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摘要:流動性不僅是商業銀行維持生存的必要條件,也關系著我國的經濟命脈。一旦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發生擠兌風潮,形成連鎖反應,最后嚴重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美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本文以中、農、建三家商業銀行連續三年的流動性指標體系為例,分析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變化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流動性;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4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流動性及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能夠隨時滿足存款者的提現需求和借款者的正當貸款需求的能力[1]。提及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就會想到盈利性,這兩者是相互矛盾的,商業銀行流動性越強,盈利性越低。
現金持有量越多,現金機會成本越高,短缺成本越低。這是因為,如果大量現金留在銀行手里,那就放棄了投資其他盈利性好的投資機會,機會成本就高;但是一旦銀行面臨儲戶的大規模取錢,現金的不用變現,直接可以付給儲戶。所以,兩者一定會有一個交點,那就是現金最佳持有量。但是對銀行而言,肯定不愿意把大把的錢留在柜臺,而是能盡可能多地用于投資,這樣就會導致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缺乏足夠的流動性準備來隨時應付即期負債的支付或滿足貸款需求,從而引發擠兌風潮或銀行信譽喪失的可能性[2]。因此,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十分重要。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分析
(一)流動性綜合指標
1.存貸比率
為什么說存貸比率是一項綜合指標呢?這是因為存貸比率等于貸款數比上存款數。貸款數代表了流動資產,而存款數代表了負債,因此兩者的比率綜合地囊括流動資產以及流動負債。該比率值越高,證明企業流動性越差,因為數值越大,表明存款數較貸款數少,一旦儲戶大規模從銀行體現,那么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上面三家銀行近三年,中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很高,它近三年的數據都在75%以上,表明商業銀行大多數的現金都用于貸款。建設銀行次之,但是數值也是很大,農業銀行相對于前面兩家的數值較低。按照國際上的慣例,存貸比不得超過75%,但是我國為了提高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增強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在2015年擬取消存貸比這一限制[3]。雖然國家政策放開了存貸比的限制,但是證監會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監督,做到防范于未然。既然存貸比率范圍沒有數值限制,那么應該用什么來表示流動性比率呢?
2.流動性比率
前面存貸比率沒有數值上的限制,但是流動性比率是規定了限制的,人民幣和外幣的流動性比率都要大于等于25%。另一個方面,流動性比率是流動性資產比上流動性負債,站在資產負債表宏觀的視角,更能表示流動性綜合指標。
(1)人民幣流動性比率
根據圖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人民幣的流動性比率變動不大,總體趨于45%左右,大于銀監會規定的25%,所以這三家銀行近三年的償債能力還是不錯。
其中,中國銀行更勝一籌。
(2)外幣流動性比率
這三家銀行近三年的償債能力不錯,總體趨于60%左右。其中農業銀行表現的格外突出,所以,在面臨短期償債能力(外幣)方面,農業銀行更穩定。
(二)資產的流動性指標——貸款與總資產比率[4]
建設銀行從2014年到2016年貸款與總資產的比率依次為:0.55、0.56、0.55,中國銀行依次為0.54、0.53、0.54,農業銀行為0.51、0.50、0.50。可以看出,這三大行的貸款占據了本商業銀行資產的一半。主要是因為,從2014年國家開始降息使企業貸款成本降低,企業更愿意向銀行尋求貸款。另一個方面,“互聯網+ ”的推動下,很多互聯網企業的興起,即使中國步入經濟新常態時期,但是互聯網企業的運行成本相對于實體經營企業成本低,少了各種房租、水電費等,所以虛擬環境下企業的定價可以相對低一些,消費者更青睞虛擬消費。所以,各種因素的驅使下,使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量占據了總資產的一半。
(三)負債的流動性指標——所有者權益與總資產的比率[5]
所有者權益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在財務報表中稱為股東權益比率。該值越大,表明商業銀行償債能力越強。中國銀行2014年到2016年股東權益比率依次為:0.10、0.08、0.07;農業銀行為:0.06、0.07、0.07;建設銀行為:0.07、0.08、0.08,從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出,我國商業銀行負債重,企業資產90%以上都是負債為主。從長期來說,這嚴重影響到償債能力。
三、結語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出現的問題
根據上述分析,除了流動性比率表現出較好的償債能力,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償債能力很弱。我國銀行的流動性主要是央行在掌控,信用也是靠央行在背書。央行出臺的各種政策是從大局考慮整個商業銀行,而缺少對單個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有個具體規定。而且商業銀行缺少獨立性,靠著央行這個大家長的庇護,所以即使股東權益比率等數據表現出的償債的能力不強,也沒有很強烈的憂患意識。相比較國外,外國銀行注重內部自行管理,從資產管理、負債管理、資產負債綜合管理都是商業銀行內部應外在環境變化主動采取的流動性管理手段[6]。
(二)對策及建議
1.商業銀行應該更加關注自身的情況,自身的資產、負債具體是一種怎么樣的結構,而不應該全按央行規定的準則執行。可以制定出適合自身的流動性標準。它不僅能夠解決商業銀行目前的流動性問題,還能按照商業銀行自身的資本結構進行業務規劃。
2.商業銀行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合理的貸款方針,減少因為過橋貸款而跑路的現象。針對不同層次的貸款客戶,提供不同的貸款服務選擇方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減少壞賬損失。
3.創新多元化的理財產品。“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很多存款和貸款業務被第三方機構蠶食,這會嚴重影響到商業銀行的運作以及流動性情況。比如,存款業務減少了,都去存到支付寶里,那么商業銀行的存貸比就會增加,銀行流動性越差,風險也就加大。
4.商業銀行的股東權益比率很低,應該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減少財務杠桿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2][6]劉宗華.業銀行經營中的流動性、流動性風險及其管理.新金融,2003,2.
[3]國務院會議:存貸比限制擬取消可釋放萬億元流動性.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50625520248556.html.
[4][5]孫迎芳.論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江蘇商論,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