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林 王 欽
加強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的建議
魏 林 王 欽
自武漢市地稅局代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取得長足發展,收入規模日漸擴大,控管日益嚴密,為殘疾人及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的實施,也日益凸現出征收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以武漢市江岸區地稅局代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工作為例,作一個透視、分析。
武漢市江岸區地稅局代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來,從當初每人每年幾十元到現在每人每年785.81元,每年的征收金額都有大幅的增長,十多年的時間增長了10多倍,這在法治需求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無論是作為征收機關的地稅局還是作為繳費人的企業,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境。
對于征收機關來講,類似于殘疾人就業保障金這種行政性收費,征收難度越來越大。對于繳費單位來講,負擔較重,苦樂不均。以走訪的兩家企業為例,企業一:武漢某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從事專業服裝的外資企業,從業人數約140人。2015年收入1.8億元,稅收負擔1325萬元,凈利潤為-263萬元,繳納殘保金99958.83元。作為一個傳統的服裝貿易企業,利潤率相對較低,于是減少稅費的開支成為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我們了解到,殘保金對于他們來說猶如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嚴重的壓縮了他們的利潤空間和繳費積極性。企業二: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湖北武漢,注冊資本1.66億元,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建筑工程為支柱,建成從土地開發、施工、管理、策劃、營銷到物業管理"一條龍"服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從業人數約70余人。2013年全年營業收入8.7億元,稅收負擔1個億,凈利潤為7414萬元,繳納殘保金52033.36元。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空間較大,收入為某商貿有限公司的8倍,但是繳納的殘保金卻少于某商貿公司,對于該公司而言,殘保金并沒有成為他們的困擾,并且為了息事寧人,“搞好”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去年分別在兩地繳納了殘保金。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自確立以來,對殘疾人及社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的不斷實施,該項制度也日益凸顯出征收中存在的問題。
1.征收法規不完善。自從2005年,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殘聯和湖北省地稅局聯合印發了《湖北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管理辦法》,確定了“殘聯審核、地稅征收”的原則后,殘保金的征收逐年增長,但是仍然存在法規不完善的問題。從立法來看,我國在1990年才頒發了殘疾人保障法,1991開始實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暫行規定》雖然在1995年就已頒發,但是至今已有15年,該規定已經跨越三個“五年計劃”一直都沒有改變。隨著殘疾人總數的不斷增加以及社平工資的年年增長,已有的征收標準已經無法適應現在多變的社會環境。從執行來看,在實際工作中對欠費等行為的處理缺少可操作性。根據國務院令第488號《殘疾人就業條例》中的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由財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繳納,如果仍拒絕繳納卻沒有明確的流程和懲罰方式,對用人單位繳納殘保金的強制力不夠,缺乏執法剛性。在實際操作中,對于拒絕繳納殘保金且態度強硬的納稅人,稅務機關也毫無辦法,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執法力度較弱。
2.征收超企業負擔。企業負擔較重的原因主要是由兩方面造成的。從縱向來看,主要是由于征收標準增長過快,殘保金的征收依據是每年由統計部門發布的本市上年度在職職工的年平均工資。近十年來,武漢的社平工資按照平均17%的比例快速增長,使得中小企業的每年的繳費金額都在增長。很多企業的利潤的增長幅度遠低于社平工資的增長幅度,企業已無力負擔。從橫向來看,征收標準一刀切,企業負擔不均。殘保金的征收標準是企業的從業人數,與企業經濟效益無關,那么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壓力就會大很多。某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率遠不及房地產業,但卻要承受更多的殘保金負擔,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3.征管體制缺陷明顯。殘保金的征管體制主要涉及殘疾人聯合會和地稅兩個部門,這兩個部門的征管體制都不是很完善,導致征收機關的“征收難”。一方面,殘疾人聯合會為審核機關,但是在審核殘疾人就業情況時,沒有一個較強的手段來掌握殘疾人的就業情況,對繳費單位的職工人數不清楚的狀況比較普遍,使得殘保金的審核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另一方面,地稅部門作為征收機關,雖然不強調征收金額,只強調征集率,但是地方政府仍然是在用征收金額對各區局進行考核。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采取基數加增長的粗放管理模式下達征收任務和靠談判來實現殘保金任務目標的情況。同時,由于營改增,地稅部門對于戶管的控管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失去了強有力的控管手段,于是越來越多的繳費人拒交殘保金等地稅部門代收的行政性收費。
4.繳費意識淡薄。造成繳費人繳費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宣傳不到位。對殘保金的收繳沒有進行全方面、多層次的宣傳,很多人對它沒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不知道為什么繳費。同時部分用人單位缺乏社會責任感,對繳納殘保金持消極、觀望態度,能不交就不交。其次,殘保金的使用不透明,讓很多繳費人對其用途心存疑慮。半月談網在2016年6月發表名為《亂象叢生:“殘保金”用管叩問社會福利效能》的文章,通過對京津晉皖等地的調查,發現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用管亂象,不僅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而且嚴重侵害了殘疾人的權益。其三,殘保金的繳納對于繳費人沒有直接的利益激勵,導致繳費人的積極性不高。一些調查顯示,雖然殘疾人聯合會每年都會用殘保金對殘疾人進行扶助、幫助殘疾人康復等,但是存在培訓范圍覆蓋不夠廣、培訓內容不夠全面的問題,同時這些與繳費人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不能產生激勵作用,無法提升繳費的積極性。

6月12日,湖北省國稅局胡立升(左一)局長一行,到湖北中煙工業責任有限公司調研指導工作。(圖/文:市國辦)
1.不斷優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法制環境。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的問題,這在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立法是處理改革和法治關系的重要環節。要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币虼耍鎸ΜF在的征收困境,殘保金的征收也應順勢而行,更加完善其征收的法律、法規,才能做到規范執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過程中的執法主體及對欠繳、漏繳和不繳單位的處罰性規定。從立法的角度來規定對用人單位欠繳、漏繳和不繳等行為的法律后果,現如今簡單行政性的收取滯納金的形式約束力較弱,應該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
2.擴大宣傳力度,并且公開、透明殘保金使用的明細情況。地稅部門要拓展殘保金的宣傳范圍,運用多種媒體渠道進行宣傳,讓繳費人更加了解征收殘保金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公開殘保金使用的明細情況,殘保金的征收和使用是帶有公益性質的,是涉及公共利益的項目,社會公眾都具有知情權。公開、規范殘保金的用途,一方面,可以提高納稅人繳納殘保金的積極性;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發揮該項資金的最大效益,同時又保證殘保金不會被挪作他用。
3.通過相應政策減輕企業負擔。一方面,在強調殘保金的同征、同管、同考核的基礎上,殘保金的征收標準也應該和稅收一樣,和企業的經營情況相符,而不是僅僅以從業人數、平均工資為征收標準,使企業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稅負,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比如北京、山西、福建等省份,是以上年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為繳費標準,繳費多少與企業效益相掛鉤;另一方面,將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從2015年開始,武漢市對在職職工總數20人(含)以下小微企業免征殘保金,并且根據財政部的最新消息,小微企業免征范圍由在職職工總數20人增加到30人,無論是年審部門還是征收部門都應將優惠政策執行到位。
4.加強殘疾人保障金的審核。對于殘聯部門來說,要強化審核意識,加大審核人力的投入,不能因為客觀原因忽視了殘保金的審核工作。殘聯核實殘保金的應征數額,是征收殘保金的基礎和前提。為了解決因人手不足造成審核數據準確性不高的問題,可以考慮除集中年審外,要常年開展調查、擴面和核定工作。集中審核期過后,除進行“依法審核”外,還要加大對“未主動年審”單位的檢查。
5.采取措施讓企業能夠直接受益于殘保金的繳納,比如將工傷保險和殘保金相結合。工傷保險是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那么殘保金也可以效仿工傷保險的模式,當繳費企業的員工因為工傷致殘時,可以得到更多的就業扶助,讓企業能從自己繳納的殘保金中直接受益,從而提高企業繳納殘保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