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會忠
八九歲的學齡兒童、年過半百的爺爺奶奶,還有檢察官、保安、工程師、老師、大學生,當這些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人相聚在一起的時候,既不是因為哪所小學剛放學,也不是人才市場開放了,而是因為棋子回家了。時隔多年之后,在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的天津濱海賽區,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回到了全運大家庭的懷抱,年輕的國際跳棋也登上了全運會的大舞臺。
全運老兵 依舊年輕
全運會的賽場造就了很多風華正茂的冠軍,也見證過很多老將的傳奇故事。然而,還從未有哪一位全運會冠軍時隔30年,依然能夠登上全運會的最高領獎臺。此前,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和橋牌都曾經是全運會的比賽項目或表演項目,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和傳統的圍棋和象棋,曾在全運賽場上留下過經典瞬間,創造過時代傳奇。只是在過去20多年中,隨著全運會向奧運爭光戰略的傾斜,這些頗具群眾基礎的非奧項目一度離開了全運會。
回憶起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歲月,57歲的福建選手王曉華激動不已。在1987年的全運會預賽上,“福建男隊以一個名次之差未能進入決賽,當時非常遺憾”。到1993年全運會,象棋已經改成表演項目,王曉華雖然參加了表演賽,總覺得意猶未盡。王曉華說:“全運會恢復了棋類項目,心情非常激動。這次參加決賽階段的比賽,規模空前,兩個字:滿足!”
在今年全運會象棋專業組預賽上,王曉華率領福建隊成功突圍,贏得一個寶貴的決賽席位。“現在是一種盡力之后的平靜。我真沒有想到有生之年象棋能夠再次進入全運會。國家對群眾基礎好的體育項目和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非常重視,我們在基層切身感受到各地越來越重視了,福建就出現了很多下棋的年輕人,這對象棋是大好事。我能來到天津參賽,已經算是圓夢了。”

和王曉華一樣,來自上海的全運老兵芮乃偉也經歷了1987年和1993年的全運會。芮乃偉不僅兩度登上全運會圍棋團體賽的冠軍領獎臺,而且在2017年卷土重來,再次在全運圍棋賽場技壓群芳。
芮乃偉感嘆道:“這一次賽程太密集了,基本上是一天連下兩盤棋,剛開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頂下來。”這次全運會圍棋專業女子組的比賽,芮乃偉不僅戰勝了目前國內女子等級分第一的於之瑩,還成功登上了最高領獎臺,所遇到的7位對手在芮乃偉首奪全運冠軍時都還沒有出生。
如此獨特的參賽經歷讓芮乃偉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她說:“跟上次參賽的體驗完全不一樣。上一次是團體賽,而且我有實力強大的隊友楊暉,心里一直很有底。那時候年輕,一天只需要下一盤棋,感覺很有信心。這一次心態完全不一樣,能夠來參賽已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我沒有想到像我這么大的年紀,上海隊還能給我機會,所以,能來天津已經讓我非常高興了。至于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績,賽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畢竟對手都太年輕了,而且她們的實力大家有目共睹。”
年輕時代的芮乃偉是世界棋壇的才女,特別是在“石佛”李昌鎬稱霸世界的巔峰時期,她竟然屢屢在重大比賽中擊敗李昌鎬。至今,芮乃偉在世界女子圍棋領域達到的高度,依舊是后輩女棋手無法企及的。與很多著名棋手到了三四十歲選擇退出一線不同,芮乃偉在知天命之年仍然喜歡在一線下棋。這次全運會,芮乃偉以54歲的高齡接受一群年輕棋手的挑戰,芮乃偉說自己抱著沖擊者的心態而來。雖然她技壓群芳收獲冠軍,但是7盤對局竟然無一讓她滿意。芮乃偉說:“這7盤棋有各種問題,因為比賽節奏太快了,來不及復盤,更顧不上仔細研究,回去之后,我還要抽時間好好研究一下。”
芮乃偉說,看到圍棋后繼有人,她從心底感到高興,“如果不是圍棋重返全運會,我們都不會有這么不可思議的經歷。這次全運會有很多業余棋手一起參與,看到了很多學圍棋的小朋友。他們非常可愛,也都很懂禮貌,這對于推動圍棋的普及是非常好的事情。不知道4年后圍棋還會不會留在全運會,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來,但不論怎樣,我會繼續下棋”。
男女老少 濟濟一堂
一晃三十載,縱使芮乃偉、王曉華這樣的老將依然有一顆年輕的心,但是我國的圍棋和象棋已經不是昔日的模樣。在電游和手游瘋狂爭奪青少年的今天,棋類運動奇跡般地得到了非常好的傳承和發展,在少年兒童群體中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次天津全運會上,男女老少濟濟一堂,甚至有年僅10歲的小朋友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如此低齡的冠軍在歷屆全運會上從未有過。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很多孩子不會對全運會形成清楚的認識。安徽省潁上縣耿棚鎮天馳民辦學校是一所偏遠的鄉村學校,學生以當地留守兒童為主。對這里的大多數孩子來說,全運會離他們非常遠,不僅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直到今年國際跳棋進入全運會,“我才從老師那里聽說了全運會這回事”,小學六年級的汪潤說。
2007年夏天,我國開始推廣國際跳棋,至今剛滿10年。天馳學校的大部分學生系統學習國際跳棋還不到一年。然而,這所學校里有4位小學生通過選拔賽,成功登上了全運會決賽賽場。安徽國際跳棋隊教練施正彬說:“這說明農村孩子只要得到合適的平臺,一樣可以迅速展現出自己的潛力和風采。”
與國際跳棋這個年輕的項目不同,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是重返全運大家庭。在圍棋業余團體賽中,江蘇10歲小學生吳依銘與15歲的沖段少年劉云程搭檔,一舉奪得冠軍。吳依銘也因此成為全運會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西烏珠穆沁旗的呼木吉勒圖是一名檢察官,又是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象棋的代表性傳承人。“平時工作非常忙,但下棋作為我的業余愛好,一直堅持下來。下棋能夠陶冶人的情操,磨煉人的意志,戒驕戒躁,特別是可以錘煉甚至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面對復雜局面時一定要足夠冷靜,這恰恰是一名檢察官需要具備的品質”。這次全運會,呼木吉勒圖參加了國際象棋中老年業余組的比賽,兩個徒弟柴拉干和陶力洪格爾分別參加了國際象棋業余女子組和專業男子組比賽。呼木吉勒圖說:“蒙古象棋和國際象棋除了個別走法不盡相同,在棋理上很相似。國際象棋重返全運會,讓我們基層愛好者很受鼓舞。我們會努力讓蒙古象棋和國際象棋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