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利
摘 要:幼兒語言教學活動是根據幼兒學習心理特點,以活動化的形式進行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在活動的設計實施過程中應當掌握一定的技巧策略。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典型、比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簡單地說,它是教師某種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體現,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優化改革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教學行為規范。幼兒教學活動模式是幼兒教師根據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和任務,在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原則的指引下,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構、方法和手段等各種因素進行優化組合而設計形成的、相對穩定而又概括的教學行為規范。
1幼兒語言教學活動具有的特點
幼兒語言教學相對于其他能力的培養是更為重要的,它貫穿于幼兒的每天的生活當中,教學活動應該是具有計劃性、目的性、組織性和隨機性的,教師在平時應該多給幼兒提供或者創造語言表達的幾乎,可以使幼兒們可以在聽說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詞匯并且積累聽說經驗,可以較快地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1.1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的特點是具有計劃性、目的性和組織性的,是一項專門的語言學習的過程
對于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年齡的幼兒的語言發展的特點來進行,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地進行對幼兒進行語言的訓練,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同時進行來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每個年齡段的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各自的特點的,因此,對每個階段的學生的語言的教學活動的計劃和目標都是應該有所不同的,這樣可以保證幼兒語言教育的全面開展。
1.2幼兒語言學習的具有隨機性的特征
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隨機性的特征,因為他們平時是善于模仿的,尤其對于感興趣的。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結合家長們,給他們創造出較為廣泛可以模仿的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可以使他們獲得語言學習的經驗。
1.3多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更好地發展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是需要幼師們通過創設不同的語言環境的,以此來引導幼兒可以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主動地去學習,提升語言能力。幼兒語言學習需要整合,與其他的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在其他活動中,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們可以將語言的教學深入其中,進而鍛煉幼兒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們在中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使語言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
2幼兒語言教學的主要活動
2.1課本劇
幼兒大都有著較為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能夠通過表演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吸引別人的注意,因此他們在心理上非常渴望獲得表演機會。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幼兒教材大多數是故事性的文章,情節上曲折有趣,不少故事是通過多個角色相互之間的對話來展開。我們可以積極地利用這些素材,讓幼兒依照教材的內容來飾演不同的角色。這樣,幼兒的表演天份能夠被有效地激發出來,課堂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程度高,還能讓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
2.2比賽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將讓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在小組間相互競爭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工作。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上進心,讓幼兒在競爭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我們在比賽中可以設置出各種不同的獎項,讓幼兒既當觀眾,又當評委,大家都來評一評誰是比賽中優勝者,誰的表現最突出、誰最受大家的歡迎等。幼兒對與學習的投入必定會有所增加,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2.3角色扮演
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故事情節來讓幼兒試驗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對幼兒的要求比較高,幼兒掌握的難度大。我們在表演之前需要讓幼兒能夠處理好角色在劇中說話的口氣、特定人物的心態以及身份。
2.4朗誦
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體裁是充滿了韻味的詩歌,對于這種體裁文章我們可以考慮配樂朗誦的模式來進行教學工作。例如,《畢業獻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讓幼兒進行朗誦,在朗誦的同時可以配以適當的音樂。這樣不但能夠充分的營造環境氛圍,也能夠讓幼兒對教師的感情進一步深化。
2.5生活經歷的體驗
生活本身也就是一種幼兒語言教育方式,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在生活中作為交流工具來使用。例如不少談話活動要求幼兒去交流,到實地去觀察。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需要將課堂走出幼兒園,讓生活實踐的體驗來對幼兒進行教育。
2.6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我們日常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已經證明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價值。我們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幼兒語言教學活動設計實施過程
3.1充分利用已有的文本材料與教育資源
我們在設計語言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充分的利用現有的資源。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不少構思是需要借助于技術設備以及所在地區的教育資源來實現。所以我們在依據課文進行發揮的時候要以此為基礎。
3.2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
教學活動必須能促進幼兒發展,這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教師要正確處理幼兒現有水平和可能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合理組織教學,使教學建立在幼兒通過一定努力可能達到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水平上,并據此確定語言教學活動的難度,以促進每個幼兒都得到全面發展。
3.3教學內容的性質、特點
這是我們設計教學時的出發點之一,對于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同內容的教學,我們要根據教學目的把握教材的性質、特點,采取多種方式使材料內在的教育資源價值得到作用。只有這么做,才能使作品與活動、幼兒三者融合起來、動起來。
3.4、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活動化自始至終都會打上該教師的烙印。每位教師都有他擅長的某一個方面,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揚長避短,充分展示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藝術才華。
綜上所述,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拘泥于某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應發揮每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取長補短、綜合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取得良好的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翠娥.基于空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幼兒語言游戲”單元教學為例[J].湘潮月刊,2016(6).
[2]傅月皎.探索語言教學新模式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3):13-14.