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英
【摘要】幼兒園音樂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良好途徑。本文闡述了在歌唱、韻律、節奏樂、音樂欣賞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 音樂活動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210-02
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音樂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良好途徑。首先,幼兒是與音樂最親近的人群之一。其次,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幼兒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創編歌詞
單純的教師唱一句、孩子學一句的歌唱形式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而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生活經驗,自編童謠式歌詞,配以優美的旋律,卻重新激發了幼兒的歌唱活動興趣。
首先,對帶有生活經驗成分的歌曲,啟發幼兒自主創編歌詞。如:《動物猜謎歌》活動中,教師啟發幼兒在“什么動物鼻子長,大象鼻子最最長”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創編歌詞,打開了幼兒的思維:“什么動物脖子長,長頸鹿脖子最最長”;“什么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等,幼兒唱著自己編的歌曲,每個人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
另外在學習一些季節性歌曲時,如《春雨沙沙》、《秋天多么美》、《雪花和雨滴》等,啟發幼兒根據季節特點和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歌詞創編。幼兒在進行歌詞創編的過程中,不僅開發了創造潛能,還學會了觀察事物、積累經驗。
二、韻律活動中鼓勵幼兒自由表現動作造型
傳統的律動教學以模仿為主,幼兒雖掌握了某個動作和造型,而單一的模仿卻大大扼殺了幼兒的創造力。韻律活動中,我們尊重幼兒的想象和表達,讓音樂韻律成為幼兒即興舞動的載體。
首先,鼓勵幼兒表現種種自然的動作。如“走”的動作,在音樂聲中,幼兒可以自由表現矮人蹲著走、高人踮著腳走、小木偶機械走等。
其次,為孩子創設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春風中的柳樹姑娘”、“草地上的小白兔”、“大海中的魚兒”等,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自由聯想,盡情表現和發揮。
第三,將好的樂曲與律動結合起來,給幼兒更深的體驗和創作空間。
三、節奏樂活動中啟發幼兒探索樂器即興演奏
在節奏樂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索各種樂器,感知不同音色;讓幼兒創造性的選擇樂器,嘗試制定配器方法;引導幼兒探索身體上的樂器、天然的樂器和自制的樂器;鼓勵幼兒進行即興伴奏,積累演奏經驗,大膽合理的進行創作。
首先,為幼兒提供活動空間和時間探索樂器,尊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如在打擊樂《波基進行曲》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在充分探索的基礎上依據自己的意愿將大鼓加在合適的地方,設計不同的節奏型。在加大鼓時,不光讓幼兒演奏出多數孩子的想法,還給少數孩子的想法也留下嘗試的余地,讓幼兒的意愿都被表現和表達。
其次,將節奏樂與生活相結合。如《敲小鼓》活動,首先啟發幼兒在生活中找“小鼓”,原來桌子、地板、鍋碗瓢盆等也可以做小鼓;最后幼兒把廢舊的小水桶翻個個兒做成小鼓,即興演奏打擊樂。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充分了解樂器的特性,發揮了創造力,感受到節奏樂活動的無限樂趣。
四、音樂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綜合表現
音樂欣賞是幼兒感受美、創造美和表達美的綜合體。在欣賞活動中我們采用以下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首先,從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聲音入手,培養傾聽習慣和興趣。讓幼兒傾聽周圍環境中的音響:刮風、下雨、火車進站與出站、小動物的叫聲、媽媽炒菜的聲音、活動室里的聲音等,請幼兒通過畫聲音線、口技模仿等表現出來,為欣賞音樂作品打下基礎。
第二,分辨音樂力度、速度的變化,引導幼兒用語言、身體動作或打擊樂器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如欣賞《小兔和狼》,老師在高音區彈奏歡快、輕松的音樂,幼兒自由模仿小兔子;低音區彈奏低沉、緩慢的音樂,大灰狼兇狠的走來,小兔子趕緊藏起來。
第三,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發揮想象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如《喜洋洋》欣賞活動,引導幼兒用畫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感受,有的畫“過大年放鞭炮”,有的畫“包水餃吃水餃”,還有的畫“新郎新娘結婚”……教師給予接納和鼓勵,然后請幼兒用動作、樂器等方式綜合表現,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于幼兒園音樂活動之中,在“樂”教“樂”學的境界中激發了幼兒創新的潛能和強烈的參與意識;在情感共鳴、心靈觸動的真實感受中,發展了幼兒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幼兒園音樂教育》,作者:許卓婭,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作者:陳淑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