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剛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客觀認識學生在思維上存在的差異,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采取揚長避短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作為因材施教的重要舉措。不能簡單地否定學生兩性、個體之間的差別,而要想方設法利用好客觀差異存在的價值。如何科學地看待差異,如何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并將這種差異轉化成到學習中來,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初中物理課堂思維差異化教學的實踐入手,與大家探索把差異貨思維轉化為教學資源的策略:一、認識并尊重學生思維的差異性;二、課堂思維的差異如何轉化成教學資源;三
關鍵詞:物理課堂;初中生思維;思維差異;教學資源
學生思維差異主要是指在思想方面,學生具有抽象思維型、形象思維型、具體思維型和邏輯思維型等方面的區別。另外,學生在思維方法上、速度上以及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方面也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存在思維差異,最簡單的理解方法就是: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我無法完全的相互理解和認知對方。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思維的差異性,尤其是學生在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諸多問題,但差異的客觀存在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也是一種教育契機。我國近年來在教學中提倡更加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如何既能達成班集體教學的共性發展,又能促進個體創新思維能力的最大發展成為我們教學研究的主要課題,而差異教學正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本文從初中物理課堂思維差異化教學的實踐入手,與大家探討培養學生個性思維能力的做法
一、認識并尊重學生思維的差異性
無視學生思維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就會犯“一刀切”的毛病,就會“以己度人”和“相提并論”。無視學生思維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就不會去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就可能以多數學生的見解而替代個別同學的認知。其實有很多同學喜歡采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喜歡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學習課本,喜歡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方式——教師無視這一切,教學工作就會不和諧。
想要做到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識和行為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一個充滿“尊重”氣氛下的校園環境中,才能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放飛個性。隨著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熟,學生獨立意識增強,有一種成人感,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教師只有尊重教育規律和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才能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并順利地實施教學活動。
二、將學生課堂思維的差異性轉化成教學資源
差異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群體差異而開展的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能有效地滿足不同的學生的基礎學習需要,從而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開展差異化教學,充分利用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不同策略進行教學,能有效避免在班級集體教學的環境下,傳統教學方式中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新課改提出,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構建和諧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另一方面要張揚學生個性,提升學生的個性思維,努力構建差異化的生態課堂。那么,如何將差異性思維轉化為教學資源呢?
1.上好第一堂物理課,讓學生愛上你的課堂
學生從開始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就想知道物理學研究什么?為什么學習物理?怎樣學好物理?此類問題首先出現在學生頭腦中,學生第一次上課時對物理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只要正確引導,就能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多做幾個有趣實驗,如光的色散實驗、摩擦起電實驗等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生物課充滿的興趣;
(2) 提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問題,給學生,制造懸念。如太陽為什么會發光?彩虹是怎樣產生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舉一些物理知識應用的實例。如照相機、導彈等,讓學生了解物理的重要性,用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
2.利用學生間的思維差異,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能有效地滿足基礎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開展差異化教學,充分利用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不同策略進行教學,能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方式中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的物理現象。如: 斜插入水的筷子,從水平面看去是彎的,逐步培養學生的觀 察能力。注重實驗教學。首先做好演示實驗,演示實驗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直觀性、真實性等特點,因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學生探索物理現象和規律。
3.針對學生不同的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或方法來觀察物理現象和做實驗
中學物理課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它主要由實驗、邏輯思維和數學表述三種要素構成,所以在中學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物理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觀察、分析和感知物理現象,了解物理過程的發生、發展以及變化條件,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組織好學生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 實驗得出結論,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 根據學生在回答中出現的顯性差異所生成的認知差異予以導向性的評價,無疑會直接影響學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維的深度、廣度乃至教學的效果。個性化的學習,最能體現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的差異,許多問題并非只有唯一答案,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三、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加強自我學習,設計出好的教學方案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特征的教學方案,設計應在突出重點,注重多元化,建立總體統籌、多元綜合、全面平衡、高度和諧的物理教學新格局。教師必須先提高自己教學能力,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進行差異化的教學指導。教學是要根據國家教育綱要的要求,所物理教學與學生德、智、體、美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把堂課教學中的各種要素融合在一起,如學生、教師、教材等。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如:在講動量一節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這是為什么呢?一片樹葉落下時,人們不以為然,而一塊磚頭從高處落下時,人們卻會望而生畏,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個體在物理思維上的不同,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重視這種差異,并超越差異,通過個性化的問題特征,激活學生頭腦中相關的知識經驗,彰顯思維的個性特征,凸顯物理課堂的教學本質。
總之,思維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用這一資源,實現物理課堂上的生態和諧,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我國華國棟教授認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借鑒了西方“個別化教學”(后發展為“個性化教學”)的理論。教師如何關注與珍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怎樣根據科學的依據使學生之間的差異更加顯性化,并依此了解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關注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習需求,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玉華.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4(20).
[2] 侯錫成.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