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平
(浙江省象山中學,浙江寧波 315700)
對一類“f洛作用下物體運動”的錯誤命題剖析
趙和平
(浙江省象山中學,浙江寧波 315700)
洛侖茲力只改變帶電粒子速度的方向,不改變帶電粒子速度的大小,洛侖茲力不對帶電粒子做功.這是高中物理的一個常考點,平常練習或考試試卷中有不少有關(guān)此考點的情景,但在設置這些情境時,命題者對帶電體的運動規(guī)律把握不到位,容易犯一些科學性錯誤.
例題.用一根長L=0.8m的輕繩,吊一質(zhì)量為m=1.0g的帶電小球,放在磁感應強度B=0.1T,方向如圖1所示的勻強磁場中,把小球拉到懸點的右端,輕繩剛好水平拉直,將小球由靜止釋放,小球便在垂直于磁場的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當小球第一次擺到最低點時,小球運動速度水平向左懸線的拉力恰好為0(g取10m/s2).求小球帶何種電荷?電荷量為多少?
常見錯解:設小球第一次到達最低點速度為v,則由動能定理可得

圖1

在最低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解得q=7.5×10-2C,帶負電.
此解法貌似天衣無縫,但仔細分析,小球根本不可能沿圓弧擺動到最低點.小球的實際運動軌跡不可能是沿半徑為L的圓弧擺下.
錯誤分析:如圖2所示,設小球擺下θ時繩子上的張力為T,小球的速度為v,此時由徑向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得


圖2


此過程由動能定理得對(3)式由數(shù)學知識不難得出,當0<θ<,T<0,這表明小球開始擺
下的過程其運動軌跡應該在圓的內(nèi)側(cè),不受繩子的約束.

圖3
根據(jù)上面的討論可知,小球最初開始運動時只受重力和洛侖茲力作用.建立如圖3所示的坐標系,將小球的初始狀態(tài)靜止分解成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的兩個勻速運動,使其速度v1=v2=,如此小球等效受到3個力作用:重力G、v1對應的洛侖茲力f1、v2對應洛侖茲力f2,這樣小球的運動可以分解成兩個分運動,一是v2在f2和G的作用下的勻速運動,一是v1僅在f2作用下的勻速圓周運動,設其半徑為R.則小球的運動軌跡參數(shù)方程為

上式為滾輪曲線,利用Excel畫圖可以模擬其軌跡,如圖4所示.

圖4
由數(shù)學知識可得知軌跡的曲率半徑為

顯然在初始位置時,曲率半徑為0,繩子對小球沒有束縛作用.由于繩子的存在,其運動情況比較復雜,存在較多可能性,如圖5所示就是一種情況,即小球先沿滾輪曲線運動,直到繩子伸直再沿圓弧運動,之后比較復雜,也有可能小球沿滾輪曲線運動到最低點繩子還未伸直等等,但無論何種情況小球起初運動軌跡一定先是滾輪曲線,之后才受到繩子的束縛.

圖5
命題者大多數(shù)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認為小球會做圓周運動,所以在命制此類問題時一定要倍加小心,若不加以修改,進而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錯誤認識,也養(yǎng)成了思維定勢.長期定勢思維為影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的判斷,阻礙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這類錯誤命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此類題目的錯誤,進行大膽的批判,深入探討并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給出正確的解法,這樣會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利用此類問題進行有效教學呢?筆者經(jīng)過教學實踐和思考,給出以下教學流程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圖6
此類錯題主要是在重力場、電場和磁場的復合場中出現(xiàn),由于帶電粒子等效受到一個恒力和洛倫茲力作用,其運動比較復雜,一些同仁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平常命制有關(guān)這種情景的題目時應當倍加細心,預防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若遇到這類問題時,也不惜為一種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好素材、好機會.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