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麗
摘要: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中職語文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充分認識,并有效付諸實施,是決定中職語文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本文結合新大綱、新教材及教學實踐,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教學理念
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現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從微觀層次看實現教育改革的關鍵又是什么呢?在于教師的理念與教學實踐。我結合自己對《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理解及新教材的實際,以教師的視角,談談在新課改中如何有效實施中職語文教學。
1.轉變教學觀念,謹記以生為本
深刻領會"教"與"學"的真諦,有教與學有機結合觀,真正認識到"教"就是激勵、引導、參與互動。"學"就是學習主體在有效的激勵、引導下,積極高效的自學、互動、發展的過程。轉變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出發點,由學生管理者、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徹底打破"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陳舊觀念,實現課堂主角的轉換。"
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吝嗇贊美的語言。課堂上對于學生提出的每一種回答,都積極地給予評判,努力地發現閃光點,并大加表揚。久而久之,就能促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際關系,學生也能輕松、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2.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的大部分語文教師往往沿襲普通的方法組織教學,沒能對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給予新的定位和認識,以致于語文教學不能很好地為專業學習而服務。
教學中的滿堂灌現象十分普遍,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語文教學如何凸顯職業教育特色,創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廣大語文教師必須關注的課題。因此,教師應采取各種教學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教學過程中來,達到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促進自身主體性的發展。
2.1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內心去領悟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語文在作為基礎學科、發揮工具性作用的同時,更要引導他們在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培養人文素養意識,提升自身的思想觀念、道德價值、人生理想、人格情操、審美趣味、思維方式等。語文教學還要注意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相結合。例如,在給服務類學生講述外來文化作品的教學中,要注重闡釋作品中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蘊。如此一來,一可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人類文化的共性,二可使學生在比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特性,三可使學生獲得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鑒,以此使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得以補充、完善和發展。
2.2 中職語文教學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多元個性的發展。職業學校的教育簡單理解就是讓學習的學生掌握一門可以生存的技能,再加上學生生源的復雜性和學生自身素質的差距,必然會造成對職教語文教學內容理解的偏差。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多加引導和鼓勵,允許和尊重學生多元個性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或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時,予以耐心的啟發誘導,讓學生能夠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地理解課文,要有創新意識,有自己的見解,得出有個體差異的答案,從而引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改變教學方法,突出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
3.1 轉變教師角色,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這種角色的變換,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尊重學生的意見、見解,即使學生的見解不完滿甚至錯誤,也要用心呵護學生的思想火花,允許不同觀點的討論爭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3.2 進行參與式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生動起來,就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從"知其然"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質疑中啟發學生從"浮光掠影"的淺層理解進入到"靜影沉璧"的深層破譯里;在質疑中培養學生從線型思維、單向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和創造思維中。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充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為此,教學中,我們可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只有以市場為主導、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以引領、以創新為動力,才能使中職生具備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語文素質,并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上盡展自己的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