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說,一名“斯特塞姆”號驅逐艦上的士兵星期二早上9點被報告在南海失蹤,當時那艘驅逐艦位于菲律賓蘇比克灣西部約140英里,也就是約225公里處。美國和日本的船只、飛機加入了搜尋。
“斯特塞姆”號驅逐艦曾在上月2日進入西沙群島中建島12海里宣示所謂航行自由,中方當時表達了抗議。更早的時候,“斯特塞姆”號曾在2015年11月訪問上海。
美日船只和飛機在南海搜尋失蹤士兵的消息傳到中國,很多網友立刻聯想到了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當時日軍在盧溝橋附近以搜尋一個失蹤士兵為名,在遭到拒絕時向中國軍隊發動了進攻。有人警惕地提出,這是在玩日本人盧溝橋七七事變的套路嗎?是盧溝橋2.0版嗎?
客觀說,今天不是1937年了,當下的中外力量對比和地緣政治大形勢都已不可同日而語,時代方向也已不同。南海沒有緊張到臨戰狀態,美日也沒有對中國開啟戰爭的決心。因此這件事演變成為一場驚天動地南海事變的序曲,可能性極小。
今年6月的時候,美軍“希洛”號導彈巡洋艦在沖繩附近也丟了一名士兵,美軍大動干戈,在艦上和海上同時找了2天,直到第3天發現,這名士兵躲在了“希洛”號的輪機艙的一個角落。他當時目光呆滯,被疑患上了戰地創傷應激綜合征。不排除這次“斯特塞姆”號艦上士兵失蹤也是一個類似故事。
不過,中國網民的這種警惕反應有很深層的原因,因此這一動向恰恰值得美方高度重視。不僅歷史會向現實投射,這一聯想被當成一種敏銳在不太了解中美關系實際情形的網民中間廣泛傳播,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美國的外交形象如今在中國越來越差,把它與軍國主義的日本相提并論也不顯得扎眼。
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深信美國來南海不是為了和平,它就是來搞地緣政治、找中國麻煩的。所以當有人敲“南海版盧溝橋事變”的警鐘時,即使其中有人是在抖“地緣政治腦筋急轉彎”的“包袱”,也讓人感到幾分貼切。
我們認為,有必要在此提醒美國海軍,他們對失蹤士兵的搜尋不應傷害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也不要借這次搜尋行動危害中國的安全。如果他們需要中方提供人道主義支持,協助搜救,應通過兩軍正常渠道溝通。美方切不要因這件事強化中國公眾對美不良戰略意圖的懷疑。
南海局勢總的來說朝著緩和方向變化,圍繞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的談判取得了進展,中菲恢復了友好,中越展現出和平解決摩擦的能力?,F在南海局勢的不確定性幾乎都來自域外國家的干預,而美國是這種戰略不安的總源頭。
希望失蹤美軍士兵最終被平安找到,即使找不到,也莫影響南海的平靜。特朗普總統上半年批準了美國海軍在南海搞“航行自由行動”的一攬子方案,美國將軍們今后搞巡航的批準流程有所簡化,軍方的自行裁量權實際擴大了。換句話說,美國海軍有了影響中美關系的更多權力。
權力大,責任就重。美國海軍會出幾個類似當年日本關東軍或者駐華北日軍里的激進軍官,把中美關系引向對抗嗎?我們希望這種猜想被最終證明是荒誕的,美軍將不齒當年日軍的那種角色?!?/p>
環球時報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