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娥蘭
【摘要】作文教學是塊難啃的“骨頭”,而小學低年級寫話是骨頭中的“硬骨頭”。本文秉承“學為中心”理念,結合十余年的語文教育實踐,從唱好“建平臺·搭樓梯·亮亮相”三部曲,談談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有話寫、寫好話、好寫話,啃下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這塊“硬骨頭”。
【關鍵詞】學為中心 低段學生 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85-02
小學低年級的寫話是整個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低段寫話教學中,我們老師普遍感到“想說愛你,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學生也是“不是我不想寫,只是真的寫不出來”。但寫話能力的培養,對師生雙方來講都是一件必須做好的事情。本人從事語文教育已有十余載,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從事低段教學,在“學為中心”理念的引導下,積極探索培養小學低段學生寫話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實踐,覺得要想啃下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這塊“硬骨頭”,唱好“建平臺·搭樓梯·亮亮相”三部曲不失為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好做法。
一、唱好“第一部曲”:建平臺,引導學生有話寫
(一)從“讀進去”到“寫出來”——引導學生讀課文寫話。
1.捕捉特色語言的“點”。低段的語文教材中,規定讓學生進行練筆的內容不多,作為老師應善于捕捉教材特點。如教材中的一些特色段落,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的《識字七》一課后,引導學生進行了片段的仿寫拍手歌。教學《稱贊》一課文時,我就把主題定為造句。先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帶有“稱贊”這個詞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找出“怎么稱贊”的句子,再引導學生把稱贊的話也用上“稱贊”這個詞來說一句話。接著,引導借助“稱贊”,用“在____時候,__稱贊道:“__”把兩句話變成了一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以上句式造句,再脫離句式造句。造句是舉足輕重的語言基本功訓練,是學生習作的根基。因此,在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突出造句的指導。
2.捕捉課堂生成的“點”。在學習《葡萄溝》引導學生學習葡萄干的制作過程這段時,有一學生說:“老師,葡萄是靠空氣把它蒸干的,那我們如果把葡萄掛在陽臺上是不是也可以做葡萄干?”另一名學生說:“還需要用紗窗把它罩起來,要不然會被鳥吃掉的。”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去嘗試一下,并引導學生每天寫一寫觀察日記。最后學生在日記中寫到自己制作的葡萄爛掉了,于是我就引導他們上網查了資料,讓他們了解了葡萄干制作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也給學生寫話提供了素材。
(二)從“看進去”到“寫出來”——引導學生看繪本寫話。
繪本的圖片中蘊藏著“秘密故事”,帶給孩子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出入意料的構思。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安排時間讓學生閱讀繪本,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原文本”未表達的故事。如閱讀了繪本《小豬變形記》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小豬還會變成什么樣子?思考后,可以引導學生畫一畫變成獅子、小魚、蝴蝶等等形狀的小豬,再仿照課文的段式去寫一寫。面對這樣童趣十足的繪本,學生寫得很精彩,字里行間洋溢著歡樂的元素。
(三)從“走出去”到“寫出來”——引導學生生活中寫話。
1.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游戲,學生喜聞樂見。根據這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做游戲的同時,指導學生細心地去察言觀色。比如,一節活動課,我引導學生做了貼鼻子游戲,并引導學生進行認真地觀察。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寫話。2.巧抓生活中的精彩對話。一次午飯后,我冒著大雨去學校的植物園采摘了一些小蕃茄分給學生吃。學生滿臉幸福的樣子。這時有個學生開始說話了:“老師,我發現你給我們的番茄有兩種顏色,有些是黃色的,有些是紅色的,怎么還有紫色的?”是啊,這話點撥了我,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在吃之前先觀察小蕃茄的顏色、形狀,然后再嘗嘗味道。最后盤子里只剩下最后一顆小小的、圓圓的小蕃茄了。有個學生問:“老師,還有小蕃茄你打算給誰?”是啊,最后一個小蕃茄給誰呢?于是我再引導學生展開了討論。之后,我引導學生進行寫話,學生寫得很精彩。
二、唱好“第二部曲”:搭樓梯,引導學生寫好話
(一)技巧一:按順序使語言表達更清楚。
寫話首先要把一件事寫清楚。尤其低年級剛學寫話的孩子,我們特別要關注這點。要把一件事情寫清楚,動筆之前要先想清楚,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按照事情的發展過程有條有理地進行記敘。因此,我們有必要專門針對如何“按順序把一件事寫清楚”來安排寫話指導課。如在一堂課上,我圍繞“蠟燭滅了”這個主題給學生做了實驗,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做實驗:老師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結果怎樣,還要想一想蠟燭開始是燃燒的,后來為什么熄滅了?然后引導學生按照實驗過程,用上“先……然后……接著……”等詞語把實驗過程寫下來。
(二)技巧二:用動詞使語言表達更條理。
低年級學生在寫話時動詞不會用,有些同學不能正確地運動動詞。而我們知道寫事都離不開動作描寫,如果對任務的一舉一動進行細致的描寫,那么所寫的人物就會躍然紙上。如看圖寫話,如何把任務的動作寫生動呢?對此,我就告訴學生一個小竅門,那就是慢鏡頭描寫,以動作分解的方式精彩地呈現動作。并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動作寫具體了,事情的過程就比較清楚。”經過了這樣的專項訓練。以后學生寫話時就會有意識地把動詞用好 。
(三)技巧三:用比喻使語言表達更生動。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特點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于是我就引導學生運用比喻句寫句子。如引導學生去讀劃課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帶學生去觀察天上的白云,并引導學生感受到運用了這些比喻句,可以使文章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去觀賞油菜花,回想油菜花的姿態、顏色和香味,借助老師提供的詞語去寫話,并引導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盡量用上比喻句。
三、唱好“第三部曲”:亮亮相,引導學生好寫話
(一)搞專輯——提高學生寫話的“興趣度”。
我引導學生為自己準備了一本寫話本,給自己的寫話本取上一個好聽的名字,如“寫話小樂園”、“開心寫話本”、“寫話小天地”、“我是寫話之星”等。這本寫話本可以寫日記,寫詩歌,看圖寫話,造句……每兩周,我們要進行一次展示。同時,我還設立了激勵措施,主要根據寫話的數量和質量來評價,一篇給一個“大拇指”獎章。獲得五個大拇指的同學可以得到“寫話小小星”卡片一張,五張“寫話小小星”可以換一張“寫話閃閃星”,五張“寫話閃閃星”可以換“寫話小明星”卡片。期末時,班級中“寫話小明星”卡片最多的前10名同學被評為“寫話大王”。
(二)開博客——讓學生作品“上網曬曬”。
堅持開博客,并將此作為學生寫話作品的“展示臺”。對優秀的寫話作品,我會在批改時,寫上“發表”兩字,然后該作品就有資格上傳班級博客供大家交流學習,這種展示的方式,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寫話自信心和榮譽感。
(三)編班報——擴大學生作品的“知名度”。
把優秀的寫話作品刊登在班報上,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如,我主持編輯了班刊《新苗》,分期選登學生的優秀寫話作品,分發給每個家長及學校領導,擴大“影響面”,此舉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寫話積極性。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低年級的寫話教學應以“學為中心”,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唱好“建平臺·搭樓梯·亮亮相”三部曲,引導學生有話寫、寫好話、好寫話!
參考文獻:
[1]趙景瑞.怎樣讓孩子愛上作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0
[2]王一梅.教你寫作文[M].湖南: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