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詩銘
摘 要: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企業的轉型發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建設,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里,培養學生創新和創造性思維至關重要。該文主要從環境創設、思維技能、思維性格和理解能力培養方面,分析其對創新思維培養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該文認為教師應積極創設思維的情感環境、練習學生的不同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性格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創新 創造性 思維技能 思維性格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c)-0185-02
在21世紀,創新被看作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驅動源泉,沒有革新,沒有變化,或者沒有創造新的東西,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下可能會面臨淘汰。在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也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其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面向本科生、提升創新素養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促進了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和提升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2]。培養創新往往被定義為一種工具或技術,這種看法不夠準確,比如,工具就像一支鉛筆,當老師和學生想用它的時候,就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拿過來使用。創新源于不同方式的思考,創新思維就是對客觀不同方式的反映,如何培養培養創新和創造性的思維是當下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創新的定義
創新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并滲透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3]。創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現或發明的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進行新的運用、創造新的事物;當一個人正在創新通常意味著他們將推出新的想法,那就是,他們正在原始地和創造性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不受現成的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對于個體,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創新,從而獲得效益。馬斯洛(1970)認為創新不只是那些特殊經驗的人,而是普通人的日常經驗,即創造力體現在日常事件中,如做家務或工作中出現的。英國國家咨詢委員會把創新定義為有很強趣味性的學習模式,包括通過試驗,探索,批判性評估和測試,并有意識地試圖挑戰假設和自我先入為主,即努力去掉過去的不足,重新學習提高自己。
什么是好的創新和創造性的思維,Harpaz公式為好思路作出描述,好的思維=思維技能+思維傾向+知識理解。作為教育者,如何去培養這種思維顯得格外重要。
2 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性的思維培養
2.1 良好環境的創設
環境對思維的培養很重要,好的思維與好的學習氛圍相關。當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維去嘗試做事情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非常舒適,這時他們的學習能力最強。學生需要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并測試他們的主張,教師應該尊重不同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創設發散性思維環境,讓學生自己多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建立思路,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在愉悅的氛圍下,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質疑、討論和辯論中;因此,教師應積極創設思維的情感環境,教師良好的口頭語言、合適的表情姿勢對建立愉快的氛圍有很大的作用,這種氣氛能激發學生積極地思維。
2.2 創新思維技能的培養
技能是指做一些事情的能力,所以思維技能是思考能力,是用來學習和實踐,并獲得更好的結果,通俗地說就是思考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思維技能因思考者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考慮問題比較謹慎,有的人比較激進,有的人比較有創造性。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對幫助學生培養特定的思維方式有很重要的作用。創造性思維是跳出條條框框、考慮所有可能的組合、不同角度地看問題;因此,要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練習學生的不同思維,比如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側向思維、由此及彼的遷移式的聯想思維、資源重組的組合思維,教師把上述思維方法灌輸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技能培養有積極的作用。
2.3 創新思維性格的培養
習慣或傾向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思維性格就是使人的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傾向,人的行為或思想就會帶有偏好和理性。培養學生思維性格,即賦予學生某種創造性思維的技巧,學生就會在合適的時間和環境下進行創造性思考,學生能更加謹慎地運用創造性思維技能。
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性格,教師傳授學生知識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行為,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性格,并且這些思維性格是教師有意識培養的。Ritchart認為思維性格可以概括以下3個方面。
(1)創造性思維:往外、往上和往周圍看、思想開明的、好奇的。
(2)反思性思維:往里看,元認知。
(3)批判性思維:往兩者之間的里面看、看透、求真和理解、持懷疑態度。
Ritchart認為思維性格對于培養創造性思維非常重要,有反思智力的人能反思自己所思考的類型、質量和效果,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并能夠選擇適當類型的思維,這將提高他們的創造力。Ritchart也認為思維性格是創意和創新思維至關重要,學生去探索新奇的想法,元認知幫助學生去構造他們腦海里的新東西,或者幫助他們去思考“條條框框”之外的東西,這樣學生就可以自己構建自己的思想,或者自己獨立建立一個心理工作流程來選擇合適的思維,這些思維可能會推翻舊觀念,探索出新的思想,因此有助于創造新的東西。作為教育者,應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于蕪雜的表象中看透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注重解放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不迷信于權威,思想自由馳騁才能發出創造的火花。
2.4 理解能力的培養
理解是大腦對事物分析決定的一種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創新思維能力強的人擁有良好的思維技能,思維性格和理解能力,因此,良好的思維需要的不僅僅是思維能力和思維性格,還需要理解能力。臨時抱佛腳可以使學生獲得暫時記憶,但并不意味著學生理解他們所記憶的信息。在理解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獲得對事物的本質的、全面的、深刻的認識,從而有利于對信息的加工,有利于創造新東西。因此,理解是善于思考的結果。
3 結語
創造力和創新是21世紀學習的基本要素。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教育,同時也應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性思維,而且這種思維讓學生參與實踐,這樣學生才能獲得良好的創新思維,并且可以更好地創造未來。
作為教育者,應該把創新思維的培養始終貫徹到教育活動中,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課程設置方面和創新思維培養的指導方針,使學生的思維技能、思維性格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上利用創新創造未來。
參考文獻
[1] 王學成.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s2):54-55.
[2] 溫正胞.科技創新與競爭力:二十一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關鍵詞[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4):61-67.
[3] 李丹妍.創客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4):30-34.
[4] 劉長宏,李曉輝,李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163-166.
[5] 李彥.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特區經濟,2016(1):17-18.
[6] Harpaz,Yoram.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inking:A conceptual mapping of the Field[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7,109(8):1845-1874.
[7] Ritchhart Ron. Rethinking Smart, Chapter 2, Intellectual Character: what it is,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ge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