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婷

摘 要: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對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學生在學習色彩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難以同時兼顧造型和色彩塑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光注重傳授技法,而是要對教學程序進行合理的設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教學效果最優化。高效的色彩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色彩知識和技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色彩;教學;美術高考
當前,色彩是我國繪畫、實用美術、舞臺美術等藝術類專業基礎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我國諸多美術類院校在招生考試中的必考科目之一。與素描相比,色彩畫要綜合地運用各種造型語言,特別是用色彩的語言去描繪形象,它具有更強的創造性和感染力。高中階段學好色彩,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對色彩的敏銳觀察能力,使其獲得直接的審美體驗,還會對其將來的高校深造和未來發展大有裨益。本人從事美術高考一線教學工作已有多年,在江蘇省開設美術高考班的學校中,多數藝考生是從高二分班時才正式學習美術,學習素描、速寫,等到學色彩的時候,離省美術統考已不到一年的時間了。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色彩成績,教師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高效的色彩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色彩知識和技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這幾年在色彩教學上的心得體會。
一、色彩技法學習特點
(一)循序性
色彩教學要重視難易進度,才能不斷提高效率。從講解簡單的構圖知識開始,先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罐子、水果類寫生,然后再到較為復雜的蔬菜、金屬器皿類,再到文具、花卉類;從寫生開始,再臨摹優秀作品,寫生與臨摹相結合;最后再加強默寫訓練,以達到高考的要求。
(二)嚴格性
繪畫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任何技術學科的基礎訓練都應是十分嚴格的。正所謂嚴師出高徒,只有經過嚴格訓練,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在后期的色彩默寫中得心應手,且更有表現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這一點。
(三)堅持性
自古以來,持之以恒都是走向成功的保證,學習中的意志、毅力,與獲得成功勝利有著密切關系。色彩學習亦是如此。只有不斷地堅持練習,繪畫技能才能不斷發展,繪畫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二、色彩訓練的幾種方法
(一)小色稿練習
初期接觸色彩,可以讓學生多練習畫小色稿,即在16開紙上,用較短的時間把客觀對象的色彩大感覺畫出來,不拘泥于對形體的具體刻畫。小色稿用時短,可以調動學生的第一感覺,快速、準確、肯定地去完成畫面,讓學生在寫生時學會“看”——整體的觀察,學會“畫”——畫大關系,避免陷入局部的“淤泥”中,從而提高色彩感受力,提升對畫面整體感及色調的把握能力。
(二)寫生
寫生是根據眼前的具體對象作畫的方式,課堂教學可分為短期作業(3小時的簡單組合)、長期作業(6~8小時的復雜組合)兩種模式,要求學生做到構圖恰當、色調和諧統一、色彩關系豐富、空間感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寫生的過程,就是觀察、感受、理解、探索表現對象的過程,只有在不斷嘗試中才能獲取經驗,從而提高繪畫能力。寫生有利于學生找到一種汲取與探索的狀態并激發他們的靈感,對后期默寫大有幫助。
(三)臨摹
對于想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專業成績突破的學生來說,臨摹是學習繪畫的重要途徑,甚至可稱為“捷徑”。臨摹能讓學生直接學習優秀作品中的繪畫技巧和表現技法,提高鑒賞能力,也利于擺脫寫生中的盲目性,是提高繪畫技藝與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在色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范畫,切不可“依葫蘆畫瓢”。在教學中我發現,臨摹與寫生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會進步很快。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選擇印刷質量好的范畫書給學生臨摹,否則將適得其反。
(四)默寫
近年來,江蘇美術統考和全國各地的校考也大多以默寫作為色彩的考試題型,因此加強色彩的默寫練習至關重要。除了應試,默寫在平時的訓練中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默寫培養學生對色彩現象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如果只是單純地寫生臨摹,很多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畫面的素描關系和色彩關系,這樣即使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畫上面,取得的效果也并不一定就好。如果寫生、臨摹和默寫能很好地穿插在一起訓練,可促使學生的色彩學習更全面、更迅速。
三、課堂教學程序
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對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學生在學習色彩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難以同時兼顧造型和色彩塑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光注重傳授技法,而是要對教學程序進行合理的設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教學效果最優化。具體可分為以下幾步:
(一)造型階段
本階段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解決造型問題,交代出物體的形與結構,分為構圖和起形兩個階段。
1.構圖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整體布局和主次關系,遵循“上緊下松,左右均衡”的原則,確定物體在畫面上的位置和比例。
2.起形
起稿時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用小號筆把每個物體、每塊襯布的形都畫出來,同時注意大小特征和疏密變化。隨后可用單色簡單交代出畫面的明暗關系,為下一步的鋪色作鋪墊。
(二)色彩塑造階段
本階段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色彩知識和技法,表現物體的形體和色彩關系,表達自己的色彩感受。
1.色彩分析
教師要在講解技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畫面的色調、冷暖等色彩關系,確定畫面的主色調,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色彩造型前做到心中有數、意在筆先。
2.鋪大體明暗
引導學生建立“整體觀察”意識,學會用大筆鋪畫物體暗面及基本色彩關系,尋找物體暗部的色彩變化規律,確立畫面主色調。
3.深入塑造
在大關系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具體塑造。從畫面主體物著手,深入刻畫細節,拉開畫面的明暗、冷暖、純度變化,表現出明確的黑白灰關系,找出物體投影的層次變化,加強畫面的空間關系,細節要綜合到整體之中。
4.調整大關系
調整畫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教師要教會學生在作畫最后階段重新梳理一遍畫面關系,明確主次關系、空間關系、冷暖關系等,注意把握畫面的節奏,加強空間層次,以達到整體協調、和諧統一的畫面效果。
(三)欣賞與評價階段
在每次課的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作業賞析與交流,采用多種評價形式,讓學生找出差距和問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學生自評
引導學生從色調、素描關系、色彩關系、空間關系、表現力等幾個方面去檢查自己作業中的問題,給學生不斷反思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關注自己的發展進步,提高色彩綜合水平。
2.學生互評
教師讓學生共同觀摩和欣賞,請學生講評他人作業中的優缺點,一來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二來可取長補短,感受互幫互助、協同合作的快樂。
3.教師點評
在最后,教師要分析講評每一張作業,找出畫面中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共性問題可集中進行修改示范,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的色彩教學模式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確定的,它體現出鮮明的專業特點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學生理解知識和培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便是我近年來在色彩教學上的心得體會和研究。在這樣一整套完備的教學訓練下,我的教學成效十分顯著。在剛揭曉的江蘇省美術統考中,我班色彩考到100分以上的達數十人,最高112分(滿分120分),成績喜人。我堅信,只要教師在課前認真定好教學計劃,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學生的繪畫水平一定會有質的飛躍,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揚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