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首先,數學本身就是中學比較基礎的一門課程,而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中學數學高考以及以后的發展方向如何.但是許多學生對數學存在著抵觸和恐懼的心理,這更不利于以后的學習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考慮教學方式的同時,也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結合,并開拓培養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的熱愛程度.這樣不僅能達到教師的理想教學效果,也能提高學生的水平.利用分組分層教學法在當今中學數學的應用十分廣泛,也得到了很多教師的一致好評.
一、分組分層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分組分層教學法在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要掌握最基本的原則.首先要把一個班級當作一個個體,并對個體進行層次的劃分,共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優等生是指能主動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并具有自主能力、自主性比較強的學生.簡單指不只是學習成績優異,并且能抓住學習數學的要領和方法的學生.中等生是相對于高等生來說,各種方面處于中等水平,需要進一步的指導、鞏固基礎,才能夠實現優等生的發展.后進生是指成績落后,學習能力和自主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手于后進生的重點指導,布置一些稍簡單的任務,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推動他們學習的腳步.在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之后,再將劃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值得注意的是要將學習水平不相上下的分配到一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均衡,也減少了一部分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以及學習進度不明顯的情況.而教師在指導的同時,也應具有針對性,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們學習成績和水平的提高.
二、分組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
而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進行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分組分層主要有課前分組分層、課上分組分層和課后分組分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提前了解學生對中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新授課的接受程度.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實際狀況與設想不同時,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不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同的學習要求,也不要安排相同的學習任務.在課上,教師應該注重的是提問環節.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對新知識的吸收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提問環節,也應該進行問題分層提問.課后的分組分層,作業是最能反映學生基本情況的,也可以給學生起到加深鞏固知識的印象.所以,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布置學習任務.
(1)課前預習分層.針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課前預習也應該策劃出相應的方案,即把教學方案進行分層.優等生的課前預習,不僅要掌握掌握要學習的內容,還要掌握熟練公式的推理方法.針對中等生而言,他們是要掌握基本的學習內容要熟記公式.對于后進生來說,要求其把學過的舊知識理解透徹,對于新知識的要求是只要能看懂理解.用中學數學最常用的三角函數的例子來說,教師在講解三角函數這一課程的時候,課前預習時的要求,就要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針對性.優等生要在熟記三角函數相關公式的同時還要試著利用這些公式帶入習題并進行推導.中等生的預習要求是,不僅要充分的熟悉三角函數公式,并且將相關的函數公式的知識基礎并背熟.后進生的預習要求,首先要看懂并了解三角函數的圖像,知曉誘導公式,做一些舊知識的鞏固,掌握其中的技巧.
(2)課堂提問分層.每個班級的學生對數學基礎的掌握有著許多差異,其中包括學習的自主性.所以,課堂提問環節,提問的難易程度應該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分組把課堂問題進行分層,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能掌握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回答問題時也會更有自信.優等生的問題可以相對于難一些,應更具一些發散性,可以使其數學思維得到更好的開拓.而中等生,應把握適度的原則.而針對后進生需要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內心對數學的好奇和熱愛,使其以后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具主動性.
(3)課后作業分層.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組進行不同層次的任務布置,讓學生在實現學習的過程還可以使思維得到良好拓展.優等生的課后作業布置難度大一點,優等生發揮優勢還可以迸發出許多靈感,也達到了思維拓展的目的,創造力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針對于中等生來說,相對于優等生的難易程度要少一點不那么復雜,目的是要掌握其中的學習要領,基本知識也能得到升華,夯實學習基礎的目標.而后進生的主動性可能要差一些,所以教師應該多督促他們學習,也可以讓優等生和中等生給他們進行一些指導,使之順利完成學習目的.每個小組完成任務的同時,教師應適當的進行指導,無論是優、中還是后進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定的難題,知識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師應適當的給與指導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佳.
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利用分組分層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高效的,它能有效激發學生潛在的數學愛好因子,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學起數學來更有信心.因此,教師應該創新更多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