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今天,反手擊球已經成為網球運動員們一種必不可少的得分武器,反手擊球的方法和淺路都有著顯著的變化,削球、上施球、平擊球等等數不勝數,使用的運動員也是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之中的領軍人數,費雷羅的雙手反手,“巨人殺手”海寧的單手反拍以及哈斯的反拍切球,等等都構成了當今網壇反拍的亮麗風景。
關鍵詞 雙手反拍擊球 網壇高水平運動員
雙手反拍最簡單的要領就是:用你的非持拍手(如果你習慣右手持拍,那左手就是非持拍手,反之亦然)成為反拍擊球中的主角。首先,你可以假設自己是左撇子(如果你是右手持拍的話)模仿用非持拍手做出上旋正拍完整的引拍,揮拍和擊球動作,持拍手主要作用是為擊球動作提供控制性。非持拍手采用東方式握拍,而起固定作用的持拍手則沒有過多的限制,重要的是感覺舒服(通常人們采用的是東方式反拍握法或大陸式握法)準確的握拍對大多數使用雙手反拍的人來說沒有什么困難的,從準備動作開始,在球進入打擊區之前,你需要先轉動肩膀,再開始做反拍引拍動作。雙腿膝蓋彎曲,上身從臂部到肩部完成扭轉,以便能從身體的轉動中獲得更大的力量,在揮拍的開始,你可以面對來球跨出一小步,或向前移動重心,讓拍頭在觸球前處略低于球點的高度,做到一這一點就能和打上旋球的正拍一樣,讓拍面從下至上擦過球的表面,輕巧的拉起上旋了。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費雷多雙手上旋球。
(二)研究方法
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圖示法。
二、分析與討論
(一)費雷羅反拍擊上旋球
1.費雷羅準備擊球的時機非常早。他教科書式的步法同樣經典,通過前跨一小步,使他能夠迅速調理到最佳擊球位置。他的臂部轉向右側,步法處于關閉式。盡管來球可能沒有那么低,他還是會屈膝降低重心來準備擊球。
2.費雷羅將拍頭后拉到胸部水平的位置,通常不建議所有人都這樣做。因為費雷羅能揮出很高的拍頭速度,并能夠在擊球時把拍頭調整到來球高度以下。如果你還是想模仿他的拉拍動作,那不建議你盡可能在拉拍時拍頭與來球高度一致。
3.費雷羅的手臂離開了身體向后拉拍,正準備全力揮向擊球區。他的手腕不會有任何動作,這時他的重收已經完全移到前腳上,同時保持膝部的彎曲,且他的身體上身仍保持直立。
4.在擊球過程中,費雷羅扭轉上身、臀部,將身體的重量轉移動擊球中。這使他擊球充滿了力量。這樣的有時候會對來球的判斷可能有一些偏差。使他的擊球點偏離甜點,擊球點靠近邊框,但這其實是他運用的由下至上的揮拍所導致的。盡管有時候可能看到費雷羅好像已經擊出球了,但他仍然在摩擦的后部以增加上旋,從而提高擊球過網的安全性。
5.最后費雷羅以一個優雅的隨揮動作完成了揮拍。可能有的人認為將拍頭隨揮至脖子后面并及有什么,但這對于一般水平的球員卻顯得有點極端。而對于費雷羅,由于他的揮拍速度太快了,所以就需要更長的距離讓拍頭停下來。他此時將左腳跟過來以調整平衡,并準備進行下一次擊球,這時他幾乎正對球網,從而可以迅速調整,準備下一次的擊球。
(二)總結
其實雙手反拍是網球中最長用的技術之一,通過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一定也對雙方反拍有更新的認識,我大致概括了一下,只要能做到以下幾點,你的雙方反拍一定能更上一個臺階。
1.對于一般愛好者,我們提倡雙手反拍的是右手用東方式反拍握法,加上左手用東方式正拍握法,這種握拍方法易于控制拍面,揮拍自如有力,擊球點范圍較大。
2.雙手反拍準備擊球時的站位姿勢一般采用雙腳平行,身體側向來球。
3.雙手反拍要簡單,幅度小,手臂要向后隨轉體而自然地向后拉拍,并盡可能地保持兩條手臂貼進央體,拍頭位置稍低于擊球點,但不要低于手腕,保持拍柄的底部正對來球。
4.在向后引拍時,要保證肩膀確實轉動有力,保持上身的扭轉、緊張,并可以從右肩的后面看到來球。
5.引拍結束后,應保持重心,確實踏在后腳上,同時收緊下頜,伸展背肌,保持身體的平衡。
6.向前揮拍時,一定要靠重心前移,帶動轉體前揮球拍,在揮拍過程中盡量保持拍面持球垂直地面,并沿著由下向上,稍向上的軌跡運動。
7.擊球點的位置一定要固定在體側,離身體的一個球拍的距離,高度與腰部同高。
8.球拍觸球時,右臂伸直,拍面垂直地面,并有向前推擊的感覺,同時保持收緊下頜,眼睛盯住來球。
9.隨揮動作要充分向前,向上,向右外上方揮拍,環繞至右膀上方,并保證左臂不要擋住臉部,最后與下頜接觸。
10.揮拍結束時,重心要充分落后在前腳上,并保持后腳確實與地面接觸,后腳鞋底正對后面的擋網。
參考文獻:
[1] 顧偉農.網球運動入門[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
[2] 陶志翔.跟專家練網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3] 王家正.網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何陽.網球技術圖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 中國網協.短式網球教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
[6] 汪俊.網球全程點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遲旭東.網球一周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李凌沙,文良安.走進網球[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9] 王捷.網球[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10] 中國網球網[EB/OL].www.tenni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