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惠
近年來,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得到教育界極大肯定,其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將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其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水平,并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才能夠創新教學方法.
一、基于生活下的初中物理問題導學方法介紹
基于生活的問題導學方法主要是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歷等方面著手,提出問題,經探討和推理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將教學任務與社會實例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尋求不同的途徑解決問題,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自身內在體系,形成科學的思考方法.
在教學中,實施基于生活的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需要把握以下幾點:①教學活動的最終結果是不斷地引發問題,因而在教學中可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提出發散、創新性的問題.②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問題是實施教學開展的主要牽引線,其教學活動均是為能解開學生疑問而實施的.③學生只有存在問題,才有探索知識的欲望.
二、 教學方案設計要合理
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連接,提出一系列題目,依次加深難度,使學生通過依次推理和探討,最終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需要注意的是,問題和問題間環環相扣,難度是循序漸進的,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質疑和探索問題的同時,需要教師給予引導,并給予適當的肯定,切勿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方案中不能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要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根據生活實際,提出具體問題;其次,引導學生開展活動探究,推理問題;最后展開討論,并做總結.經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問題延伸,再提出相關問題,以能擴展學生視野.
三、以“ 浮力”單元復習課為例開展教學
在開展“浮力”單元復習課的教學中,先回顧浮力的相關理論知識,再探討生活中具體應用,最后對浮力加強探索,創造相關的模具.
1.浮力的相關知識回顧
①提出相關事例.在課上,教師可播放一位落水的人利用木頭可漂浮在水面;將石頭放于水面會下降;一艘輪船航行在海面上不會下沉;樹木能夠長在水中且會漂浮等畫面.
問題一:以上案例為什么結果會不相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②設計實驗活動.教師可在一個盛滿水的量筒中,放入橡皮,其會立刻漂浮水面上,學生們對其并不感到好奇.此后,教師將橡皮擦干凈,將其置于無水的量筒中,然后再向其內緩慢注入水,但是橡皮卻未能浮在水面.此時學生就會好奇為什么橡皮沒有上浮,教師可讓學生將量筒晃動,就會發現橡皮又重出于水面.
③開展討論,得出結論.學生在經過熱烈的討論后,就會得出結論.只有物體的接觸面受到水的壓力,并形成較強的壓力差才能夠產生浮力.由此可知上面的問題中,樹木生于水中,并未受到浮力的影響,因其未形成壓力差.
2.浮力知識的具體運用
①生活實例.在生活中,熱氣球能使人類感受到飛翔的感覺;并且熱氣球可自由進行控制,你知道其中涵蓋的道理嗎?
②探討活動設計.學生們可以設計類似的熱氣球,可在規定的三角架臺上套上一層塑料袋,在其下面將蠟燭點燃,此時就可觀察到其會慢慢升起,一旦蠟燭燃盡就會落下.
③實驗結果.經過實驗后,學生就會得知熱氣球空氣密度遠遠小于冷空氣的密度,而等同的熱空氣就會比冷空氣更輕,進而可使氣球升起.當通過調節氣球內的溫度便可控制其起飛和降落.
③實際操作.假如現在需要你制作一個孔明燈,并提供紙、蠟燭、以及鐵絲圈等器具,“你準備怎么做,并將你的想法與同學們分享.”該問題讓學生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而運用到生活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3.加深浮力知識研究
制作浮沉子實驗如下:
每個小組均具備以下器材:飲料瓶、量杯(帶封口)、水、大量筒以及注射器等.
學生合作步驟:①使用注射器向帶有橡膠蓋的量杯內注射一定的水,以當作配重;②于飲料瓶內加適度的水;③在飲料瓶中將量杯面朝下放置,使其能夠漂浮在飲料瓶內,其漂浮高度僅露出水面一小部分;⑤讓學生將飲料瓶的瓶蓋蓋緊.
問題:在擠壓飲料瓶的同時,你觀察到什么情況,而放開后又會有怎樣的情境?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四、教學案例總結
在教學中,教師實施基于生活問題導學策略時,要把握教學方向,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融合.在經過以上案例研究中,筆者發現在采取問題導學策略方法時應掌握以下幾點:
1.設計問題要把握重點
在設計問題時要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才能使學生收獲重點知識,獲得所學知識.其重點問題主要是指能夠與當前的教材內容相吻合,且從實際案例中引發學生思考,才能發揮問題導學法的價值.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其一系列的問題均是根據教學知識點而開展,每個問題應具有趣味性、程序性以及針對性.另外,把握核心問題的設計,對其他問題具有導向作用,并要充分地體現出教學目標.
2.方案設計需合理
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可決定教學的效果,故在設計方案時需對教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設計難度適宜的題目.而難度較大的題目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而,教師需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確保問題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以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制定活動方案
在教學中,單一的問題設計若脫離生活實際,則缺乏探討的意義.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加入豐富的生活事件,以能夠使學生更能置身于真實生活中,且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在設計問題時需要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引入新知識,使學生產生問題,并樂于去探究問題.在設計問題后,并不是由學生一味地想象,而是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開展相關實驗,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未知事物的奇妙,才能夠深入思考.本組案例中實施相關實驗活動,使學生的積極性極高,且使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提高,因而教學需根據問題設計相應的實驗活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基于生活下的初中物理問題導學策略符合當下的教學理念,且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必須要加強對其重視程度.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身份,從主體者轉換為服務者,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基于生活中的問題導學策略;在教學中,需要把握問題設計的重點,并設計提出合理的問題和提供科學的活動方案,方能夠使教學質量大大改觀,進而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