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東
在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騰訊曾拿出三大殺手锏,要求實名認證、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間、綁定硬件設備實現一鍵禁玩,但這真能解決問題嗎?
從青少年角度出發,愛玩本就是一種天性,“攀比、炫耀、沉迷”這些曾經被稱為90后的代名詞又被放在了這一代人身上。就事論事地說,平臺的各種措施依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沉迷游戲的問題。
換位思考,從孩子的感受出發,通過更“柔和”的方式,讓青少年學習正確規范的使用網絡。這樣的想法和愿望才能解決現實問題。
游戲之所以容易著迷,是因為它易上手,容易獲得成就感、愉悅感,還能達成社交感,而現實的世界就沒這么輕松,如果能在現實中獲得這些感受,孩子自己就能辨別網絡和現實帶來的不同體驗,正確面對網絡,最后達成與環境的平衡。

網絡專家認為,孩子與網絡游戲的問題,不能簡單用限制和屏蔽來解決,無菌環境不利于成長,過度治療會損害健康,家長和老師給孩子創造平等的環境,相互尊重,引導孩子建立與網絡的正確關系,才是“治療”之道。
作為二年級的老師,田耕自己也玩這款游戲。這讓她和學生們有了共同話題。她利用自習課,利用游戲里的人物,引導學生們學習文化課。她會按照角色布置作業,讓學生們查游戲里英雄的真實資料,“玩游戲熱衷用李白,就布置背《俠客行》。喜歡狄仁杰,就講大唐女皇治下的歷史風物。愛用諸葛亮,就必須得學一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田耕補充道,這是希望學生們以后打架罵人“也能文雅點,千萬別一張嘴就是罵娘”。
歸根結底,這種治療其實也就是一種網絡“排毒”的表現,通過接受正確的教育,讓孩子不再沉淪于網絡。無論是王者榮耀也好,其它游戲也罷,萬事萬物皆為我師,才是對環境的正確認識。所以,問題出現不可怕,重要的是正視問題,并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凡事都有兩面性,讓青少年正視游戲,正視網絡,只要不沉迷,適當使用互聯網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