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嶺++姚凱紅
不久前,經第三方評估確認,作為“中國革命搖籃”的井岡山市(江西省吉安市代管縣級市)成為全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挨家挨戶精準施策
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對此,當地政府專門針對貧困戶的情況進行調研并進行精準識別。首先,對貧困戶中“造血”潛力較大的,采取幫助發展產業、實現就業,獲得穩定可觀的收入。其次,對于主動“造血”能力不強、勞動力不足的貧困戶,則幫助他們入股企業、入股合作社,變資源為資產,變資金為股金,變農民為股東,獲得穩定的股權分配收入。最后,實在難以靠自身能力脫貧的,政府采取“保起來”的措施,對特別貧困的群眾給予低保、醫保等政策兜底。
據中共江西省吉安市委書記胡世忠介紹,2016年吉安市、縣兩級共派出1109個工作組,2.8萬名黨員干部加入脫貧幫扶隊伍,結對幫扶貧困戶5.1萬戶,派出了第一書記實現全市行政村全覆蓋。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黨員干部要全面帶頭,像先輩先烈那樣勇于奉獻,帶領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同時,群眾也在這一過程中積極響應,像祖輩前輩投身革命、支持革命那樣,投身脫貧、支持發展,真正激發貧困群眾與貧困做斗爭的內生動力。”胡世忠說。
“四個一”做強產業
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保障,亦是確保脫貧攻堅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契合的必然要求。為此,江西吉安大力實施“四個一”產業發展模式,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有效機制相結合,加快建設技術保障體系、病蟲害防治體系、市場營銷體系。找準產業發展路子,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為此,吉安各地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與各縣鄉村不同的資源條件和氣候、地理環境挖掘發展潛力,積極發展市場需要的優質農產品。如今,當地貧困群眾中有60%以上投入到產業發展中,發展了井岡蜜柚、毛竹、茶葉、草莓、葡萄、黃桃、獼猴桃等種植業,以及雞、鴨、牛及水產養殖業。井岡山發展30萬畝毛竹、20萬畝茶葉、10萬畝果業,實現每家每戶“有一塊茶園、一塊竹園、一塊果園、有一人務工”。
“像吉安這樣的欠發達中部地區,發展新經濟,關鍵要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我們的著力點就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突破口就是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胡世忠說。
在實踐中,吉安把電子信息產業放在首位,聚焦主攻LED節能照明、觸控顯示等細分領域,加快電子線路板、電子主機板、高端數據線、視聽音響等產業集聚。同時,吉安還大力發展先進制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主導產業,著力構建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產業體系,最終拉動當地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脫貧攻堅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三個到位”著眼長效
對于脫貧攻堅戰而言,如何確保真脫貧、不返貧,是考驗一個地方施政者的重要關口。對此,江西吉安下足了“繡花”的細功夫。
如今,休閑、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正成為吸納當地就業、帶動鄉親們致富的“利器”。目前,吉安正加速啟動青原區渼陂、吉安縣永和鎮、泰和縣槎灘陂、遂川縣最美梯田、萬安縣萬花世界等一批旅游集聚區建設,爭取每個縣建設一個旅游集聚區,從而激發旅游經濟活力。
“我們的目標是永新縣、萬安縣確保今年脫貧,遂川縣確保明年脫貧。”胡世忠談及當前吉安脫貧攻堅戰的形勢和目標時說。胡世忠表示,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當地黨委、政府將努力確保“三個到位”,即:保障措施到位、實際收入到位、長效機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