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碧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深地知道,構建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不論是在中學階段還是小學階段,都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平時工作的實踐中,對如何構建小學動態生成的課堂,談談我的幾點粗淺認識及一些做法。
一、動態生成性的概念和意義
所謂動態生成性教學是指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課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基礎、認知、當時表現等具體情況進行動態教學,不能拘泥于一成不變的固定教學模式。動態生成性教學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努力思考、積極探索新知識的品質。它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以及性格塑造,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能將教師和學生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從而達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教學模式。
二、構建動態生成性小學數學課堂的模式
動態生成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從課前設計、課堂實踐和課后交流三方面入手。
1.課前設計是關鍵
課前設計是動態生成性教學模式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包括教材資源的利用、教學內容的主體和課堂提問的問題。這些工作都是在教師備課的時候就要準備妥善的,設計的教學內容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而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也要難易適中,這樣才既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又能鼓勵學生的斗志。比如說,教師在考查學生對乘法表的運用狀況時,不能只要求學生會背誦乘法表,還可以將乘法表加以變化,如,師生(或同學)間對口令、指定背積是18的所有口訣、或根據一道乘法口訣寫出與之相關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等,形式多樣的題目來考查學生的熟練程度。這樣,既不呆板地要求學生背誦,又使得學生靈活運用了乘法表的基本內容,真正掌握了乘法表。課堂是動態變化的,所以,充足的課前準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處理教材及應對課堂突發情況的前提和關鍵。
2.課堂實踐是重心
課堂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實踐過程,正因為它充滿變化,所以教師不能以一成不變的教學思路來面對時刻變化的課堂,而要針對變化,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和價值導向。例如,教師在講到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度沒有關系時,部分學生就提出異議,認為角的邊越長角就越大,角的邊越短角就越小,而恰恰視覺上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用課本的解釋生搬硬套,強制要求學生接受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而必須用實行動態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角的兩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通過觀察、思考和爭論,終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3.課后交流是點睛之筆
動態教學模式是延續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教師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動態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對教學進度的跟進、教學內容的消化、教學模式的看法。教師應該在課后保持和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和收獲,交流他們對學習的想法,并且認真聽取他們關于課堂教學的建議,完善不足之處,爭取和學生共同進步。
三、關于動態生成性教學的總結和建議
雖然動態生成性教學有著諸多的優勢,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它又因為實施不當,存在某些不能忽略的問題,包括課堂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內容不分主次,課堂時間分配不均;動態教學方式單一等。針對教學實踐中動態生成性教學存在的上述問題,結合課堂教學經驗,我提出了幾點建議: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前提
動態教學的主旨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而教師是引導學生的客體,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謹記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機會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發表自己的思考意見,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除了回答問題外,對一些基礎題、難度不太大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在教師的幫助下,為其他學生講解題目等。
2.注意教學內容的擇取和教學環節的設計
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重點安排教學進度,在課堂中注意適時地點撥、時間的有效安排,以便制止學生向錯誤的方向延伸,做好時間控制,避免內容側重點不清晰或者不夠時間授課,而完不成教學任務。
3.關注學生對于構建動態教學環境的建議和接受程度,及時根據實際,更新教學觀念
歸根究底,所有的教學模式是否有效是靠學生來評判的,學生對課堂效果的感覺是最敏銳的。教師要構建和諧有序的教學環境,就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評價,探究課堂不足,更新教學觀念,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貼近學生,構建令學生滿意的高效動態課堂。
以上是個人幾點粗淺的建議,希望與奮斗在教師崗位的各位同行們共勉,更能“拋磚引玉”,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動態生成性的高效課堂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