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要】西藏媒體融合發展工作與內地地區相比有不小的差距。面對現實,如何從國家、自治區和傳統媒體自身三個層面立體施策、解決問題,是一個需要各方都應給予高度關注并加以解決的課題。本文立足西藏傳統媒體的現狀,勾畫出從媒體自身出發、具有可操作性的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三條路線”。
【關鍵詞】西藏 媒體 融合 發展 規劃 路徑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已成大勢所趨。國內沿海發達地區和部分省份在媒體融合發展工作中走在了前面。面對當前現實,西藏傳統媒體和主管部門只有明確定位、厘清思路,畫好“路線圖”和“工作表”,才能在推進媒體融合這一國家戰略中走得既穩又好。
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Ithielde Sold Pool)認為“媒體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其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范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①
筆者試從目前西藏人民廣播電臺(以下簡稱西藏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的現狀出發,通過客觀分析、梳理自治區內傳統媒體的職能和使命,從信息傳播的需求側出發分析信息傳播的供給側改革,強調做好西藏媒體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厘清思路,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
(一)西藏傳媒的目標受眾和工作重點
西藏地區的媒體受眾從空間上分類包括:“自治區內”“自治區外”兩大部分,其中“區外”受眾又可以細分為“境內”和“境外”兩個部分。這樣分類的原因是因為:第一,“區內”受眾人口比較少,但這部分受眾是我們信息傳播的優先服務對象,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第二、“區外”受眾不容忽視,西藏的特殊戰略地位以及較高的關注度,有必要通過現代傳播手段給予及時、全面、廣泛和客觀的信息推送。依實而言、以正視聽,在這方面區內媒體最有發言權。
在筆者看來,“區內”受眾更多的信息需求集中體現為“了解政策信息”“關心社會生活”“解決現實問題”等方面;“區外”受眾感興趣的是“西藏的大美”“歷史和文化”以及“社會現狀”等方面,“區內”和“區外”的受眾關注點各有側重。毋庸置疑,推進西藏的媒體融合發展,即傳統媒體“嫁接”新媒體,新媒體的“全時傳播”“全域傳播”“全民傳播”“全媒體傳播”和“全互動傳播”等諸多特性在信息傳播中得到釋放,就能夠極大地提升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可以這樣說,大力發展新聞媒體、推進媒體融合工作,或者說把媒體融合工作做好了,我們才有可能完成好“區內”和“區外”受眾的所有信息需求,才能履行好國家和時代賦予媒體的職責和使命。
(二)西藏媒體融合的發展現狀和瓶頸所在
目前,西藏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表現較好的也還處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級階段,要挺進“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高級階段(即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還需要實現更大幅度的跨越,走一條與內地媒體不同的發展“捷徑”。
處在自治區新媒體發展前列的西藏臺具有代表性,其發展現狀可以用“小、少、弱、僵”四個字來概括。所謂小,就是專門從事新媒體工作的人員比較少,不超過50人,帶寬只有500兆,規模較小;所謂少,就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互動協同的少、融合的少,各自為政;所謂弱,指的是技術系統智能化水平和實力比較弱,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能與中央級媒體相提并論,影響力也弱(計算機網絡端和手機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等日均點擊量總和也不足100萬);所謂“僵”涉及的是體制機制的問題,與內地傳統媒體相比,缺乏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和激勵政策,對內地高素質人才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地調動現有從業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整體規劃,立體施策解決問題
(一)加強頂層設計、激發內生動力
1.探索建立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結合的運行模式
探索建立適應西藏區情和特殊地位的媒體融合發展模式,以市場化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人才,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先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治藏方略為指引,把政治意識和社會效益擺在前面。可以這樣理解,就是用市場手段來管理和運營媒體,給予足夠的資金和政策傾斜;用政治家的眼光和標準來考核和評價媒體,給媒體的發展以更寬松的氛圍和充足的培育期。簡單照搬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不足以保持穩定,簡單地按照計劃經濟的運作方式不足以激發活力和工作熱情。
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來探索和培育融媒體自身的造血功能。在此期間,媒體自主創收可以全部用于補充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資金不足和增強內生動力,上級主管部門、審計和紀檢監察部門加強監督和指導,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通過放寬政策進一步促使媒體從業者轉變觀念,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把“要我干”變成“我要干”,主動變革圖強,從增強與十四世達賴為首的分裂集團和西方敵對勢力斗爭的實力和贏得更多國際話語權的戰略高度來完成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2.援藏項目和專項基金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家的援藏計劃體現了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各族群眾的深切關懷。當今時代,面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課題,同樣也離不開中央的支持和內地兄弟媒體的大力協助。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重要的是要有政策資金的持續扶持才能得以長期發展。在這一點上,內地一些省份已經建立了長效機制,每年都會有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推進媒體融合工作,而且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西藏自治區內媒體如果想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加快推進媒體融合工作,必須加大前期投入。
(二)廣電管理局形成協調發展共識
西藏自治區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廳、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等媒體主管部門要建立機制,統一步調、協調聯動,共同為媒體融合工作的快速發展開藥方并提供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1.廣電融合、資源共享
2001年,以浙江廣電集團的成立為標志,全國廣電媒體即廣播與電視整合的大幕拉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廣播與電視合并,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規模效應突顯。隨著媒體融合工作的推進,西藏的廣播和電視要實現機構重組,可以借鑒其他省份和地區的成功經驗。
另外,從中國西藏之聲網(西藏臺于2006年創辦)的辦網經驗來看,廣播與電視合并會極大地提升網站的影響力。中國西藏之聲網站(PC端)的音視頻和在線廣播電視直播、點播功能,特別是大量西藏傳統音樂、當代音樂、原生態音樂,以及音視頻新聞報道很受國內外受眾關注。2016年,中國西藏之聲網對西藏網絡音視頻制作基地的初步建設已經完成,今后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繼續完善基地的各方面建設。
2.以“互聯網+”戰略推進媒體融合工作
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為契機,全區可以發揮互聯網互聯互通的屬性,帶動和提升“互聯網+”戰略(即“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
西藏臺可以學習和借鑒湖北省“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的做法:以新媒體平臺為基礎,建設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移動政務新媒體平臺,具備媒體融合與輿論引導、政務信息公開與移動政務、網上群眾路線與民生服務等多項功能。
(三)狠抓底層落實,不斷探索和創新融合方式
1.以“中央廚房”建設為龍頭,推動融合技術廣泛應用
“中央廚房”是全媒體平臺的形象比喻。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就是網絡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國西藏之聲網將繼續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引領新興媒體建設,實現內容生產發布的平臺化、移動化、數據化,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陣地;堅持“以媒為本、多元開拓”,著力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產業體系,推動廣電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鞏固陣地與占領市場共贏,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互促,事業繁榮與產業發展并進。
2.以流程再造倒逼體制和機制改革
“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構建適應融媒體生產的采編播網絡,再造采編播流程。為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此長彼長,參照內地媒體的成功經驗,以建立“中央廚房”的流程構架,來實現對編制體制、機構職能、人員配置和考核機制的重大改革和調整,形成倒逼機制。考核體制改革,就是要強化績效考核,創新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優稿優酬、建立新聞傳播力排名制度,使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充分體現。
同時,做好新聞供應鏈上下游的整合,鼓勵小型團隊創新實驗新媒體發展案例,實行跨部門、跨媒體自組新的運營小組,以降低成本、提高素質,并通過項目化實現責權利相一致。
三、推進媒體融合工作的路徑分析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以西藏臺為例,我認為應沿著以下“三條”路徑,來推進媒體融合工作。
(一)一點→全局
要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不是單位幾個領導的事,應該成為單位每一位員工的共識:全體從業人員都要樹立和增強“融媒體思維”。何為“融媒體思維”?就是每一位領導、編輯、記者和技術人員,在做選題策劃、采訪報道、編輯播出和開發技術系統等各環節,都應站在全媒體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在當前情況下,從事新媒體工作的西藏臺員工,應該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從現在開始,要著力培養編輯、記者的綜合素質,打造具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采編能力的全媒體人才。“一點”:落腳點在每一個人,具體到一件事、一次采訪和一個活動。融起來了、達到要求了,就自然而然輻射到了整個頻率和全臺的所有工作。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一種路徑,更是一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事物發展的必然過程。
(二)人工→智能
技術始終是為內容服務的。工作機制、運作流程要為了適應媒體發展主動求變,“人工”就是要注重發揮人的主動能動性,把當下能力所及的事情先做起來,不要坐等技術平臺全部搭建好了,“智能”化水平達到要求了才開始考慮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那樣就太晚了。應該說,“人工”先做起來,就能夠發現或產生有些人力所不能完成的或需要技術支撐來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的需求了,即升級或改造技術系統。這一思路和做法也是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的。
(三)形似→神似
在記者招待會上,我們的記者可否這樣說:“我是西藏臺的記者,同時也是中國西藏之聲網和手機客戶端的記者。”亮明身份、加強自我宣傳和擴大影響。在廣播節目里,主持人可以說,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西藏之聲網”和“手機客戶端”。同樣,在“中國西藏之聲網”和“手機客戶端”也可以宣傳和推廣、推送廣播節目里的精彩內容和互動節目。從“形似”開始,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終端上通過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使所傳達的信息內容更立體、更飽滿、可檢索和被保存。“神似”,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融為一體、合而為一”,不只是外在被人看到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內部有統一布局的指揮機制、協調一致的運行流程、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和科學合理的獎懲辦法。最終,所有這些效果的實現,都應該能夠在強大的融媒體技術平臺的支撐下來完成。
總的來說,西藏新媒體發展在整體上落后于內地其他省份或地區,這與當前受眾對西藏媒體信息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間。當前,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地變化,人們可望通過立體、多元,特別是移動手機端了解信息、獲得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可視化、互動交流等方式受到青睞。為了不斷增強信息傳播的精準性和個性化,要求傳統媒體從業者更多地要在新媒體領域開疆拓土,最終實現媒體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戰略。
注 釋
百度百科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9757717903861940.html .
《習近平的治藏方略》,新華網,2015年8月26日。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編輯:黃一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