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明
在素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各類物種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其中不乏鮮為人知的神秘甲蟲:體型龐大,卻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嘴短小而鋒利,卻不用來進食;自成年伊始,就開始尋求配偶、繁衍后代,當完成繁殖任務后,便悄然死去。
這種昆蟲叫做“泰坦甲蟲”,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蟲之一,隸屬鞘翅目、天牛科,由于個頭巨大,因此被人稱作“巨甲蟲”,或“泰坦大天牛”。成年泰坦甲蟲體型龐大,軀干長達12~17厘米,而它們的觸須長度約莫是身長的一半,如果算上觸角的長度,總長可達18~23厘米。
泰坦甲蟲外形兇悍,身上長著堅硬的外骨骼,并且擁有強有力的下顎,能毫不費力地咬斷一支鉛筆,如此巨大的咬合力也能輕易切入人類的皮膚。不過慶幸的是,外表粗獷的泰坦甲蟲性格溫順,在遇到危險時,它們只是發出嘶嘶聲來恐嚇敵人,若是敵人不懂得知難而退,才會使用強壯的腿部和鉗狀下頜撕咬攻擊者。一般情況下,如果敵人不主動挑釁,它們不會輕易發起攻擊。
不過,這種溫順的甲蟲堪稱世界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成年泰坦甲蟲沒有進食的器官,雖然它們長著一張鋒利的嘴,但那只是它們用來防御敵人的武器。事實上,成年泰坦甲蟲幾乎從不進食,它們在蛹狀階段已經積攢了足夠的能量,因此依靠儲存的能量來度過余生。
成年泰坦甲蟲在雨林中四處飛行,爭分奪秒地尋找配偶,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里,竭盡全力地繁殖后代,仿佛繁衍生息就是唯一的使命,當使命完成后,它們便會默默死去。至于泰坦甲蟲這種奇特的行為,究竟是因為生存經驗不足,還是為了保存最完美的基因,我們尚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泰坦甲蟲顯得神秘莫測——迄今為止,從來沒有人見過泰坦甲蟲的幼蟲。這引起了科學家極大的興趣,他們通過測量蛀洞,猜測幼蟲正是生活在這些腐爛的樹木中,并源源不斷地從中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歷經數年后,幼蟲長大,繼而化蛹、變為成蟲。目前,這是在科學界最廣為流傳的說法,也是最為貼合泰坦甲蟲發育方式的推測。
也許科學家的推測確有一定道理,但泰坦甲蟲幼蟲的生存環境和發育方式,畢竟還是未解之謎。或許,幼蟲和成蟲是兩種不同的形態;又或者,如鳩占鵲巢一般,雌性泰坦甲蟲將卵產在其他甲蟲的卵中,讓其他甲蟲替代自己養育幼蟲。不過,由于沒有科學依據,這些都只是憑借一些蛛絲馬跡進行的大膽猜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