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進一步提升金融教學的職能地位,當前有必要對大學金融教學所存在的短板進行分析,并在校本要求下優化其現有的教學模式。目前的教學短板反映在:教學意識、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三個方面。優化策略則可以圍繞著:強化大學金融教學的職業化導向、開展教學調研改觀教師教學意識、校本要求下提升金融教學匹配度、多部門協同下實施教學評價改革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關鍵詞】金融教學 短板 策略 優化
作為應用經濟學類課程,金融教學不僅存在于經濟類專業中,也存在于管理類(如,會計學)專業中。為了進一步提升金融教學的職能地位,當前有必要對大學金融教學所存在的短板進行分析,并在校本要求下優化其現有的教學模式。從調研中可知感知到,大學金融教學現狀所折射出的形態便是,較為突出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卻忽略了面向學生未來崗位需求的操作實務。在突出理論基礎時,部分教師也習慣于借用新古典范式,并以數理經濟學方法來探求金融課程中的諸多模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可想而知。隨著高校日益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那么在對待大學金融教學時也應重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由此,以具體的工作崗位要求為導向,便能使大學金融教學在內容的取舍上做到有的放矢。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大學金融教學所存在的短板
具體而言,大學金融教學所存在的短板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意識方面所存在的短板
在本文開篇之處筆者就已指出,大學金融教學應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上下功夫。職業能力主要涵蓋了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等兩個要件,而且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更為重要。但從現階段的教學反饋中可知,因部分教師普遍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意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仍習慣于聚焦于金融理論范疇,并以金融模型教學作為教學主線。無論是西方金融理論(大學金融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本身,還是其對實踐的指導價值,都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受到一致批評。
(二)教學設計方面所存在的短板
教學設計構成了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當前的大學金融教學中,教學設計仍主要拘泥于教材體例。前面已經提到,大學金融教學可以存在于經濟學類專業之中,如國際貿易;也可以存在于管理類專業之中,如會計學。但從中可以知曉,二者在大學金融教學的功能定位上并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針對不同專業背景學生講授大學金融時,應結合專業崗位要求來展開。然而,目前的同質化教學設計顯然構成了大學金融教學的短板。
(三)教學評價方面所存在的短板
在教學過程中起控制職能的教學評價也存在著短板,這里的短板分別存在于課堂教學評價和期末教學評價之中。與傳統教學模式相適應,課堂評價模式一般以課堂抽問和提交課后作業來實施,這種具有應試教育特征的評價模式顯然無法培養學生的金融探究能力。通過期末閉卷測試來實施的評價,同樣以應試和突出對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而無法擔負培育學生職業能力的重任。
二、短板形成的原因分析
就以上短板形成原因而言,可將其做以下三個方面的分析:
(一)大學金融教學中的職教氛圍缺失
從大學金融教學中的師資隊伍構成來看,他們大多數都缺少企業工作履歷,而是從“高校到高校”。這就使他們的職業成長過程中,缺乏對職教理念的理解和應用。再者,盡管目前諸多高校都在向職業化人才培養方向轉型,但畢竟缺乏足夠的參照和成功案例,進而也導致了在目前的大學金融教學中缺乏職教氛圍。不難理解,在缺乏職教氛圍的教學團隊中,將難以構成推動大學金融“職業化”教學的主觀能動性。
(二)大學金融教學中的課程創新滯后
課程創新的必要性從適應不同專業背景的需求中便能獲知,而且只要在課程創新的驅動下,才能使大學金融教學改變傳統的同質化教學設計形態,而是以具體專業崗位需求相契合的態勢下來展開職業化教學。然而,目前在大學金融課程創新中存在著一種誤區,即金融教學團隊缺少與各專業所在院系溝通和交流的意愿,進而就難免使大學金融課程創新流于形式化。可見,滯后的課程創新結果,無利于經濟類和管理類各專業的整體建設。
(三)大學金融教學中的部門協同缺位
這里主要針對教學評價短板形成的原因分析,而這在大學金融教改中實則已從方案角度給予了優化。盡管評價機制在教改方案中得到了優化,但在落地過程中則可能面臨教務部門的否定,甚至諸如國際貿易、會計會等專業所在院系,也可能對優化后的評價機制提出操作層面的異議。可見,在高校職能化管理模式下,便會因職能結構之間的相對封閉性,而無法獲得部門協同的支持。
三、優化策略
根據以上所述,優化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強化大學金融教學的職業化導向
強化大學金融教學的職業導向,需要從高校管理層的視角來給予推動,并通過對金融教學團隊開展職教理念崗位培訓來具體展開。目前,在大學金融教學中植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培養元素,這在教學團隊中已達成共識。這里的難點則在于,如何具體落實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培養元素,而這在缺少必要參照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為此,在強化職業化導向的基礎上,應以教研會的方式來激發起教學團隊的集體智慧。
(二)開展教學調研改觀教師教學意識
強化職業化導向的目的之一,便在于提升大學金融師資隊伍的職教理念,并能將這一理念很好的應用于日常教學之中。使教師獲得這一理念,除了需要開展常規崗位培訓之外,還需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來給予推動。“走出去”主要體現在,高校應安排金融教學師資前往學生的主要就業領域進行調研,在與企業方的交流中來提升自己的職教意識。“請進來”則可以在校企合作機制下,邀請企業方代表來為教師做專題報告。
(三)校本要求下提升金融教學匹配度
提升金融教學的匹配度具體指向了應植根于不同的專業崗位需求之中,而這時還需要在校本要求下來有序展開。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金融教學團隊應與包括國際貿易、會計學在內的專業核心課程師資保持良好的業務溝通態勢;第二,在以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去向和出路為導向,通過案例設計、教材體例改造、校內教參編輯等多種途徑,實施分專業的大學金融課程教學模式。這樣一來,就能顯著增強大學金融與其它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性。
(四)多部門協同下實施教學評價改革
多部門協同的關鍵在于,需要讓教務主管部門支持金融教學團隊的教學評價創新模式,進而在評價方式上給予承認。另外,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標準也需要進行設計。筆者建議,應將評價改革的重點放在專業實訓環節。如,在會計學實訓環節中,學生可以組成項目小組,圍繞著商業銀行放貸風險管控措施的構建,來模擬完成特定放貸的風險評估報告。教師針對小組所提交的風險評估報告,來綜合給出評分。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盡管本文聚焦大學金融教學改革問題,但所得出的結論仍然適用于其它經濟管理類的通用課程。這里需要強調的便是,無論大學金融教改朝向何方,其都需要遵循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而理論系統知識應做到邏輯連貫和夠用。
四、小結
本文認為,作為應用經濟學類課程,金融教學不僅存在于經濟類專業中,也存在于管理類專業中。因此,在實施大學金融教學中應建立專業崗位需求導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金融課程的職能優勢。然而,目前在大學金融教學中存在著三大短:即,教學意識、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三個方面。通過主題討論,優化大學金融教學的策略,可以從:強化大學金融教學的職業化導向、開展教學調研改觀教師教學意識、校本要求下提升金融教學匹配度、多部門協同下實施教學評價改革等四個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陳柱.高校金融專業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計算機,2014(16):27-30.
[2]王維璐.高校《國際金融》全英教學的可行性及問題解決方法初探[J].科教文匯旬刊,2007(8Z):41-42.
[3]易金平,雷蕾.地方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研究[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3(11):284-285.
[4]徐林.計算金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建議[J].大學教育,2014(8):94-95.
[5]朱爾茜.我國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13(3):108-111.
[6]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2-25.
作者簡介:周鼎(1983-),男,漢族,湖南望城人,長沙理工大學金融專業本科畢業,武漢大學工程碩士,經濟學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學、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