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剛
【摘要】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各項事業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在國家大力持續的投入下,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迅速增多,隨之而來的如何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物盡其用也成了事業單位一項重要工作。本文在分析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基礎上,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闡述剖析,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實際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諸如管理機制不順、重復采購、重購置輕管理、使用績效低等進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分析其成因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以期對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資產管理
一、引言
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會長張杰庭曾在兩會上表示:“我跟國內一所著名大學有合作,這所大學的人跟我講,他們買了一臺六千萬的設備,放了五年都沒動,沒拆過包,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一種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與國有企業的經營性固定資產有所不同。但是長期以來,社會及群眾于對經營性國有資產重視遠大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加之長期以來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管理績效沒有建立,缺乏有效的監督,這就必然致使固定資產管理漏洞百出,諸如管理機制不順、重復采購、重購置輕管理、使用績效低、采購的固定資產不適用等問題還不時涌現。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式不容樂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已有眉目,事業單位運營機制亟需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以前固定資產粗放式管理嚴重阻礙事業單位發展進步,因此亟需解決。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其成因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單位也迎來了黃金般的發展時期,在國家大力持續的投入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迅速增加。然而,出于種種原因,一些部門在管理、采購等方面還存在漏洞和不足。
(一)管理機制不順暢
1.固定資產內部管理責任不清。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包括從預算、請購、保管使用、資產清查、處置等一系列工作。管理責任不清通常表現為:財務部門、實物管理部門、使用部門、使用人之間的權責不清晰。財務部門一般負責固定資產賬面管理,固定資產決算以及固定資產采購和盤點監督,固定資產實物管理一般由單位負責采購部門和使用單位共同管理(以下簡稱“實物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要和實物管理部門實行定期對賬以確保賬實相符。然而,現實中往往實物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管理存在嚴重脫節,實物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脫節、使用部門和使用人之間脫節,層層脫節的原因在于管理層和使用人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執行不到位。當固定資產發生毀損、流失,甚至被盜、變賣等事件發生后,互相推諉,責任無法落實,更無從追究,最終不了了之。缺乏內部治理和良好的單位文化環境,使從領導到員工對國有資產的損失都漠不關心,導致國有資產配置不合理、損失、浪費[1]。
2.管理不嚴格,相關制度不健全。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資產管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現有制度執行不到位,對本來需要審批登記等事項覺得過于麻煩而忽略,不能做到嚴格登記登記。同時由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般不納入績效考核管理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缺乏一套科學的監管制度,使得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從制定到實施以及監督這一系列過程工作的形式化,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混亂,例如重要的資產盤點工作就可能存在因盤點人怕麻煩和監督缺乏的同時存在導致資產存放地點不清晰,甚至有可能資產流失。
(二)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和報廢力度不夠,導致不能真實反映資產情況
事業單位2013年及以前執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在固定資產購買時實行一次性攤銷成本,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這就造成報表的固定資產是固定不變的,除了報廢是不會減少的,加之事業單位報廢程序復雜使得報廢的積極主動性不高,甚至部分資產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購入,依然還在賬面顯示著原始購買價格,這就導致了虛增事業單位資產,使其難以反應真實的一面。不利于事業單位在改革中應對復雜困難的市場競爭局面。
(三)重購置輕管理
目前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都十分重視固定資產的購置,年末年初在這個方面不惜下大量功夫去打報告、寫申請、找關系強烈要求更換或者購進本單位“十分需要”的固定資產,這種工作積極熱情讓人感動,這里的原因是盡在不言中,但是如果申報審批成功,購進之后的重要管理過程卻顯得不太重要了[2]。在具體管理中不論是財務部門還是實物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同志基本是兼職而且人員變動大,再加上這種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導致管理和監督的缺失,以至于從上到下都缺乏對家底的細致了解和掌握。
(四)重復購置
部分事業單位存在固定資產重復購置現象,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時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總是多多益善,獅子大開口,如果再碰上緊急突發事件,這種獅子大開口的行為往往會得到批準,等采購回來卻發現相同或相似設備已經能滿足單位需要,而且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安裝,只能存放于庫房,造成項目資金的極大浪費。
(五)使用績效低下
當前事業單位存在一種現象,一味追求設備的先進性,對價格高性能好的設備極為青睞,往往從確保什么工作不出紕漏思想出發購置高精尖設備,在項目資金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往往犧牲部分工作需要來滿足這一特定需求。這些高精尖設備的使用績效卻往往低下,成為單位的“花瓶”,且使用成本極高,嚴重影響事業單位的協調發展。
三、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固定資產管理不科學、混亂的局面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針對當前管理混亂的情況,應從以下幾點出發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
(一)制定具體工作流程健全制度理順管理機制
首先加強思想教育和培訓工作,從而提高領導和各部門職工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認識。要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是對固定資產“一生”的管理,即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作為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之一,包括預算、財務報銷、采購監督、后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加強事業單位可執行性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對于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形成一整套全面、科學、公正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本身具有規范性、及時性、有效性、可行性、全面性的要求,要想達到這些要求,那么固定資產管理的流程就顯得很重要,如果流程不清楚,那么責任就無法界定,制度也就難以執行。所以制度要想有可行性就必須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流程,明確了各部門各崗位的責、權、利,亦能促進相應的制度和獎懲機制的建設,績效評估和績效考核也隨之可以著手準備,從而使得固定資產管理手段得到了加強,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績效也得到了考核。經過參與具體的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實施,每個人都明白自己處于流程的哪個環節,如果在自己這里出了問題,需要擔當的責任也清清楚楚,從而避免了責任的推諉,理順了固定資產管理機制。
(二)理清家底明確需求避免重復申購
目前事業單位比較普遍存在固定資產在預算編報時貪多求全的問題,對固定資產的態度是寧濫勿缺。目前事業單位的年度預算里固定資產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很多固定資產存在閑置的問題,所以理清家底就變得很重要。當前財政部就此項摸底工作已經展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決算已經做了六年,這項資產決算一改以前資產決算風格,將每項固定資產具體到基層科室和人員,從而有利于摸底真實資產存量。在此項工作開展的基礎上,事業單位結合一系列固定資產盤查清查動作,對于家底的掌握必然有大幅的提高,相關數據應在工作中予以體現,財務部門應根據各業務部門資產情況核實預算需求,用數據規避業務部門獅子大開口的陋習。同時業務部門應該積極就固定資產質量開展摸查,將一些已經沒有使用價值超期服役資產盡快報廢,以免影響今后預算申報。
(三)固定資產管理須持之以恒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既是一份日常工作,也是一份長期工作。在管理過程中一方面需要事業單位領導的重視,另一方面更需要業務部門的配合與支持。實物管理部門要認真執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盤點清查工作,將此項工作長期堅持下去,絕對不能一年象征性的搞一次應付上級檢查工作,只有不定期的檢查才能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注釋
《政協委員:某高校花6000萬買設備放了5年沒拆包》,網址新華網2014年3月9日。
參考文獻
[1]柴偉.內部控制視角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J].審計廣角,2015,(2):43-45.
[2]張志強.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財經界,2015,(8):64.
[3]段俊梅,田曉強,馬伯永.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2,(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