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魏允平
與巴拿馬“斷交”后,臺當局已經變得風聲鶴唳,害怕被其他“友邦”拋棄。為“鞏固邦交”,臺“外長”日前出訪只有35萬人的中美洲小國伯利茲時,“大手筆”揮金6000萬美元。此舉被質疑臺當局重回“金援外交”的老路。藍綠陣營都批評這種做法不值,“再拼也拼不過大陸”。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嚴震生稱,現階段臺灣“外交”氛圍呈現一種“感覺很差,卻也不知該怎么辦”的無力感。
據臺灣“信傳媒”報道,臺“外長”李大維7月26日抵達中美洲“友邦”伯利茲,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據伯利茲當地媒體報道,雙方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臺灣將會為伯利茲提供6000萬美元的金援,其中2000萬美元屬于捐贈性質,另外4000萬美元則是分4年陸續撥付的貸款,不過報道并未詳細說明這筆資金的用途,僅稱會用來直接資助當地的發展。“信傳媒”稱,去年伯利茲的GDP僅有18億美元左右,臺灣此次提供6000萬美元的援助,相當于為伯利茲貢獻了3%的GDP。
報道還稱,值得注意的是,李大維此次出訪中美洲,臺“外交部”并沒有事先對外公開相關信息,臺灣媒體幾乎都是通過外電報道才知道李大維在外“鞏固邦交”。據稱,李大維先是在7月24日抵達多米尼加訪問,并在當地停留兩天,但中間卻傳出多米尼加外交部長刻意避不見面的“意外”;在離開多米尼加后,李大維的下一個行程便是前往伯利茲送出這份“金援大禮”。
伯利茲是是中美洲唯一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國土約2.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約35萬人。臺當局在與巴拿馬“斷交”之后曾聲稱,要全力鞏固與中美洲國家的關系。
對于此次臺當局“金援”伯利茲,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林為洲7月31日表示,“金援外交”在臺面下行之多年,大家心知肚明,尤其針對比較需要支持、經濟情況不好的國家。但此次“金援”再次凸顯臺灣“外交”困境,不得不緊急做“金援”,還將其暴露出來,說明臺灣“外交”上再次面臨打擊,遇到瓶頸,這是蔡英文要面對的,兩岸關系無法順暢,導致“外交阻力”會愈來愈大。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說,現在要簽這種備忘錄,還要直接給錢,恐是“金援外交”的開始。現今的兩岸關系,未來可預期“邦交國”胃口會越來越大。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認為,援助的目標和過程應該公開透明,而且援助不該成為“邦交國”叫價和政治上的籌碼,“叫價我們叫不過別人,這是政府需要謹慎小心之處”。
對此,臺“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7月31日表示,相關援外計劃行之有年,所謂“金援外交”的說法不是事實,對在“外交”前線打拼的人也不公平。臺“外交部”發言人王佩玲回應稱,援外計劃屬經常性工作,基于尊重,援助金額一向不公開,出于“邦交國”經濟建設發展需求,雙方協商舉行贈交儀式。
綠營也不同意重回“金援外交”的老路?!皶r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批評稱,現在中國大陸的外交攻勢非常明顯,希望臺“外交部”能有新思維來應對,不能因為“斷交”兩個國家就挖東墻補西墻,“你如果要跟中國(大陸)比錢的話還是會輸的”。民進黨“立委”黃偉哲稱,以前金援都是以百萬美元計,現在以千萬美元起跳,花6000萬美元買4年“外交”到底值不值?但4年后呢?能保證“邦交國”不轉向嗎?黃偉哲認為,如果臺灣要重啟“金援外交”,確實不是大陸的對手,臺“外交部”要慎思。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則為當局打圓場說:“執政過的國民黨一定知道臺灣的‘外交處境,不需要給雙方合作貼上‘金援標簽,未來只需對相關經濟援助的成效做好監督。”
島內不少網友對“重金買外交”表示憤慨,有人留言稱:“蔡英文曾信誓旦旦說不搞金錢外交,現在又在做什么?在臺灣到處砍人民的年金,現在又把大筆金錢撒給友邦,考慮到我們納稅人的感受了嗎?”還有人表示:“又走回阿扁時代的凱子外交老路,真是不甘愿,一個錯誤的兩岸政策,弄得經濟、外交、國防處處困窘,值得嗎?”
臺灣的“邦交國”近期不斷“亮紅燈”。駐中南美洲多年的島內資深媒體人郭篤為7月31日在臉書上爆料稱,與巴拿馬“斷交”后,李大維上周趕到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加碼”,卻被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圣基茨和尼維斯等國拒絕,多米尼加外長也拒見,只有伯利茲愿意接待,才換來“厚謝”。對此,臺“外交部”回應稱,李大維此行僅規劃前往多米尼加和伯利茲,并未規劃訪問“三圣”。
另據TVBS電視臺7月31日報道,臺灣目前僅剩20個“邦交國”,不過加勒比?!坝寻睢焙5伢@傳要以解決政府赤字為由,撤離駐臺北的“大使館”。雖然臺“外交部”表示還沒聽到“大使”將離任的消息,但臺灣前“外長”程建人警告,海地新總統是個精明的商人,這確實是個警訊。
為了強化“外交”,臺當局前不久在巴拉圭總統訪臺之際,一口氣宣布給予11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鞍罱粐泵夂炞C待遇,其中有8個名列“全球兇殺率排行榜”前20名。臺灣《聯合報》7月31日的社論稱,只要北京愿意,要拿走這些“邦交國”如探囊取物;臺灣用免簽來鞏固“邦交”,如同螳臂擋車。而且開放免簽,形同為潛在的犯罪者打開通往臺灣的任意門,徒添島內安全風險。
“傳統外交觀會讓臺灣輸更慘”。臺灣戰略學會名譽理事長王昆義日前在《旺報》上撰文稱,在“外交國數字的迷思”之下,臺灣從兩蔣時代起就不斷動用外匯存底去鞏固“邦交”。李登輝與陳水扁時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1997年9月巴拿馬召開國際運河會議,時任“總統”李登輝未受邀,后以金援1.5億美元換取出席及致辭。而陳水扁、馬英九出訪“邦交國”前也都備妥援助計劃,絕對不會“空手到”。文章稱,大陸如今推動的“投資外交”,已超越傳統的“金錢外交”,而是高科技的基礎建設與衛星通信系統的輸出。這也是臺灣“外交戰”所難以承受的。如果還把大陸的“投資外交”看成“金錢外交”“新殖民主義”,未來臺灣在“外交戰場”上恐怕會輸得更多?!?/p>
環球時報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