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86-01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基礎教育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其目的重在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善于應用物理基礎知識的能力,而在實際的中學教學過程中,應試教育的根深影響,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應試能力,因此怎樣正確合理在探究式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學好物理培養全面發展能力是十分關鍵和必要的。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填鴨式灌輸,缺少交流互動。
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會保持著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方式,然而,在新形勢探究式教學背景下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其任務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動手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開拓探究的思路,交流分享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由此,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教學活動。
2.題海式練習,缺少動手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實驗性操作,實驗是實施探究教學的良好載體,很多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簡單的題海式練習,教材中展現的演示性實驗和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學生都只是簡單地按照規定好的步驟進行實驗,教學中教師很少去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導致很多學生在實際實驗操作中只是依葫蘆畫瓢,根本沒有真正地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步驟,使學生對實驗的理解不夠透徹,對相應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甚至,由于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或者受實驗條件的缺乏限制,只重視練習的訓練,而且在實驗操作教學環節只是“紙上談兵”,學生根本沒有實際開展操作性實驗。
3.自主探究意識薄弱,依賴性強。
傳統教育長期以來,學生在家庭成長中一直有父母的呵護,在學校有教師的關懷下長大,太過于優越的成長環境導致學生遇到問題立馬想到的是找父母幫忙、找老師解決,缺乏遇到困難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致在物理學習中缺乏對事物的觀察和發現問題的眼光,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究,知識解決的欲望,對相應知識的質疑精神。長期的依賴性心理使得學生沒有意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這對物理的有效學習產生很不良的影響。
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
李政道博士曾說:“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中學物理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和實踐水平的重要學科,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從課堂教學、小課題研究、物理實驗等多方面進行滲透,培養了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主動求知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努力開拓著未知的世界。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探究式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學生要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收集資料,進行知識的整合與研究,在探究式學習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一絲不茍、尊重事實、服從真理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團結協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扮演者越來越重要角色,社會的人文發展也把善于協作、樂于協作作為重要的基石。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一方面要與組員進行活動的分工、發展情況進行交流,并且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與有效分享;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引導下還要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在這些溝通的過程中逐漸提高了學生的交往水平和表達能力,合作互助的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參與精神。
3.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獲得、個性化發展。
在物理的探究式教學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強迫接受者,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體驗了實驗探究的困難、收獲成功的喜悅和在小組分享展示探究成果時所帶來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探究過程中,不再單單關注傳統教學成績,而是重視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發展,不斷重視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關注學生的實際能力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探究的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勇于發表獨立見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果,發展學生的個性,敢于提出質疑,敢于標新立異,與眾不同。
三、有效實施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1.加強科學思想認識,提高探究意識。
課程改革之后,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符合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和學生成長的發展需要,同時也要求教師要認識到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認識到科學探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順應時代發展,提高科學探究意識,認識到探究式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以及從過程中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學生對事物和自我的評價。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學到了獲得知識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又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探究式教學與現代社會知識快速更新的特點相適應,與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能力的要求相適應。
2.教師有效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過程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對科學探究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積極探究物理原理,動手操作用好物理,提高能力,然而,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的關鍵就需要教師在物理教學上做好引導作用,可以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等多渠道將相關的物理知識有效整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3.深化課程改課,突出實驗探究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些物理概念相對比較抽象,概念的建立與及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基礎。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圍繞著實驗探究來進行,并盡可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教師有效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多思考、多討論、多分析、多質疑,引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積極努力地探究科學結論,不僅更加深入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個人的能力水平也得以提高。
4.注重交流合作,知識的分享。
科學探究七要素提出要交流與合作并進行有效的評估,物理學科的特點使得學生需要小組合作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因此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學生經過交流合作既可以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收獲成功的喜悅和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同時也能體會到經過自己辛苦付出帶給團隊的影響,增強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感而充滿自信,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態度和團隊交流協作意識。
四、結束語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地方的教學條件不同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因材施教,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從而實現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