會對教學質量帶來一定阻礙.而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第二,沒有將教學內容、探究式教學進行有效結合.第三,應用探究式教學沒有對學生起到積極作用,學生還是不能準確掌握數學知識.第四,教師沒有正確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導致學生數學能力不斷下降.將探究式教學法合理應用于中學數學的教學中,并不是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問題進行具體的優(yōu)化.例如:課堂秩序以及教學課時出現沖突等.而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給予一定尊重,還應對學生學習進行適當的監(jiān)督以及指導,確保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中學數學教學中對探究式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開放性問題的設定
在對探究式教學進行應用時,想要充分發(fā)揮其靈活性的特點,就應在傳統探究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更具有開放性,而開放性問題的鍛煉,無論是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還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解決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問題探究,并且探究過程要依據探究式教學進行,反之則會降低學生思維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對以上內容進行重點分析,確保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探究式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對局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之后創(chuàng)造探究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問題逐漸變得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發(fā)現問題中存在的規(guī)律,通過總結和推理等方式,讓學生及時掌握該知識內容,有助于教師更好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總結,從而營造更好的探究情境.例如:在對“三角函數的倍角以及半角的公式”進行具體教學時,在對其進行重復練習之后,調動學生思維能力,可以以此對“兩角相等”等知識進行總結,之后根據半角公式完成推導,從而掌握更多數學知識.
2.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逐漸增加對探究式教學的重視力度,通過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形式的劃分,增加團隊之間協作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理解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式教學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教師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應適當地增加問題的難度,當難度上升之后,學生便會對問題的解析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此時教師應發(fā)揮其教學引導作用,教會學生如何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互助能力.
3.復習題中對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
對于中學數學學科而言,其重點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新知識點的學習,另一個是過往知識點的總結,而復習題的應用正是過往知識點總結的關鍵手段.因此在復習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營造教學氛圍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直線與雙曲線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問題設定的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合作探討,從而對問題進行解決,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能力.
總結上文,通過對探究式教學法的分析,可知其在中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促進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這種教學法的運用,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更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經之道.對于中學數學教師而言,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水平,適當引用新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