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摘要:環境監測是貫穿于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始終的,環境影響評價又依賴于環境監測數據的有力支撐,所以二者存在相輔相成關系,缺一不可。本文簡要指出了環境監測貫穿于環境影響評價全過程的3個階段,并詳細探討了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中的各種作用關系。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關系
環境監測主要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代表值的測定來確定環境污染程度及其環境質量變化趨勢。而環境影響評價則是指針對規劃與建設項目實施后對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再預測、分析和評估,最后提出預防對策降低不良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實施跟蹤監測,制定相應監測制度等等。二者之間環境監測主要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出現,它們專門負責為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各種科學依據。
一、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以技術角度來講,環境監測的實質內容就是基于環境保護的相關執法服務,它專門為環境管理提供各種技術支持。而環境監測更是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中的一部分,它一方面在工程施工階段為環境監測調查提供第一手數據,一方面也會在工程竣工驗收階段再次實施數據調查與監測。從科學技術角度講,環境監測有兩大特征:以統計學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知識相互滲透與結合過程;另外就是基于社會服務的環境監測分析數據與環境監測主要產品開發,這其中包括對大氣、水、噪聲及各類生態環境中環境容量、背景濃度的有效考察。所以說,環境監測能夠為環境規劃、環境質量評價提供第一手基礎數據,是環境質量管理的重要鋪墊。從耦合定理角度分析,環境監測中是存在相關環境因子的,這其中包含大量可能影響到環境質量的污染性因子,因此必須對這些污染性因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數值測定[1]。
二、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全過程中的三個應用階段
在實際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環境監測工作是要貫穿于體系始終參與其全過程的,因此環境因子監測必然會影響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度。依據普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各個階段(初期階段、項目建設階段、項目試運行階段、項目穩定運行階段),可以將環境監測工作參與狀況具體劃分為3個階段:
首先是工程項目施工前階段,通常情況下擁有一定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會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專門委托監測單位對擬建項目進行基于環境因子本底值的全面監測過程。如果在監測過程中出現了環境因子本底值超標現象,就要重新制定工程項目的環境監測計劃,重復監測過程直到合格為止。
其次是項目試運行后階段,該階段要依據規定來圍繞擬建設項目進行監測,這一監測過程主要在試運行后3個月內完成。試運行監測完成后就要對項目進行再次驗收監測,這是為了確保所考察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的相關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及措施內容能夠切實落實到位。
最后在項目穩定運行階段,要對該已竣工工程項目進行回顧性環境影響評價,以指正其中所存在的環境隱性問題,提出糾錯措施方案。總體來講,回顧性環境影響評價也應該將評價深度延伸到項目施工的每一個環節,以環境監測所提供的大量基礎性數據為核心來證實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效性[2]。
三、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分析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關系,主要來講就包含了支撐作用關系以及監督指導作用關系,下文將作出逐一論述。
(一)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間的支撐作用關系分析
由于環境監測屬于綜合性學科,它的主要技術理論依據包含了物理學、化學、物理化學和生態學學科等等,這些研究手段能夠對環境中的各種因子元素進行定性定量深入分析。而一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基礎都為環境監測工作,具體來講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對某些擬建工程項目區域會進行全面的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準確反映該監測區域內的環境質量現狀與未來環境發展走勢。比如說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規劃,它就針對擬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在工程施工前進行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和調查。另外在開工建設前,也要根據環境監測及影響評價結果進行建設項目地址、規模的擬選擇,為未來施工建設提供更多前期技術依據。
第二,在擬建設項目區域及規模方案制定完畢以后,就要推出常規監測方案,基于監測方案來擬建相關環境影響報告書。配合基礎資料,該報告書會詳細分析建設項目區域內的主要污染源分布特點與地質水文環境,預測工程項目區域及周邊區域未來的污染致因與可能污染程度,做到結合氣象資料來二次系統擬建項目區域,并制定常規的監測方案,這其中就涵蓋了監測項目、頻次以及范圍等等關鍵指標。
(二)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間的監督指導作用關系
在監督作用發揮方面,工程擬建設項目在實施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環境監測可以在項目實施及完成投產運營過程中發揮全面的監督作用,而且其對環境影響的評價結果一定要符合實際環境質量狀況,以便于發揮影響評價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如果環境監測結果證明項目實施運營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評價結果是可控的且沒有超出相關標準,就可以繼續實施下一步項目建設流程。
在指導作用發揮方面,可知環境監測作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主要技術支撐,它在貫穿體系始終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協調指導作用。比如說在工程項目最主要的擬建設項目設計與可行性論證這兩階段環節,就可以利用環境監測相關技術來評價建設項目內容進而影響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實施內容。而工程項目竣工以后,環境監測還將繼續實施,基于項目長期運行所引發的環境問題來給出相應的實時環境預測性評價,指導環境監測數據結果,達到有效調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內容的目的[3]。
總結:如上文所闡述,環境監測應該貫穿于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始終,并發揮著一定的技術支撐、監督、指導作用。二者會發生相輔相成的耦合反映,這些都切實保證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真實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朱仰鳳.淺論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J].建材與裝飾,2015(52):145-145,146.
[2] 畢金.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探微[J].科技風,2014(22):47-47.
[3] 賈斌,盧吉文,李雪等.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及問題探討[J].綠色科技,2016(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