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才
二十一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反思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關注和重視,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進行回顧反省,思考其得失,以便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整、改革與完善,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課前備課處于教學預設階段,無論教學設計多么完美,學生不可能完全按教師預先設定的思路走,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如學生基礎變化、學生參與狀況、師生互動狀況等,這需要教師靈活應對從而不斷修改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師語文素養。
一、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課堂有效性
衡量課堂教學有效與否的標準只有一個“以學論教”,所有學生在現已有起點是否實現了有差別的共同提高。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地位尤其重要。這篇童話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餓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深刻地控訴了當時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二大段,學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種種幻象,從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文本對話,領悟課文內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教學時,能夠反復讀,一次一次地與文本對話,領悟課文的內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夠引導學生去體會,幻景越是美好,現實越讓人感到悲涼,學生也能領悟到小女孩只能通過幻想來滿足一下她對幸福的渴望,太可憐了。學生在一次次地與文本對話中,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一次次從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現實生活中。深刻體會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如果教師不能將文本吃透,哪能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
課堂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理想的課堂是發展的課堂,發展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課堂活動千變萬化,課堂內容豐富多彩,課堂教學靈活多變,課堂生活精彩紛呈。這需要教師對復雜多變的課堂的方方面面,諸如課堂氣氛的調控、課堂情境的創設、課堂提問的設計、課堂組織的討論、學習動機的激發等方面應對自如,得心應手,成竹在胸。而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具備教育智慧。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的年代不同,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饑餓、痛苦時,還要讓學生想想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從而明白我們生活在幸福年代里,更應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顆愛心,關心和同情一些貧困者與弱勢群體。教會孩子對待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度。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學智慧。
三、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教學對象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之間往往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現象,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原先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活動方案,在頭腦中即刻進行教學設計。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特點,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以小提綱的形式:賣火柴、擦火柴、凍死街頭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對于六年級的學生理解長篇童話這種形式的文章是一個創新。老師的引導到位,學生的思路清晰,一下就把握了課文的整體。上完課后進行教學反思,也許是孩子涉世未深,學生的當堂賞析、在賞析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一句一句反復讀,一句一句進行賞析,注意朗讀感情變化,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持之以恒一定能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師語文素養, 有利于培養學術性、智慧型教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成為專家型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