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璐
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應用于小學教學
姜思璐*
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歷史,隨著計算機設備和網絡通信設備的普及,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引起了國內外許多學者和教育專家的重視,他們在研究理論的同時還對其教學實踐進行深入地研究。本文在對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基本問題進行說明的基礎上,還把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
協作學習;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社會也逐漸跟上了信息化時代的腳步,信息化滲透在各個領域并且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在我們的教育領域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至今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1989年正式采用了“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這一術語,因此1989年被看作是“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CSCL)的元年。1995年第一屆以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的會議在美國的印第安納大學召開,此后分別召開了多屆會議。我國的“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起步雖然晚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但是我國也在奮勇追趕。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有許多專家學者近幾年來紛紛致力于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趙建華基于web環境下協作學習的研究,提出了一個CSCL的基本理論框架;黃榮懷教授提出了CSCL的理論和方法;任劍鋒和李克東教授探討了如何將分布式認知理論應用于CSCL系統中。

圖1 近十年來關于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文獻統計圖
(一)協作學習
馮娟、詹國華認為:協作學習是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大化的個人和小組習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關行為。[1]趙建華和李克東認為:協作學習是通過小組成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互相促進學習的一種策略。[2]
筆者認為協作學習可以跟異質分組的原則將不同成績、不同程度的學生分為一組,組織學生進行團隊學習,彼此促進,共同進步。
(二)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CSCL)
美國學者考希曼在CSCL2002大會主題報告中提出,CSCL著重研究在共同活動環境中的意義和締造實踐,以及設計的人工制品被這些實踐活動應用為中介的方式。[3]黃榮懷教授認為CSCL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尤其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來輔助和支持協作學習,它代表了兩種趨勢的匯合點,即普通滲透于社會的計算機技術和一種名為協作學習的新的學習方式的回合。[4]彭少東認為: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是學習者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結成學習共同體,并在共同活動與交互中協同認知、交流情感、培養技能,以提高學習績效的理論與實踐。[5]筆者認為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是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一種線上的協作學習。
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CSCL)相比傳統的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交互性更加豐富: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僅限于課堂教學的一問一答的互動形式,可以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實現同步或者異步的交流形式。2.協作性更強: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CSCL)打破了以往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讓師生之間實現隨時隨地地互動與交流。3.情境創設更逼真:教師既可以向學生發布傳統的教學方案,又可以向學生發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信息與學習信息,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接受所要習得的知識。4.媒體信息更易于接受:相比傳統教學當中的板書,教師可以熟練地運用多種多媒體信息去調動學生的感官比如視覺神經,抓住學生的吸引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根據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CSCL)的特征,現在將CSCL的實施流程分為:課前導入—創設問題情境—異質分組與協作學習—學習效果評價。1.課前導入: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實際,利用精彩的語言,軼聞趣事,圖表等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的知識做準備。2.創設問題情境: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手段創設豐富逼真的情境,可以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創設豐富逼真的問題情境是我們使用CSCL的優勢所在。3.異質分組與協作學習:我們根據學生當前所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風格等特點將學生異質分組,保證每個小組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學生,并且讓他們自己在小組內進行分工,每個學生按著自己所分配到的角色進行學習,最后在小組之間交流討論,教師則是根據每個小組交流學習的狀態,在一旁進行適時的干預與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自己發現新知識的樂趣。4.學
習效果評價:我們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師生之間的評價,生生之間的評價,組間的評價等,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當前小學教學的現狀
筆者通過實習的方式,發現當前小學教學狀況有一些不足:1.由于南北方經濟的狀況不一樣,導致南北方學校的教學硬件條件參差不齊,偏遠農村地區的硬件條件受限。2.教學方式:許多年長的教師仍舊采用“教師講解演示+學生習題”的教學方式,不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因此很難誘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評價方式:目前許多小學仍舊采用的是“試卷測試+平時成績”的結果性評價方式,試卷測試往往偏向于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并沒有注重學生當前的能力發展,因此這種評價方式不是全面的,甚至可以說是隨意性較大的一種評價方式,因為試卷測試所體現的成績就有一定的隨機性。
(二)基于CSCL下的小學教學的優勢
依據當前小學的教學現狀,結合CSCL的特征,筆者認為,基于CSCL下的小學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種豐富逼真,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CSCL可以提供豐富的,多樣的學習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堂外的學習內容,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從解決問題出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學生也可以與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分組環節討論交流、學生的課后日志,學生的心得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對學生過程性的評價。
借助這種形式的協作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也日益彰顯出它自己獨特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計算機等設備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符合學生當前認知的學習情境,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協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1]趙建華,李克東.協作學習及協作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2(10):185-186.
[2]趙建華,李克東.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0(04):7-8.
[3]Timothy Koschmann.Dewey’s Contributiontothe Foundations of CSCL[C].2002:17-22.
[4]黃榮懷.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6.
[5]彭紹東.從面對面的協作學習、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到混合式協作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10(08):46-47.
姜思璐(1992-),女,漢族,吉林敦化人,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育學專業碩士生。
G
A
1006-0049-(2017)15-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