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青+肖蘇
【摘要】目的:探討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處理方式。方法:選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剖宮產后切口妊娠患者12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64例,采用保守治療;觀察組64例,采用介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降血HCG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兩組患者的血β-HCG、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結論:采用介入治療法處理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臨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剖宮產;切口妊娠;處理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近年來,剖宮產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多,而剖宮產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有研究表明,剖宮產產婦在產后容易并發切口妊娠[1]。這種術后并發癥的處理比較棘手,如果處理不當,則患者會發生大出血的情況,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目前,臨床中對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處理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各種治療方式均在臨床中有所應用,比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本次研究對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臨床處理方式做了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抽取了128例剖宮產后切口妊娠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例。觀察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5.73±3.68)歲;剖宮產史14個月至6年,平均(3.43±1.35)年;停經時間40-90天,平均(52.63±5.24)天。對照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6.32±3.45)歲;剖宮產史15個月至6年,平均(3.51±1.22)年;停經時間41-92天,平均(53.40±5.33)天。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①給予患者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02)口服,12小時服用一次,每次50mg,連服5天。②單次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劑量為50mg/nl。一周之后復查血β-HCG,每周做血常規檢查兩次、B超檢查一次。如果患者子宮局部沒有血流,并且血β-HCG保持在100U/L,則對患者行清宮術。
觀察組患者采用介入治療:本組患者均行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①給予患者局部麻醉,之后采用Seldinger穿刺技術對一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再把5FCobro導管插入子宮動脈內。如果插管較為困難,則將導管插入髂內動脈前支。②行血管造影,證實導管插入成功之后灌注甲氨蝶呤50-60mg。③使用栓塞劑栓塞子宮動脈,造影,證實栓塞成功之后將導管抽出。④3-7天之后給患者做B超檢查,之后再行清宮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β-HCG、降血HCG時間、住院時間、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分析
患者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降血HCG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兩組患者的血β-HCG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疼痛2例,發熱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1%。對照組:肝轉氨酶異常3例,口腔炎2例,白細胞下降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94%。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性(=0.3678,P>0.05)。
3.討論
剖宮產切口妊娠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主要與剖宮產手術操作所造成的損傷有關,但也有學者認為手術切口處理不當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切口感染、切口縫合錯位[2]。因病因不明,所以一般情況下剖宮產后切口妊娠患者的預后較差,患者需及早診治而不是強行人流或再次剖宮產[3]。本次研究對臨床中如何正確處理剖宮產后切口妊娠做了探討,分析了保守治療與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采用介入治療的患者其出血量明顯更低,降血HCG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而不良反應發生率與采用保守治療的患者相比無明顯差異。保守治療法主要是指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進行治療。米非司酮是抗早孕藥物,甲氨蝶呤能夠破壞胚胎組織的活性,阻止滋養細胞的生長與繁殖,減少清宮術中的出血量,兩種藥物聯用能夠將胚胎殺死,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4]。介入治療則是指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清宮術。一般而言,刮宮術會給患者帶來大出血的風險,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應用正是為了使患者避免大出血[5]。在灌注甲氨蝶呤、使用栓塞劑的情況下,子宮動脈出血的現象能夠被有效控制,而這也為清宮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清宮術過程中患者不會出現大出血的現象,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手術安全性得到提高,則患者不必行子宮切除,生育能力得以保留。
綜上,采用介入治療法處理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臨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朱偉霞.剖宮產后切口妊娠4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0(04):238-239.
[2]黃愛軍,田衛群 等.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療與保守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33(17):3248-3249.
[3]趙煜梅,宇敏.淺談對子宮切口妊娠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方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4,29(09):277-278.
[4]楊麗霞.剖宮產后切口妊娠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5,10(24):17-18.
[5]王倩,白海艷,王妮妮.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妊娠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02):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