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芹
結合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可以遵守以下程序,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初中教學的內容,將學生的感知作為教學的基礎,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設置探究情境,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提出合理的問題,教師要結合當堂課的內容提出適當的問題,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保證學生獲得更為飽滿豐富的問題,營造課堂氣氛;隨后,引導學生收集知識資料、分析收集的資料、討論并得出結論.教師在以上過程中要提出反饋,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鼓勵,綜合評價學生的探究學習效果.
一、營造學習氛圍,提高探究興趣
教師提出式子:(-2)+(-2)+(-2)+(-2)+(-2)+(-2)=(-2)×6,學生在對該式進行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何表示2×2、2×2×2、2×2×2×2×2以及2×2×2×…×2(n個2)怎樣通過比較簡單的方式對以上相同因數較多的式子進行表示,通過和乘法運算進行類比,將乘方的運算進行引出,有效區分乘方和乘法運算.在以上過程中教師先提出以前所學的知識,為學生的研究學習營造學習氛圍,學生在具有了一定知識基礎上,從易到難,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教學
學生通過對課本知識進行自學可知:22讀作“二的二次方或二的平方”,23讀作“二的三次方或是二的立方”,以此類推,24可以讀作二的四次方,26讀作二的六次方,那么n個相同的因數相乘,例如a×a×a×…×a(n個a)=an,讀作a的n次方.
在該基礎上,很好地引導學生對上述實例進行思考,該乘法和我們之前學過的乘法有什么不同,進而引出乘方、冪、底數以及指數的概念,同時可以對以上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在書中進行查找,實現初步的簡單記憶,給出學生短暫的時間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講一講自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
學生通過自學得知: an是冪, a為底數,n為指數.an可以讀作a的n次方,或是a的n次冪.并在這一基礎上向學生詳細介紹特殊的乘方形式:a1,式子中的1一般省略.
本章節的知識并不是十分深奧,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學,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解,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才會對課堂知識建立較為牢固的印象,實現課堂知識的主動獲得,充分實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隨后教師可以基于課本知識,開展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三、把握探究的深度和寬度
引出問題讓學生思考(-2)4和-24的差別,以及、(3/4)4和34/4之間的區別,并歸納以下規律:負數的乘方在書寫時要將整個負數括在小括號中,分數的乘方書寫時要將分數括在括號中,在以上過程中,實現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在例題的講解中,學生可以對有理數的乘方運算實現理解,并且具有有理數的乘方運算,在各種練習和運算中實現學生對知識和概念的鞏固.
數學探究的深度主要指在探究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多少和深淺程度,數學知識探究的寬度主要是指探究活動中數學要素的含量.針對初中學生,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的特點,具體有數學能力的大小、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強弱等,因此數學教師在實施探究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能力、基礎等多方便差異,適當對探究的深度和寬度進行把握.
四、尊重學生差異,保證每一名學生的充分發展
在課堂即將結束階段,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進行回憶,實現對該章節的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并且對本節知識中的各個概念和意義實現清晰的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對有理數的運算進行靈活運用,最后對學生實施綜合評價.
初中數學的教學對象是整個班級,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學生,因此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覆蓋.在問題的提出上實現層次性,在教學評價中要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最大程度彌補學生的差異.保證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和相互吸收.
五、教學結果反思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五章內容中的有理數乘方,在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問題作為載體,以教學探究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對教學課堂的組織,對新課程理念進行充分體現.首先可以從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的知識為突破口,將需要講授的新知引導出來,充分體現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學理念,遵守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還避免了傳統的機械式的概念教學,對新課程教學理念實現了充分體現.接著在啟發誘導、時間操作、觀察探究中對新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進行鞏固,加深對新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并對一新知識中的一般性規律進行歸納,保持著較為清晰的教學思路,實現了教學思路的環環相扣,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總結和理解記憶,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在對細節進行反思中,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的嚴謹性.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的是主導作用,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規律,并進行嚴格的遵守,關注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將知識的講解和習題的訓練進行結合,提升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維,優化學生的學習態度,此外,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突破常規,實現圖文并茂的講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