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紅
(鄭州市口腔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經驗交流·
中重度后牙缺損應用兩種材質改良高嵌體(冠)修復的效果分析
霍永紅
(鄭州市口腔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分析中重度后牙缺損應用兩種材質改良高嵌體(冠)修復的效果。方法 選取鄭州市口腔醫院2014年期間收取的中重度后牙缺損伴臨床高度不足的24例患者(26顆)按照就診順序分為A組(12例,13顆)和B組(12例,13顆),A組應用CAD/CAM鑄瓷改良高嵌體(冠),B組應用鈷鉻烤瓷改良高嵌體(冠),隨訪2 a,對比兩組患者應用兩種不同材質修復體的修復效果。結果 A組修復體的完整性、修復體缺損、解剖形態、繼發齲等指標的治療效果略高于B組;而B組邊緣適合性、鄰接關系、顏色等指標的修復效果略高于A組。結論 中重度后牙缺損應用CAD/CAM氧化鋯全瓷改良高嵌體(冠)以及鈷鉻烤瓷改良高嵌體(冠)兩種不同材質的改良高嵌體及冠對其修復,修復后的效果無明顯差異,但是在修復中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后牙缺損情況給予相應的材質進行修復,對盡快恢復患者咀嚼功能、減少繼發齲及微滲漏的意義尤為重要。
中重度;后牙缺損;改良高嵌體(冠);修復
根管治療是恢復患牙功能,完整保留患牙的重要治療方法,但根管治療牙缺乏營養供給,且治療后患牙內部結構保留較少,多數患者僅剩一層薄弱的牙體組織,牙齒較為脆弱,極易發生斷裂,需及時采取修復措施,以延長患牙的使用壽命,恢復患牙正常功能[1]。嵌體修復是近年來用于牙體缺損根管治療牙的一種可靠修復方式,為進一步探明其用于中重度牙體缺損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2014年間在鄭州市口腔醫院行完善根管治療的26例中重度牙體缺損伴臨床高度不足的患牙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改良高嵌體修復的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市口腔醫院2014年期間收治的中重度后牙缺損伴臨床高度不足的24例患者(26顆)按照就診順序分為A組(12例,13顆)和B組(12例,13顆);A組男7例(8顆),女5例(5顆),年齡19~58歲,平均(34.6±2.5)歲,其中7顆上頜牙,6顆下頜牙;B組男6例(7顆),女6例(6顆),年齡20~59歲,平均(35.1±2.6)歲,其中6顆上頜牙,7顆下頜牙;所有患牙均為后牙中重度缺損伴臨床高度不足,并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所有患者排除牙體缺損至齦下>1 mm并且牙組織壁缺損2壁以上,經過牙齦形成術和氧化鋅壓迫后,形成的牙齦與牙體組織斷面間隙較為清晰;所有患者均同意所選取的修復材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步驟
1.2.1 牙體的預備 所有患牙完善根管治療后,使用玻璃離子墊底,根據牙體缺損的程度調整墊底材料的厚度,牙組織壁缺損程度越重,墊底材料的厚度應越薄,且要利用髓室的深度固位;牙合面間隙預備1.5~2.0 mm;預備髓室軸壁,在盡量保存牙體組織的前提下去除髓室軸壁倒凹,或者將軸壁倒凹應用流動樹脂填平;預備肩臺,肩臺的位置取決于牙體組織的剩余情況和髓室墊底后的深度,如剩余的牙體組織多且髓腔深度大能夠獲得足夠固位力,可以制作齦上肩臺;如剩余的牙體組織少,牙體預備后臨床高度不足4 mm,髓腔深度小,可以適當將肩臺的位置將齦緣方向進一步延伸;如殘余的牙體軸壁夠厚不足,可不作軸壁肩臺預備;將薄壁弱尖去除,然后將邊緣線和肩臺進行修整并形成光滑連續的外形線,將軸線角磨至圓鈍;肩臺最好位于齦上1 mm,如剩余牙體齦壁的位置平齊齦緣或者齦下<1.0 mm,需要上齦線收縮牙齦[2]。
1.2.2 印模的制取與修復體的制作 牙體預備精修后,使用DMG硅橡膠制取印模,然后比色,灌制模型并送加工室由專業技師嚴格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制作,分2種材質:①CAD/CAM鑄瓷高嵌體(冠);②鈷鉻合金金屬烤瓷高嵌體(冠)。
1.2.3 試戴 ①檢查修復體固位的情況;②邊緣的密合性;③鄰接的關系;④解剖的外形和顏色;⑤對咬合度進行調整,確認以上的各個指標達到要求。A組患者修復體應用自粘結雙固化樹脂粘接劑Relyx U200進行粘接,先光照5 s清除多余的粘接劑,再各面分別光照40 s;B組患者修復體應用松風玻璃離子水門汀進行粘接,清除多余的粘接劑。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修復1周和2 a后回院復診,基線以修復體粘接后1周的檢查結果,按照改良后的(USPHS)標準[3]進行檢查和統計。見表1。

表1 修復體評價標準(USPHS)
A組患者修復2 a后,修復體的完整性、修復體缺失、解剖形態、繼發齲的治療效果略高于B組;而B組邊緣適合性、鄰接關系、顏色等修復效果略高于A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修復2 a后的修復效果[n(%)]
根管治療后的牙體組織薄弱問題,對患者牙齒功能和口腔健康影響較大,因而臨床多采用修復方式改善患者牙體脆弱問題。全冠修復是根管治療后的牙體修復常規療法,可有效保護患牙,而牙體組織剩余量不足者也可采用根管固位(樁)釘固定,但是該療法需大量去除牙體硬組織,根裂的風險較高,患者滿意度也不夠理想,需探索新的治療方法[3]。
臨床口腔治療中普遍認為,應盡可能保留牙體硬組織,隨著修復材料和粘接技術的不斷優化完善,這一理念得到了實現,以牙體組織嵌體修復為主的修復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中[4]。本研究應用改良式高嵌體(冠)修復中重度后牙缺損,而傳統中高嵌體的材料主要有金屬和非金屬2種。人們經過不斷的深入研究發現陶瓷材料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和斷裂韌性,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后牙體缺損的修復中。本研究A組應用的CAD/CAM鑄瓷改良高嵌體(冠)經過2 a后的觀察發現,該種材質在長期的口腔環境下,仍然會發生亞臨界裂紋擴展以及疲勞的情況,甚至會發生修復后的修復體破裂[5];而兩組患者在治療后2 a無修復體發生脫落和基牙折斷的情況;在顏色方面,兩組患者均發生基牙和鄰牙色差較大的情況、咬合相對空間不足的情況,這是因為在制作中存在調色的局限性或對顏色匹配不重視等問題,因修復的牙齒是后牙,有隱秘性,不影響美觀,所以大多數患者未提出異議。
綜上所述,中重度后牙缺損應用鑄瓷以及鈷鉻烤瓷2種不同材質的改良高嵌體(冠)對其進行修復,修復后的效果無明顯的差異,但是在修復中需要根據患牙不同的缺損情況給予相應的材質進行修復,對盡快恢復患者咀嚼功能、減少繼發齲及微滲漏的意義尤為重要。
[1] 馬軒祥.口腔修復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3-84.
[2] Gordon J C.Intracoronal and extracoronal tooth restorations[J].J Am Dssoc,1999,130(4):557-560.
[3] 黃琛琛,潘麗娜,張偉,等.CAD/CAM全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臨床評價[J].口腔醫學研究,2016,7(10):1056-1059.
[4] 劉慧麗.全冠與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牙體缺損的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5,9(1):46-47.
[5] Hickel R,Roulet J F,Bayne S,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conducting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ies of dental resrorative materials[J].Clin Oral Inwest,2007,11(1):5-33.
R 78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027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