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 楊發仁
摘要:扶貧攻堅是我國實施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首要難題,也是落后地區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運用現代保險技術參與扶貧攻堅,可以顯著提高貧困人口的民生保障、防范和化解自然災害對生產生活帶來的風險,扶持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文章以甘肅省定西市保險業參與扶貧攻堅為例進行論述。
關鍵詞:保險;扶貧攻堅;作用
貧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的發展難題。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不僅是中國政府多年來致力解決的難題,也是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所面臨的共同難題。保險是市場經濟中幫助人們避免和降低生產生活風險損失的重要手段,保險扶貧作為金融扶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防范和化解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風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5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保險業參與扶貧開發提出了具體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確了保險業參與扶貧開發的主攻方向。貫徹落實這些要求和部署,是保險業積極創新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實踐,通過保險扶貧體制機制的完善,可以更好地鞏固扶貧開發來之不易的成果,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定西是全國最貧困的地方之一,由于環境破壞嚴重,土地裸露,生態環境連年惡化,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使定西成為全國最貧困的地方之一。清朝陜甘總督左宗棠曾上書清廷∶“轄境苦瘠甲于天下”。黨中央、國務院和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定西的扶貧攻堅工作。近年來,保險業參與定西市扶貧攻堅,探索出有益的實踐經驗。
一、貧困發生的主要原因
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有42%;因災致貧的有20%;因學致貧的有10%;因為勞動能力弱致貧的有8%;其他原因致貧的有20%。而這些貧困農民中絕大多數都沒有增收的產業,甘肅省農村經濟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這些行業受資金、自然災害風險、市場價格指數變化等因素影響較大。長期以來,扶貧工作主要是政府在履行責任,采取自上而下的單向度扶貧。當前,脫貧攻堅對政策、資金、項目等各類扶貧資源需求越來越大,而扶貧資源供給不足則是脫貧工作面臨的一大問題。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扶貧方式需要創新,應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實現社會幫扶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利用政府財政及社會扶貧資源,引導保險企業進入扶貧地區、彰顯社會責任,利用保險手段規避農民生產生活風險,保證農民收益,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利用保險參與扶貧脫貧,有助于實現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是扶貧方式方法的創新和拓展。
二、保險業參與精準扶貧典型案例
(一)健康保險解決農民因病致貧的問題
定西市自2013年以來試點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建立了“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的綜合醫療保障體系,人保財險定西市分公司首批開展大病保險試點工作,按照每人30元的標準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提取大病保險保費,對參保人員大病醫療費用社保報銷之外超過5000元的部分,分級再次報銷。截至2015年年末,累計補償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患者4.8萬人次,支付補償金額1.76億元,大病保險患者實際報銷比例由原來的48.12%提高到62.88%,緩解了城鄉居民因病致貧返貧發生率。
2016年,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保險共同開辦“兩保一孤”意外傷害及疾病保險,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投保,解決了扶貧攻堅對象因病返貧的頑疾。
(二)農房保險解決因災返貧問題
人保財險定西市分公司自2011年開始開展農房保險,通過“政府補一點、農戶拿一點、公司讓一點”的方式,保險公司最大讓利農戶,制訂性價比最高的保險方案,保險費由財政補貼每戶20元,農戶自擔15元,保險公司承擔每戶保險責任4萬元,對因泥石流、滑坡、暴雨、暴風等地質災害或火災、爆炸等原因造成的農房損失,由保險公司負責理賠。目前,累計承保5萬戶,賠款163萬元。2016年,甘肅省財政安排預算資金100萬元,在定西市開展農戶地震保險試點工作,大幅度提高了農房的保障。
(三)農業保險解決農村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
2008年起,由人保財險定西市分公司開辦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奶牛保險,到2015年累計承保44.2萬頭,賠款2322萬元; 2011年起,由人保財險定西市分公司開辦玉米保險,到2015年累計承保467.5萬畝,賠款8704.2萬元;2012年起,由中華聯合保險定西中心支公司開辦馬鈴薯保險,到2015年累計承保711.18萬畝,賠款12704.44萬元;2013年起,由人保財險定西市分公司開辦藏系牦牛、藏系羊保險,到2015年累計承保15.06萬頭,賠款1339萬元;2014年起,由中華聯合保險定西中心支公司開辦冬小麥保險,到2015年累計承保51.63萬畝,賠款414萬元;2014年起,由人保財險、中華聯合保險共同開辦中藥材保險,到2015年累計承保19.28萬畝,賠款4940萬元。農業保險的大面積開展,為農戶開辟了抗御自然災害的通道,有力地鞏固了脫貧成效,遏制了因災返貧。
(四)保證保險有效解決了扶貧產業發展的資金難題
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甘肅省小微經濟發展的難題,也是扶貧攻堅產業發展的難題。2013年,人保財險定西市分公司在隴西縣試點開辦小額貸款保證保險,通過政、銀、保三方合作,建立風險共擔補償機制,推動以縣(區)為單位統籌開展城鄉小額貸款保證保險,不斷擴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品種和范圍。到2015年,累計為494戶農戶、31戶農業產業化企業提供保證保險,總計放貸1.28億元,賠償44.5萬元,報損毀6萬元,共計120.5萬元。此外,尚有7戶逾期貸款,金額170萬。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戶和涉農企業貸款難題,為化解扶貧融資難題探索新路。
三、工作建議
定西市保險業參與扶貧攻堅工作經過多年試點,方案不斷完善,相關技術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廣大農戶受益匪淺。但受各種原因限制,在不少領域保險的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為進一步參與精準扶貧攻堅,助推定西全面脫貧奔小康,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政策支持,用好保險工具
廣大農民群眾對保險這一風險化解工具的了解還不全面,尤以貧困人口為甚。在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面前,不少農戶選擇聽天由命,再加上保險的商業屬性要求參保農戶必須投入一定的成本,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縣區,保險費籌集阻力很大,一部分貧困戶無力承擔保費,需要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加以引導。盡管試點幾年來,各級財政拿出了一定補貼,但農戶投保率依然不高,許多風險還不能做到應保盡保。建議財政預算中加大保險費補貼范圍,擴大保險覆蓋面,惠及農戶,助推定西市脫貧攻堅。
(二)多措并舉,宣傳普及保險知識
保險對貧困地區農戶的風險補償、災害救助、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的作用顯而易見,但大部分農民群眾對保險的認識十分有限,全社會都應當宣傳保險、普及保險知識。《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鼓勵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開辦專門的保險頻道或節目欄目,在全社會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通過普及保險知識,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保險,認識保險的作用,自覺運用保險工具化解生產生活風險。
(三)健全服務網點,提升服務能力
像定西這樣的貧困地區,山大溝深,基礎設施落后,開展農業保險的成本很高。加上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很大,目前開辦的農村保險品種基本都是虧損經營。建議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保險機構科學規劃服務網點布局,更好地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防災防損、資金融通功能,服務精準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