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6月底公布的馬克龍總統官方照近日在法國遭到一位市長抵制,理由是“換相框太花錢”!這位市長吐槽說,以往總統照尺寸50×65cm,馬克龍的卻變成50×70cm,總統讓全國市政廳必須為他的“任性”埋單,購買新相框,預計花費達270萬歐元。為新總統制作官方肖像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定下的規矩,全法近3.6萬個市政廳都要懸掛,直至其任期結束。總統照一經公布,就要立即經受輿論考驗,照片拍得好,可成為總統施政的“軟實力”,照片拍得不成功,則會招來“不合格”的批評甚至被要求重拍。雖然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如何拍總統照,但是,怎么拍,是大有玄機的。
一半總統“沒走出”書房
每位總統都希望以背景、裝飾、姿態和眼神積攢人氣并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縱觀第五共和國8位總統的官方照,從8張照片的演變中不難看出法國總統不停自省、探索創新和“與時俱進”的精神。拍攝總統照的地點沒有任何規定,但竟有四位選中愛麗舍宮莊嚴的書房為背景,書房幾乎成為總統照約定俗成拍攝地。
首任總統戴高樂一身戎裝,以將軍站姿示人,拍攝角度令身高1米93的他顯得更加偉岸和高高在上。他面部表情很嚴肅,視線落在遠方的未來,雙手握緊表示掌握無可爭辯的統治權。第二任總統蓬皮杜也采取了經典繪畫中的模特站姿,除了沒有軍裝的變化,和戴高樂比,伸開的雙手更顯放松。第四任總統密特朗的“書房照”有重大突破,他卸下了第一任和第二任總統佩戴的榮譽軍團大十字勛章、法國解放大首領勛章等繁復裝飾,讓民眾首次看到以坐姿呈現的總統。照片中,密特朗以難以察覺的微笑直視觀眾,似乎在邀請眾人共讀他手中已翻開的書。不過很顯然,密特朗的視線比拍攝角度高一大截,君與民的地位差不言而喻。密特朗的身體面積還占據照片的70%,是所有總統官方照中“最霸道”的一位,這似乎預示了他會成為第五共和國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總統。
第六任總統薩科齊的“書房照”里,站立的薩科齊目光高度與觀眾視角持平,毫無“居高臨下”之感。尤其讓人疑惑的是,他身體只占據照片30%寬度,更顯謙遜,與右面的法國和歐盟旗幟在高、寬上平分秋色。專家點評說“他和旗幟的站位像極了新人結婚照”。屢遭媒體批評“文學底子淺,過于自大”的薩科齊在書房拍了這樣一張官方照是否有意“美化”自身,只有他知曉。
“走出書房”拍照毀譽參半
愛麗舍宮書房贏得一半總統青睞,不過也有人勇敢走出去,拍攝了別樣風格的官方照。第三任總統德斯坦與如今的馬克龍頗有幾分相似,上世紀70年代,他年輕又意氣風發,主張革新。他堅持步行進入愛麗舍宮參加總統就職儀式轟動一時,之后僅用一面國旗為背景拍攝了一張完全無法辨認拍攝地的室外官方照。沒有任何權力象征的裝飾,平易近人卻直視觀眾的眼神和微笑,讓這張唯一的橫拍總統照驚艷一時,廣受好評。1995年希拉克首次選擇愛麗舍宮花園作為官方照背景,不過愛麗舍宮傾斜、國旗過小、背著的雙手阻斷親切感等等,令媒體認為希拉克的照片太有“城堡領主”的既視感,完全算不上佳作。
奧朗德同樣選擇了愛麗舍宮花園來拍攝官方照,在照片中,雙腳“隱形”的奧朗德成功營造出“走向民眾”的感覺。但卻因為國旗和歐盟旗幟被放反、“鋪”在愛麗舍宮墻面且有觸地之嫌而被批“不規范”。反對黨曾嚴正要求,這張“不合格”照片必須重拍。
馬克龍官方照大有玄機
標榜不左不右、除舊推新的馬克龍上任后,外界一直在猜測他的官方照啥模樣。6月29日照片一經公布,贊聲一片,顏值高是一大亮點,“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面對媒體追問時,大贊馬克龍“是法國歷史上最帥的總統”。
有人為馬克龍官方照“解碼”:首先拍攝地是愛麗舍宮總統辦公室,背景是敞開的窗戶和窗外的花園。內外重疊,一側是歐盟旗,一側是法國國旗,詮釋了馬克龍中間派的政治立場。其次,辦公桌上有一座時鐘、三本書和兩部手機,座鐘寓意馬克龍想做時間主人;三本書:《戰爭回憶錄》(戴高樂)《人間食糧》(紀德)和《紅與黑》(司湯達)分別暗示馬克龍致敬前輩、主張自由并用“少年野心家”于連的故事比喻自身政途和情路經歷。兩部智能手機凸顯新總統緊跟時代步伐、科技治國的雄心。
輿論稱,馬克龍的官方照雖有模仿奧巴馬的痕跡,卻更加世界化。他雙手扶桌的開放、隨意姿態在傳統官方照里是不可想象的。▲
環球時報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