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悅仁(Rainer+Becker)(德國)
無人駕駛汽車會帶來一個“恐怖的時代”嗎
上世紀60年代,德國有個電視連續劇叫《太空巡警》,講的是當時還不存在的太空飛船界的事情。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當時的太空飛船實在有些可笑,因為在那個前太空年代,無法預知未來的編劇們,只好把當年的科技“移植”到了太空飛船里——控制速度和油量的手剎看上去像是個大鐵塊,飛船里面則布滿了愛迪生式的燈泡。
今天的我們覺得這很可笑,是因為技術的進步遠遠超出了當時的想象。但不要笑得太早——今天的我們,在暢想未來的時候,也會犯同樣的錯誤。比如,我們可能也在用今天有限的想象力去武斷無人駕駛汽車的實用性和未來影響,甚至于這樣的汽車是否應該存在。
一位中國企業家最近就因為被報道在北京的路上體驗無人駕駛汽車,而引起公眾熱議,很多人質疑這是否安全。
不久前,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我也聽到某個城市的代表發言說,無人駕駛汽車將帶來一個“恐怖的時代”。
實際上,不管是否喜歡,無人駕駛汽車都將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10~20年之后,我們也許會反過頭來嘲笑今天所有關于無人駕駛汽車的討論。
這有點像2007年蘋果公司剛剛推出iPhone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完全預見到這部手機——加上移動互聯網的飛速進步——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巨大變革。借助它的普及,我們從一種以文字為基礎的交流方式,演進到高度可視化和以圖片視頻為基礎的交流方式。
在我看來,無人駕駛汽車會取代現有駕駛格局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我們可以不再擔憂人類非理性的駕駛行為——比如酒駕和邊開車邊打電話發訊息等;第二,有大數據作依托,交通擁堵更可能被避免。今天質疑無人駕駛的人們,很快就會開始享受每天在車里但不再需要緊盯著前方道路的時間,出行成本可能也會隨之降低。
因此,大量的資源正被投入到這個未來行業之中。無人駕駛汽車制造商自不必說,還有很多老牌和新興互聯網公司也在大力投資,比如谷歌、蘋果。日本新興互聯網公司DeNA本來是做互聯網拍賣和手機游戲的,現在也在投資一家無人駕駛出租車品牌Robot Taxi。不用說,還有一長串中國投資者也對這個行業抱有雄心。
與此同時,監管方也越來越預見到無人駕駛時代的日益迫近,正在加速研究相應的監管政策,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