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摘 要: 扶貧攻堅是未來幾年內我國一項重大的戰略性工作,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國構建出了完整的扶貧理論體系,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文從貧困的基礎理論出發,結合我國的實踐經驗,對我國的扶貧攻堅工作進行了針對性的總結歸納。
關鍵詞:扶貧攻堅 同步小康 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266-01
貧困問題是關乎民生大計、國運興衰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世界性難題。對于我國來說,對于貧困有著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也因為貧困給整個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現階段,貧困問題依然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中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國還有5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庇捎跉v史與現實、經濟與社會、自然環境與發展條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國面臨著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反貧戰線長、脫貧難度大的問題。
一、貧困——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與其說是一場文明進化史、科技進步史、經濟發展史、還不如稱之為一部“反貧”史。人口的快速增長、資源的有限性、科技發展與應用的局限,貧困問題就像一個幽靈一樣始終伴隨在我們周圍。正因為貧困的如影隨形,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研究。
站在經濟學的視野之下,貧困問題能夠更加清晰、明確的展現出來。世界銀行2015年10月初宣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將國際貧困線標準從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2016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提高了92%,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納入扶貧范圍。 “貧困一般是指物質生活困難,即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達不到一種社會可接受的最低標準,他們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資料和服務,生活處于困難境地”。[1]《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認為貧困是“缺少達到最低生活水準的能力”。阿瑪蒂亞·森則認為貧困指的是創造收入能力和機會上的貧困,這意味著貧困人口缺少獲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2]世界銀行在《2016世界發展報告》中指出“貧困不僅僅指收入低微和人力發展不足,它還包括人對外部沖擊的脆弱性,包括缺少發言權、權利和被社會排斥在外?!盵3]
當然,貧困問題的復雜性,不是經濟學上的幾個指標和定義就能闡述清楚的。單從貧困原因與類型上看,貧困存在著多種類型。環境惡劣型貧困、資源匱乏型貧困、制度性貧困、區域位置型貧困、國際依附型貧困、投資不足型貧困等等,致貧的原因及貧困類型從宏觀到微觀、國內與國外、城市到農村有著更為復雜的內容。比如西部部分地區,地形崎嶇、氣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態脆弱,就是典型的環境惡劣型貧困;有些地區除了幾畝貧瘠的耕地,沒有其他有商業價值的自然與人力資源,就屬于資源匱乏型貧困;長期以來由于制度性的安排,城市和農村之間,在資源分配上存在著不平衡,導致農村的貧困落后,就是典型的制度性貧困;放眼全球,發達國家依仗其先發優勢和殖民剝削,導致欠發達國家產生了嚴重的依附性,就是典型的國際依附性貧困等等。無論如何定義貧困,致貧原因為何,貧困類型如何劃分。關于貧困問題的討論,就像貧困問題本身一樣,還會繼續下去,直至我們徹底消除擺脫貧困為止。但是總體來看,貧困一方面指的是資源的匱乏,包括自然資源、物質資源、社會資源等;一方面指的是缺乏必要的脫貧手段、能力、機會,甚至在思想意識上形成了“路徑依賴”對貧困已經習以為常。
二、反貧困——中國一直在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成立專門扶貧工作機構,確定重點扶持地區和群體,安排專項資金,制定適合現實國情的貧困標準和專門的優惠政策,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中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后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等中長期扶貧規劃,減貧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7%,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扶貧機制創新邁出重大步伐,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基本權利的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4]
《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中也要求“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辈⒅贫水a業扶貧、電商扶貧、技術扶貧、就業脫貧等扶貧措施。
扶貧攻堅是一個歷史性、系統性、全面性工程,貧困問題本身也是一個復雜、變動的問題,解決貧困問題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與方案,沒有固定萬能的模式與體系。我國現階段的精準扶貧策略做到了 “扶的起、扶的準、扶的穩”,當然,在今后的脫貧扶貧工作中,依然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共同開辟一條“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脫貧之路。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中國城鎮居民貧困問題研究課題組和中國農村貧困標準課題組研究報告》,1990
[2] 轉引自徐小英,《農村貧困人口致貧的原因與政策調試》【D】,南昌大學,2015年
[3] 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第28頁
[4]資料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017/c1001-2878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