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伯
最近朝鮮接連進行的彈道導彈試驗,表明其仍在繼續推進核導開發,這使國際社會有一種挫折感,而美國卻正將這種挫折感越來越多地表現為對中國的抱怨和指責。特朗普最近夸張地表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什么都沒有做,顯得似乎挺無奈與無助。
那么,中國在朝核問題上到底該承擔什么責任?美國扮演了何種角色?接下來該怎么辦?
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應該承擔重要責任,這不僅是由于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對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重大責任,亦是因為作為亞洲大國和朝鮮半島的近鄰,中國對于防止東北亞生戰生亂有著重大的利益關切。
中國的責任還體現在作為朝鮮戰爭的當事國和停戰協議的簽字方,它對半島的和平與安全擁有具法律意義的重大發言權。有鑒于此,在關系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戰爭與和平的朝核問題上,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可能任由其他國家處理這一攸關自身重大安全利益的問題。
美國是打著防止核擴散的名義來應對朝核問題的,這賦予其一定的道義優勢。但實際上美國處理朝核問題的舉措有其虛偽性,華盛頓表面上要來解決問題,但其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作為朝鮮戰爭的當事國,美國在朝鮮停戰后與韓國締結軍事同盟,在半島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并通過對朝鮮常態化的軍事威懾與高壓態勢維持半島的對抗格局。冷戰結束后,美國并未相應地采取措施來結束半島的分裂與對抗。
事實上,除了維持冷戰時期的軍事同盟、駐軍和威懾外,華盛頓還在想方設法促使朝鮮政權垮臺,夢想以東西德統一的方式解決半島問題。美國單邊或通過多邊采取的一些應對朝核問題的措施,表面上是要處理朝核問題,實際上也帶有對朝鮮實施政權更迭或促其崩潰的意圖。美國是打著解決朝核問題的旗號賣私貨。
美國既不愿意結束朝鮮半島的冷戰架構,又不放棄促使朝鮮崩潰的念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處理朝核問題政策的靈活性和務實性,也弱化了其在朝核問題上立場的可信度。美國因此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解決朝核問題之路似乎越走越窄。特朗普執政后相關政策評估的結論是,美國過去20多年的朝核政策是失敗的。其實,如果特朗普政府現在不改弦易轍,其朝核政策也不會取得成功。實際上,特朗普在朝核問題上正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挫折感,但他沒有去反省美國的政策,而是不斷指責中國不幫忙。這是本末倒置。
朝鮮在核導開發之路上越走越遠,美國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美朝攤牌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要阻止半島生亂生戰,或許到了認真地試一試中國方案的時候了。
如果美方真的認為中國握有解決朝核問題的鑰匙,因而應在朝核問題上擔負起更大責任的話,那么美方就應該尊重中國處理朝核問題的立場,接受中方提出的“雙軌思路”“雙暫停”等建議,對美國的相關政策做出重要調整。
美國所謂的中國責任應該不是要求中國去貫徹美國的政策意圖。那樣既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朝鮮也應認真對待中國的規勸,相信中國是真心要促進半島的和平與穩定,抓住這一機會,不要一條路走到底。如果雙方都能接受中國方案,朝核問題就一定能成功解決。▲(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