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愛霞
摘要:本文結合工作實際,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為例,介紹了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基本情況,針對現存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主要是深挖人力資源、壯大普查員隊伍,加大保障力度、調動普查員隊伍積極性,搞好業務培訓、統一普查標尺,以期對基層農業普查有借鑒參考作用。
關鍵詞:農業普查;問題;對策;十總鎮
中圖分類號:F302.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十年一次的農業普查,是由普查員到戶訪問,全面登記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有關信息,為制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提供一線資料,為全社會提供農村信息服務的重要工作[1]。鎮村普查是整個農業普查的重中之重,其基礎工作是否準確、細致、全面,直接關系到全國農業普查質量。在5個多月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實踐中,筆者作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農業普查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切實感受到基層農業普查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十總鎮農業普查的基本情況
十總鎮是農業大鎮,人口多、面積大,農業經濟種類齊全,其農業普查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十總鎮是南通市通州區面積最大的鎮,區域總面積133.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1萬[2]。在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中,十總鎮作為通州區試點鄉鎮,選取2個試點村,共調查了168個農戶,9家規模戶以及15家農業經營單位。為了確保摸底工作有序推進,十總鎮科學劃分372個普查小區,普查指導員20名,指定了231名普查員,分兩批進行了專門培訓。制定了全鎮普查時序進度表及普查員的硬性任務和時間節點。為確保登記數據的完整準確,鎮普查辦整理下發了人口資料、土地確權登記資料、規模農業經營戶等,供普查員進村入戶登記時參考。此外,該鎮還利用村級小廣播、宣傳欄、發宣傳資料等方法,提高普通老百姓參與農業普查的積極性。
十總鎮在農業普查中,依靠的是普查員到戶訪查,依靠專業力量將普查觸角延伸到農戶。在提高普查質量上,也采取了印發基礎資料、培訓普查員業務素質、宣傳提高群眾參與普查等措施。其做法具有普遍性。
二、十總鎮農業普查中的主要問題
1.普查人員難找。作為沿海發達省份的鎮,十總鎮80%的青壯年均外出打工或在附近企業上班,留在村里的均是老人、小孩,可以依靠的力量僅有村民小組長。而村民小組長平均年齡達63.6歲,大者84歲,小者56歲,雖然身體尚可,但信息化應用技能嚴重不足。農業普查員要求熟悉普查區情況、經驗豐富并能熟練使用PDA采集終端,他們平時連微信都不會發。
2.村干部無補貼沒有積極性。村干部在基層一線農業普查中擔負著組織領導作用,是普查員的具體組織者,是轄區普查資料核實、普查數據統計、普查質量監督的重要紐帶。因普查工作量大、打工的早出晚歸等原因,村干部經常起早貪黑入戶調查。對他們的辛勤付出,理應給予一定補貼。但文件規定財政供給人員不得享受普查補貼,大大打擊了村干部農業普查的積極性。
3.普查指標設置和普查時間安排不夠科學。農業普查數據既要經受住上級的檢查和驗收,也要經過權威機構的評估和確認。但普查數據指標設置比較煩瑣,有6張普查表、13項數百個普查內容,上門入戶調查時間太長。有部分指標隨意性很大,同一戶兩人對指標回答也有不一致。大棚戶子復種里一年最多可8次,而普查里只限最多5次。家禽數量統計隨意性大,像雞豬等規模大戶數量統計隨意性大。此外,在普查時間上,上級要求2016年9月選定兩員(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2016年10月出第一次摸底表,而當時正值秋季大忙,群眾沒時間回答普查員的調查,第一次摸底出來的數據其實還不太準確,造成2016年11月第二次摸底時間投入較多,效率較低。
4.普查員對指標解釋理解也有偏差,對普查準確性有影響。因普查表種類多、體系復雜,231名普查員對指標數據在沒有統一的科學解釋和衡量標準的情況下,在培訓、檢查督促不夠到位的情況下,易摻雜個人的理解,造成普查標尺不一、數據結果有偏差。
三、做好十總鎮農業普查的對策
1.深挖人力資源,壯大普查員隊伍。針對當前村民小組長普查員基層工作經驗豐富、但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實際,必須拓展路徑,找尋合適人選,補足短板。當前,年輕人信息化水平較高,可結合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暑期鍛煉,動員他們參與到農業普查中來,與村民小組長普查員互相搭配,由村民小組長普查員帶領學生普查員進村入戶訪查。
2.加大保障力度,調動普查員隊伍積極性。在財政供養人員無法享受補貼的情況下,對村干部可通過下撥防暑降溫費、工會費,但總額控制在上級規定的范圍內。目前這兩項費用雖然上級允許發放,但村一級普遍落實不到位。可借農業普查的契機,將這兩項經費鎮黨委關愛村干部農業普查辛勞的名義進行發放。在符合上級規定內考核發放村干部工資福利時,加大農業普查方面的專項考核,提高發放基數,提高村干部的年度總收入。對其他可予發放的普查員,以進村入戶數、規模農業經營戶調查數、農業經營單位數(以錄入PDA的普查對象核定)分別給予不同補貼;另外給予普查指導員一定的工作補貼。每月、每季可評選一次優秀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普查結束后,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一批優秀普查員、優秀普查指導員,充分調動他們的普查積極性。對暑期鍛煉的學生普查員除發放補貼外,可通過寫一封表揚信、出具暑期實踐報告等形式予以肯定表揚。
3.搞好業務培訓,統一普查標尺。縣級對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業務培訓主要是政策法規、普查方法、普查內容、普查要求等方面的大而化之、籠而統之的內容。鄉鎮要針對普查過程的具體實務操作進行細致培訓。可由歷次全國農業普查的優秀普查員介紹經驗做法,有經驗的村干部談如何組織普查員進村入戶、如何匯總整理資料。這次普查通過PDA采集終端、數據自動生成,可邀請精通信息化的專家對如何操作PDA進行專門培訓,并通過手把手地教,使學生普查員熟練掌握。在系統實務培訓的基礎上,通過微信群、QQ群等及時發布區農普辦的工作要求,并經常安排普查指導員對各普查小區的普查員進行普查工作指導,梳理普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確保優質完成農業普查摸底工作。對因與農忙時間沖突,摸底數據不夠準確的問題,可選定恰當的時間段進行重新統計,確保準確性。
四、結語
農村一線農業普查工作面廣量大,要堅持問題導向,拿出切實可行的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才能確保農業普查摸底工作的準確、高效,進而提高農業普查質量。
參考文獻:
[1]佟淑艷.鄉鎮基層做好第三次農業普查工作的路徑探析[J].中國市場,2017,3:193.
[2]馬偉杰.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之我見[J].安徽農學通報,2015,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