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敦武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體育意識是促使個體自主參與、堅持體育鍛煉的根本和前提,因此,許多院校在體育教學中,都將學生體育意識培養視為教學的重要方面。文章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特點和現狀,指出了高職院校培養、提高學生體育意識的途徑,希望能對高職體育教學、高職生體育意識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 體育意識 途徑
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本質,是個體對體育實踐、運動內容、形式等,與體育各種因素內外關系的認識、感受等各種精神活動的總和。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明確指出: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技能和習慣,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這也要求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打好基礎。那么,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因地制宜,開發多種體育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確保體育教學活動正常運轉的基礎,也是體育教學不可或缺的條件。所謂課程資源,指那些凡是那些具有教育意義,能夠以課程要素的形式應用到教學中的資源。新課標給高職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始終存在著教學資源單一、教學范圍狹窄等問題。如許多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都缺少教學資金和高素質的體育專業教師,所以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能力程度較低,許多有用的教學資源都沒有被應用到教學中來,體育教學也難以滿足學生專業發展需求。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是體育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各級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廣開思路,因地制宜,使體育教學走出視野狹隘的局限。鑒于此,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一方面要向教育主管部門尋求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大力整合各種體育教學資源,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制作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教學的樂趣。如由于資金短缺,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都非常簡陋,但是,學校所在地有著豐富的體育傳統資源。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放風箏、踢毽子、登高遠足等傳統體育項目應用到教學中去,利用一些廢舊物品來進行投擲教學,或因陋就簡開展如“垃圾處理”換物接力跑之類的體育游戲。這樣不僅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節約體育教學成本,還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
二、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過去,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教師在課堂上揮汗如雨,但是學生卻在下面神情恍惚,交頭接耳。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教師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所需關聯不大,脫離生活實際,學生對其不感興趣。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高職院校要想方設法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娛樂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則要關注教學設計,巧妙進行教學導入,采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的同時愛上體育知識和體育鍛煉。如在高職體育短跑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牙買加閃電”博爾特參加奧運會100米、200米跑的視頻來進行導入教學,配合情感激昂的視頻和音頻,講述短跑、田徑項目在大型賽事中的地位,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在講解到短跑動作要領和技術時,利用多媒體進行動作分解和演示,詳細講述短跑與中長跑的技術差別,變枯燥的技術知識具象化,幫助學生打破思想定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下課前,抽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辨別、總結中長短跑項目在規則和技術方面的差異,或者以小組的形式列出短跑拓展訓練計劃,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學習、課外鍛煉。
三、以校內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采用的仍舊是以教師講授和安排為主的班級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教學任務完成和教學目標實現,但是,由于它嚴重忽視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模式老化,教學方法單一,所以許多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術,但是卻不了解體育行為、結果與自身將來發展的關聯,導致學生難以真正愛上體育,形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也很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高等體育教學新課標指出:高等體育教學要以促使學生身心、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水平同步發展為目標,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鍛煉的好習慣。這一切,都需要在高職體育教學環境成熟、教學模式先進、教學手法多樣的條件下來完成。因此,高職院校在加快體育教學改革,不斷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同時,要持續完善體育教學環境,重視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設,開放一些體育場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同時積極引導開展、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爭取將體育教學由課堂延伸至課外,由學校延伸至社會。如學校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校園體育比賽、體育文體活動,并在體育活動中引入許多富有趣味性的流行運動項目,如跆拳道、健美操、輪滑等,吸引學生對體育的關注度。同時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區、地方舉辦的各種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體育文化服務中展示自我,提高認識,使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體育意識。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體育意識,是學生熱愛體育、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第一步。因此,高職院校要將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當做教學的一個方面,結合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的長期性、延續性,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形成對體育的正確認識,直至學生樹立自主鍛煉、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 段開周.高職院校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J].改革與開放.2009(5):191-192.
[2] 徐敬波.河南省高職院校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途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22):154-156.
[3] 石建志.高職院校體育意識培養途徑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3(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