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旭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有著積極的意義: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同時也促進了小學生認知心理和智力的發展。為課堂教學營造了濃厚的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中。下面就淺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其進行學習活動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只有產生了興趣,它才能激發學生由已知探索未知,進行深入思維活動。寓教于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動機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習活動。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激發學生在趣味中學習。
例如:在教學《9的認識》時,在導課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森林王國的小動物們在開大會,同時課件播放:他們陸續走進會議室,一只老虎進去了,兩只狐貍進去了,三只長頸鹿進去了……八只小白兔進去了,當九只小松鼠進來時,有的學生就不會數了,我就讓小松鼠自己介紹,同時出現一個大大的“9”,把“9”的讀寫法也牢牢掌握了,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再如:“平移”一課中,教師電腦出示:奧迪圖標、電梯、風車、窗戶移動、跳跳青蛙、旋轉門等的動態過程,觀察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到數學就在身邊,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很自然的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為下一步的探究創設了合適的情境。
二、巧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必須把握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伴隨著圖像的閃動、變化,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又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過程。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雖然在未讀小學前已經會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法計算,但對于加法所表示的意義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展示3個魚缸,其中兩個魚缸里有魚,魚兒正在歡快的游來游去;另外一個是空的,接著兩個魚缸里的魚同時倒入那個空的魚缸,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是把兩部分合并起來,再通過屏幕出現加法算式,并且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邊成紅色,同時還配有悅耳動聽的聲音,使數形結合。所以,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將課本中的復雜事物或抽象問題進行分解、綜合,對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鑒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三、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特征和生活實踐的制約,對于一些數學概念,無法通過文字來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鋪路搭橋,逐步降低思維難度,有達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時,我事先制作了一個大鐘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顯示的很清楚,點一下運行,時針、分針和秒針同時走動,點一下暫停,可讓學生讀出鐘表上的時間,也可拖動秒針或分針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白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小格,生動形象地使學生對時、分、秒有了深刻的認識,學生通過操作多媒體課件,觀察課件中的動畫、聲音、圖形轉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四、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學習不是簡單地使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學科問題,又能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適時、適量、適度。要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常規教學手段的各自優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擁抱現代教育技術,接受挑戰,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實施有機整合,下工夫學習課件設計與制作,合理而恰當的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使信息技術成為黑板、粉筆、三角板、模型一樣得心應手的工具,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的美,數學乃至整個教育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杰.信息技術與農村語文教學的整合[J].赤子(上中旬),2017(04).
[2]沈一帆.“翻轉課堂”背景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變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1).
[3]王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
[4]劉建,徐妍.基于小學生認知特點的信息技術微課程設計與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