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平
過去,廣播劇只能在廣播電臺播出。廣播劇的時間長短、內容如何,都是由傳播者來決定的,聽眾很難參與意見。而今,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微廣播劇悄然興起,通過網絡發布,適應用戶需求,方便用戶收聽和下載,讓廣播劇的時長大大縮減,顯著微型化。2011年中國廣播劇發展高端論壇(北京)首次提出微廣播劇(以下簡稱微劇)的概念。
微劇的傳播和收聽都與網絡緊密相連。相比于傳統廣播劇的播出平臺——廣播電臺,微劇極大地拓展了播出渠道,形成了大范圍、點對點的傳播方式,通過互聯網、車載廣播、手機等移動終端,聽眾可以隨時收聽,并能通過微博、微信進行分享和推廣。
這些基于互聯網的特點而發生的變化,正在讓過去一向專業高端的廣播文藝節目平民化、碎片化,更加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貼切地反映他們具體而微小的真情實感。
微劇通過粉絲加關注的方式確立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在一部微劇作品周圍,實際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社區。從作品角度看,這些人是該劇的粉絲和擁躉;而從社區角度看,這些人通過一部作品找到了興趣相投的人群,并連接在一起。
在新媒體環境下,有社群即有商機,能夠促成社群形成的微劇更易進入市場流通渠道,與市場對接。微劇作為一種產品,通過不同的營銷方式到達用戶方,這個鏈條并不是單向的、割裂的,每個核心元素都與其他兩者緊密相連。可以說,社會化媒體是微劇營銷的主戰場。
近年來,微劇這種短小精悍的節目形式越來越受聽眾的歡迎,開始逐漸確立自身的位置和獨特的傳播價值。中國微廣播劇大賽也進一步推動了微劇的創作和傳播熱情,從而打破了傳統廣播劇日漸失去收聽市場的窘境,使廣播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從2012年至今,中國廣播劇研究會發起舉辦了四屆全國性微劇大賽,旨在引導積極健康向上的娛樂觀念,具有貼地的現實意義。各地微劇創作也方興未艾,浙江、福建、安徽、內蒙、湖北、貴州等地制作了大量微劇作品。
機會與挑戰并存。新媒體在對傳統廣播造成沖擊的同時,給廣播劇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傳播平臺、帶入了新的制作團隊、帶進了新的音頻時代。
自1924年世界上第一部由電臺錄制的廣播劇《危險》在英國播出以來,廣播劇至今已經90多歲了。相比而言,微劇就像是一個新生命。無論新媒體給廣播劇帶來怎樣的變化,廣播劇的基因會始終傳遞下去。今天,無論你是專業的傳統廣播劇制作人,還是微劇制作新手,都是因為對微劇的熱愛和關注而匯聚在這里,共同實踐,讓鏈接發聲;共同培育,讓微劇長大。
(作者系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微劇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