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德、加、日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陶短房 李珍 ●本報記者 郭媛丹 郭孝偉

不久前被貨輪撞了軍艦的美國海軍昨天又自稱“丟了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2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和飛機正在南海尋找一名失蹤的美國海軍士兵。這名水兵屬于美國“斯特塞姆”號驅逐艦。聲明稱,這艘驅逐艦當時正在南海“執行例行任務”。由于該艦7月初曾進入中國西沙中建島12海里范圍內,這起事件立即引起了美國和各大國際媒體關注,但報道內容大多語焉不詳。“失蹤”到底發生在什么海域?所謂“例行任務”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有日本自衛隊艦機參與?中國互聯網上,網友群情激憤,很多人想起了盧溝橋事變。對此,有觀察人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對此類事件的態度一是要堅定,即只要對方侵犯中國主權,就應受到堅決反制;二是要淡定。“中國已經是具有相當強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大國,所謂‘海上盧溝橋事件不可能發生。”
美國士兵在南海“失蹤”
“一名美國水兵失蹤,失蹤地點推定在南海。”美國《海軍時報》網站稱,美國海軍“斯特塞姆”號導彈驅逐艦上1名男性水兵8月1日在南海水域失蹤,該導彈驅逐艦當地時間上午9時通報了這一情況,據稱目前美國和日本的艦船和飛機正協助搜救工作。美國海軍尚未公布這名水手的姓名。報道稱,“斯特塞姆”號隸屬于太平洋艦隊的第七艦隊,母港是日本橫須賀港。
對這起事件,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網站引述美國第七艦隊2日的聲明稱:“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和飛機正在尋找‘斯特塞姆號軍艦的一名失蹤水兵,當時該艦正在南海‘執行例行任務”。報道稱,實際上,所謂“例行任務”是指美國和日本正在南海舉行的聯合軍演。報道稱,面對中國在南海越來越強硬的態度,美國和日本近來一直在這一海域進行演習。
“亞洲新聞頻道”網站的報道還提到,這一事件發生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與菲律賓籍貨船在日本橫須賀附近海域相撞事件過去僅幾個星期。雖然報道沒有明說,但這類事件對稱霸世界的美國海軍來說確實是一件有失顏面的事,甚至被認為有些“低級”。據報道,這起事件是今年6月以來美國海軍第三起士兵失蹤事件:6月6日,美國“諾曼底”號導彈巡洋艦上一名水兵墜海,后被推定為死亡;幾天后一名水兵在“希洛”號導彈巡洋艦上失蹤,最初被判定為墜海死亡,但后來被發現藏在被鎖住的機艙里。
國際媒體另一個關注的焦點則是,士兵失蹤時“斯特塞姆”號到底在哪兒?多數西方媒體對此僅稱是在南海。只有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稱,士兵失蹤時“斯特塞姆”號在菲律賓蘇比克灣以西約140英里(約225公里)處海域航行。《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蘇比克灣以西140海里距離黃巖島較近。由于“斯特塞姆”號驅逐艦7月初曾進入中國西沙中建島12海里范圍內,引發中美海軍的短暫對峙,這一背景也引起了人們的聯想。美國軍艦不僅近來在這一海域連連“丟人”,還曾丟過其他東西。去年年底,中國軍艦在南海捕獲美國無人水下潛航器就是在蘇比克灣以西海域。
路透社稱,這次搜救可能迫使其所稱的“南海例行任務”中止。日本海上自衛隊發言人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證實,日美兩國已經停止了“常規的聯合行動”,專注搜尋那名失蹤水兵。
“海上盧溝橋事件”不可能發生
美國士兵在南海“失蹤”事件立即引起中國網民的爭論。在《環球時報》微博和環球網有關此事的報道后,吸引了數千名網友評論。許多網友懷疑:這是美國學日本在策劃“海上盧溝橋事變”的陰謀。有網友說:“美國人這招莫非是日本人教的?我一看日本也參與搜救這名失蹤美軍士兵,就徹底明白了!這是盧溝橋事件的翻版。”還有網友說:“勸美國不要學80年前的日本。看看日本當年就知道會有什么樣的下場。”“按照這個套路,要不咱也派軍隊去美國搜一搜章瑩穎?”有網友還調侃說:“美國士兵在南海失蹤,可能是為了證明南海的‘自由航行,所以才派士兵從南海游到日本去。”
“南海上的微妙事件”,德國新聞電視臺2日稱,盡管“斯特塞姆”號上的士兵失蹤事件只是一個新個案,但由于發生在有爭議的南海,美國和日本軍艦又要搜索,可能會引起中國警覺。尤其是當天東盟外長會開始,很可能與中國簽訂南海行為準則框架。這些背景都被國際問題觀察家解讀為美國炒作士兵失蹤事件的動機。
對美日艦機在南海搜尋失蹤的美國士兵,一位觀察人士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信息看,這件事并不太清楚,甚至美軍到底丟沒丟人也無法判斷。“這次丟人,也許下一次會丟船,或者丟架飛機。這次在南海丟,下次可能在東海丟。但無論怎么樣,我們處理這件事的態度就是兩個詞:堅定和淡定。”
這位人士解釋說,“堅定”指的是不論對方是找人,還是“自由航行”,甚至是演習。只要對方侵犯我國的領土主權,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利益,我們就要堅決反制,不會讓其陰謀得逞。二是淡定。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但已經有相當強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所謂“海上盧溝橋事件”不可能發生。有些國家企圖遏制中國的發展,搞些陰謀詭計,不值得奇怪。我們要保持淡定,無論是軍事還是外交以及輿論,都不要被別人的招數擾亂了自己的節奏。在復雜局勢下,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穩步發展才是最好的回答。
東盟外長會將不提仲裁案
就在美軍士兵“失蹤”事件發生之際,第50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相關會議2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正式拉開序幕。與此次東盟外長會共同召開的還有第18屆“東盟+3”外長會、第7屆東亞峰會外長會及第24屆東盟地區論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相關會議。
“東盟外長會議將批準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玻利瓦爾1日稱,今年5月由相關各國高級官員協商好的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很可能在8月6日前獲得東盟外長會議批準,并提交給各國領導人。報道稱,東盟和中國都已承諾在今年年底前批準這一框架。玻利瓦爾稱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已“取得非常大的進展”,但暫時不愿給出公布時間,他提醒人們回憶一下2002年“南海締約方行動宣言”公布至今的曲折經歷,并稱達成框架的共同承諾“是實現南海行為準則的重要一步”。框架一旦落實,將為爭議各方制定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為期15年的框架協定奠定重要基礎。
對此次東盟外長系列會議,美國和日本媒體格外“關心”。日本《每日新聞》1日提前曝光東盟外長會議共同聲明草案,稱共同聲明放棄了去年曾寫入的對南海問題“嚴重關切”字樣,只是稱“注意到部分外長表示關切”。對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聲明草案稱,“雖然實質性行為準則還在審議中,但對維持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再度做了確認”。報道還稱,今年會議主席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采取了向中國靠攏的方針,所以外長會議共同聲明草案也反映了這種態度。今年4月東盟首腦會議共同聲明在最后階段刪除了針對中國的措辭,而這次外長會聲明從一開始的草案階段就沒有寫入刺激中國的言語,給人留下靠攏中國的印象。
《華盛頓郵報》稱,東盟各國普遍表示,他們希望并要求出席在馬尼拉舉行的第50屆東盟外長會議的本國代表,盡快推動和中國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報道稱,杜特爾特上臺后極力改善中菲關系,南海局勢出現緩和,但也引起菲國內爭論。菲最高法院高級副法官卡皮奧稱,中國很可能成為“大贏家”。
有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前期相關各國表態和媒體報道來看,今年東盟系列外長會情況好于去年,但中國面臨的壓力仍然不小。在南海問題上,一些國家還在挑事兒。而西方國家借東盟搞事兒搞不起來了,因此只能自己從外面搞事兒。不過,隨著菲律賓的態度發生轉變,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即將達成,東盟多國態度已經轉變。最近卡塔爾危機對新加坡觸動也很大。總體來說,今年東盟系列外長會已經轉到合作面上來了,這正是中國擅長的領域。前些年曾因南海問題而進入平臺期的中國-東盟關系將重回提升的勢頭。
“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將不提仲裁案”,《菲律賓商報》2日稱,海牙臨時仲裁庭有關南海仲裁案的裁決不會在南海行為準則框架中被提及。菲外交部發言人稱:“我們是充滿希望的,因為東盟和中國的承諾,首先便是提前完成該框架。”報道稱,除了簽署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外,東盟和中國外長還將在會議后簽署多份文件,包括聯合聲明及擴大東盟—中國中心等文件。▲
環球時報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