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學
摘要:實現營改增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并有助營造出良好的稅收環境。但是需要注意是營改增會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工作造成影響。本文就此展開了討論,詳細分析了在營改增后,中小企業如何有效控制稅務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營改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營改增后,增值稅這種風險最大的稅種成為目前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對于一些稅務風險預防和承受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來說,稅務風險控制更是成為主要的風險控制工作內容。
一、營改增后現代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財務人員面臨著稅制、政策的變化,尤其是營改增還改變了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在諸多操作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產生稅務風險。總的來說,造成稅務風險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財務核算不健全。準確地說,增值稅的會計核算更為復雜、嚴格。如現有的稅收法規指出如果企業無法提供準確稅務資料,則要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繳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二是虛開發票。在新規定中,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稅款,這無意中增加了發票管理的難度。如果企業不重視發票核查、管理,則很容發生發票管理風險。三是納稅時間差。在稅收規定中,要求發生納稅義務后,經營者的行為就會被納入稅收征管范圍內。如果稅收義務時間不合規,則有可能發生罰款的風險。而另一方面企業還可以通過合同條款推遲納稅義務發生實踐,從而獲得一定的納稅期限。除上述的原因外,還存在非法避稅、業務辦理不規范等。企業若要真正做好稅收風險的控制,就要重視深入研究稅收風險的產生原因,然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二、中小企業稅收風險的控制措施
1.建立預警機制
為了將企業稅收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盡量降低稅收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企業應當重視建立起全面的稅收風險預警機制,積極預防、控制稅收風險。
首先,應當樹立全面的稅務風險防范意識。企業管理層人員要做出榜樣,樹立正確的稅收風險預防理念。同時,還應當建立于企業風險較為一致的稅收風險管理目標,并將稅收風險深入到企業的各個管理環節部門中,從而實現稅收風險控制的標準化、規范化。其次,應當建立全面的信息溝通平臺。在營改增后,增值稅的內容會更加復雜。從企業角度來說,應當及時加大營改增稅法的培訓,提高全員的認識。另外,還要重視的是企業要及時了解到當前營改增后,稅收的政策變化以便于會計人員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預防稅收風險。最后,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比如某企業運用風險管理平臺、行業數據模型對大企業經營收入、成本費用、日常申報等各類事項的風險點進行綜合評定,依據風險等級,下發紅橙黃三級預警卡,分別實施約談、組織企業自查、實地復核、反避稅調查等措施,及時糾正失誤和偏差,避免問題深化發展成偷稅行為。對整改不力、錯誤繼續蔓延構成偷稅逃稅行為的,移交稽查部門進行立案查處。
2.加強稅收風險監控和評估
在實施營改增后,企業計稅方法、繳稅方法都發生了變化。企業要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評估,盡量以積極預防為主,建立健全以查、防、控、評為主要內容的大企業稅收風險防范工作體系,最大限度地控制稅務風險。
首先,在稅務風險監控方面企業應當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崗位。確保監控人員能夠進行日常業務的檢查,確認其是否滿足營改增的要求,同時還應當重視及時監控各部門對營改增政策、稅務風險預防政策是否理解到位,是否落實到實處。另外,監控人員還應當那跟蹤與企業有關的大型稅務風險,并進行深入分析,而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
其次,在稅務風險評估方面。營改增后,企業規避稅收風險工作的難度更大。對此,企業要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來評估稅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有多大,從而將稅務風險控制在可控制范圍內。另外,企業還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結合企業基本狀況、容易發生的稅收風險等進行稅務風向的評估測試、發生頻率預測等,合理控制稅務風險。同時,還可以建立風險會審機制,結合企業稅務遵從管理年度報告評審工作,由風評、稅政、征管、數據等部門就報告中的典型風險問題進行集中探討,掌握企業在生產經營、所有權結構、納稅申報、內控機制架構等方面的高中低風險分布規律,擴大企業個性化風險識別的指標、模型范圍,提升后期風險應對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強化稅務風險危機管理
在營改增之后,不是素有的稅務風險都是可以控制的。當稅收風險真正變成現實風險后,企業應當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這些風險,從而度過稅務風險危機,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
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生稅務風險后,企業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補救,以避免稅務風險的擴大,影響到企業運營。而且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也能夠減少企業需要支付滯納金和罰款的數量,并盡可能地降低對企業信譽的影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會計人員應當重視運用公關力量,讓稅務機關明白企業的行為是營改增后,一時無法適應的結果,從而減輕稅務機關的懲罰。此外,企業還可以建立稅務風險等級制度,并根據稅務風險實際等級采取相應的針對性措施。也就是說企業在完善稅務風險管理機制時,應當將解決機制納入到其中。這樣在發生稅務法風險后,能夠迅速獲得應對方法。在此過程中,企業要著重分析各種稅務風險類型,以便能夠企業迅速做出反應。但是總而言之,企業必須具有危機管理意識,能夠在稅收風險發生時,及時作出反應,并采取積極的解決措施應對難題。
綜上所述,在我國營改增實施之后,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的稅收風險問題也會發生變化。對此,企業只有轉變理念,結合實際靈活應對才能盡可能地減少稅收風險的影響,保障企業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順超.新稅制政策下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24).
[2]王晉光.“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影響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20).
[3]郭文杰.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淺談[J].財經界(學術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