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才政
(許昌市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河南 許昌 461000)
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高血壓基底核區腦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馮才政
(許昌市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河南 許昌 461000)
目的 分析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高血壓基底核區腦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許昌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高血壓基底核區腦出血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研究組給予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術后3~6個月隨訪,統計兩組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49%(43/47)高于對照組68.08%(32/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并發癥總發生率19.17%(9/47)低于對照組38.34%(18/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高血壓基底核區腦出血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高血壓腦出血;血腫
高血壓腦出血(hypenter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為嚴重急性腦血管疾病之一,是由高血壓導致的腦實質內出血現象,而最常見的高血壓腦出血部位是基底核區,50~60歲的老年人為HICH易發人群。HICH占自發性腦出血的70%~80%,其中基底核區發生率為60%左右,其原因與基底核區供血走向密切相關[1]。本文旨在探討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高血壓基底核區腦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許昌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高血壓基底核區腦出血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7例。研究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為32~76歲,平均(58.36±7.83)歲。對照組男28例,女19例,年齡為31~75歲,平均(57.58±7.38)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WHO關于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2];手術前表現為昏迷或嗜睡;經CT檢查基底核區出血明確且出血量30~80 ml。排除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為腦瘤、腦外傷等導致的出血;合并心、肝、肺、腎功能障礙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治療,手術前經CT檢查患處,做骨窗(約為8 cm×8 cm),剪開硬膜并切開大腦皮層(深度為2~3 cm),經切口進入血腫區,調節吸引器力度,在直視下清除血腫后進行止血,并留置引流管于血腫腔體內,關閉顱腔。研究組給予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于血腫側部做一個長5 cm左右的切口,切開皮膚和肌肉并撐開切口,做一個約3 cm×3 cm的骨窗,“十”字交叉切開硬膜,在顯微鏡下將側裂蛛網膜分離,并保護側裂區血管,緩慢釋放腦脊液,待腦壓降低后,切開島葉皮質約1 cm,由此進入血腫區域,于顯微鏡下清除血腫。術后3~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1.4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別對兩組患者術后3~6個月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Ⅰ級為徹底恢復;Ⅱ級為部分恢復,但仍可完成日常生活;Ⅲ級為部分恢復,但需他人輔助才可完成日常生活;Ⅳ級為無法完成日常生活并臥床不起,但意識清醒;V級為植物生存狀態或死亡。療效分級:Ⅰ級為顯效,Ⅱ~Ⅲ級為有效,Ⅳ~V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

2.1 治療效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9%,高于對照組的68.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8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17%,低于對照組的38.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9,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HICH為常見高血壓并發癥之一,病發時患者顱內壓升高,其原因為血腫組織對腦組織產生急性壓力。另外,血腫所產生的凝血酶、血紅蛋白等代謝產物,可破壞血腦屏障,抑制腦細胞代謝,從而引起腦細胞水腫、壞死。HICH致殘率、病死率皆較高,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
研究發現,發生血腫后6 h內,因血腫導致的周圍腦細胞損害仍處于可逆階段,一旦錯過這6 h,腦細胞則會加重損傷,因此于HICH病初,應迅速采取消除血腫、降低顱內壓、恢復腦血流量等措施[4]。既往多采用大骨瓣開顱術和顱內血腫碎吸術治療,其中大骨瓣開顱術雖能較直觀地清除血腫且清除較為徹底,但因其創傷大而影響治療效果;顱內血腫碎吸術僅適用于出血部位已停止出血的患者,具有局限性。相關資料證實,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血腫清理徹底、對腦部其他組織損傷小、創傷小等優點[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49%)高于對照組(68.08%),提示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HICH,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為一種理想的治療HICH手術方法,其手術操作比較簡單,且手術中CT定位準確,能快速找到出血點,進行清理及止血。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19.17%)低于對照組(38.34%),表明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HICH安全性較高。綜上,采用小骨窗入路顯微外科治療HICH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1] 梁日初,周敏,廖勇仕,等.小骨窗開顱與硬通道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16):66-69.
[2] 李克和,黃錄茂,雍成明.小骨窗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36):39-41.
[3] 錢明,趙偉,蔡剛.小骨窗微創手術與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23):3889-3891.
[4] 李毅釗,鐘志堅,孫海鷹,等.丘腦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顯微外科治療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6,43(1):12-15.
[5] 嚴億軍.小骨窗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回顧性分析[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6,43(1): 16-18.
R 65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068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